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
例临床确诊为结节性硬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研究CT及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
断特点。
结果 CT表现为脑室周围的高密度钙化结节,皮层及皮层下多发等、低
密度结节,MRI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室壁呈波浪状改变,病灶呈等T1或长T1
长T2表现。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混杂T1、T2表现。
结论 CT、MRI表
现是结节性硬化确诊的主要依据,两者各有优势,将二者相互结合,各取所长,
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影像学表现
结节性硬化症,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皮肤综合征,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为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及智力低下[1]。
影像学检查是该病
的重要诊断方法,对本组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探讨CT
及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9-01至2013-05经CT及MRI诊断的结节性硬化
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9—36岁,该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面部
红色皮疹,其中5例有癫痫发作的病史。
1.2 检查方法7例患者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7例。
CT检查均使用飞利
浦64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扫描层厚5mm,间距5mm,MRI检查均使用飞利
浦1.5T扫描仪,主要扫描序列为轴位T1WI、T2WI、FLAIR及矢状位T2WI。
2 结果
2.1 CT表现:⑴室管膜下钙化结节6例,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及脑室周围多
发高密度结节影;⑵皮质或皮质下结节3例,呈等或略低密度影,边界不清;⑶
合并脑沟增宽等脑萎缩表现的1例,⑷合并有双肾多发错构瘤的2例。
2.2 MRI表现:⑴室管膜下钙化结节7例,多位于侧脑室体部、前角、孟氏孔
周围及三角区侧壁,在T1WI呈高、或等信号影,T2WI呈低信号影;⑵皮质或皮
质下结节7例,多见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或同时出现,白质内病灶呈长T1长
T2的脱髓鞘改变;⑶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该病灶位于右侧脑室孟氏孔附近,
T1、T2呈混杂信号影,合并梗阻性脑积水,侧脑室不对称性扩大。
3 讨论
3.1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研究相关致病因素分
别位于第9和第16对染色体[2],发病率为每2-5万人中有1例,常见于儿童,
男性多于女性,典型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及皮脂腺瘤的三联征,本组病例
中3例具有三联症,2例有明显家族史(为一对母子)。
病理特征为大脑皮质、
皮质下、白质及室管膜下多发神经胶质增生结节,结节内常有钙盐沉积,结节数目、大小不一。
3.2 结节性硬化在CT、MRI上的特征表现:CT表现为室管膜下的高密度钙化
结节,圆形多见,常为多发,主要分布在侧脑室壁,部分可突向脑室内。
未钙化
结节,为等密度影,边界模糊,不易显示。
MRI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结节,以双
侧发病多见,结节在T1WI呈高、或等信号影,T2WI呈低信号影,这是由于钙化
在MR上因其钙化量、钙化的无机盐结晶形态不同,故其敏感性及信号强度不同。
对于皮质或皮质下结节,T2WI与FLAIR序列均呈高信号改变,皮质结节与室管膜
下结节信号不同,可能与皮质或皮质下结节是一种不成熟的结节样神经元或神经
胶质细胞组成有关。
室管膜下结节可演变为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其生长缓慢,
为良性肿瘤,由于多出现囊变及钙化,故其在T1及T2加权上常是不均匀信号。
3.3 CT、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室管膜下多发
钙化结节,属特征性表现,CT较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于等密度的结节,MRI则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同一患者而言,MRI显示出的结节数目要多于CT,
尤其是灰白质内病变,结合FLAIR序列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非钙化病灶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对于结节性硬化患者,将CT及MRI检查结合起来,可以对室管
膜下的钙化病灶及灰白质内的非钙化病灶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孟俊非,梁碧玲.临床MRI诊断学.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69.
[2]郑跃,赖维.结节性硬化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 7,
(34 ):4.
[3]陶坤,张福林,周范民.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临床与实验
病理学杂志,2002,18(3):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