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及能量都相对充足
B.曲线bc、fg段的形成仅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K+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
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
3.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4.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图像甲),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图像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像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B.图像从甲到乙是由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图像乙所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处充满蔗糖溶液
D.图像甲和乙,细胞的a,c中存在紫色物质
5.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白菜叶细胞分别制成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A.前者吸水破裂,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失水皱缩,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C.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复原
6.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
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右侧a~c三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位于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
A.c~b B.a~b C.a~c D.b~c
7.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渗透吸水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8.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9.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A.B.
C.D.
10.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1.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不能表示Na+、K+的跨膜运输
B.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C.a、b均可能是被动运输
D.a、b均可表示葡萄糖的运输
1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进出细胞都要依靠主动运输
B.胞吞胞吐运输物质时也要消耗能量
C.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是具有特异性的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结果
13.某同学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向清水中加入蔗糖,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交化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段,细胞液发生渗透失水,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在b~c段,达到渗透平衡,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同
C.在c~d段,液泡膜和细胞膜都会出现磷脂分子的运动
D.在d~e段,细胞大量吸收蔗糖,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14.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
C.该过程需要内部供能
D.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
15.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均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B.乙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甲、丙浓度变化是水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D.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都必须依赖通道蛋白
16.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可以直接用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换成高倍物镜
B.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
D.以新鲜的白萝卜为实验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17.物质出入细胞与质膜的结构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变形虫摄食可使质膜的面积变小
B.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中,膜中的载体蛋白发生形变
C.CO2分子从线粒体出来的同时也有CO2分子进入线粒体
D.洋葱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18.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细胞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
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
19.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构成的
B.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选择透过性膜
C.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
D.原生质层是细胞中的生命物质
20.将若干细胞液浓度相同的一串红花瓣分别放在蔗糖溶液、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原生质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蔗糖溶液
B.曲线a还可表示清水
C.曲线a上的E点时,溶质开始进入细胞
D.曲线b上的F点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21.X、Y两种分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现以人工合成的脂质膜(不含蛋白质分子)代替细胞膜,则X、Y通过脂质膜时()
A.X受影响、Y不受影响B.X不受影响、Y受影响
C.X、Y都受影响D.X、Y都不受影响
22.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实验前后对比,处于失水状态的细条是a、b、c三组
23.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物质利用甲图方式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一定消耗氧气
C.图乙所示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此图表示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
D.肠道吸收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24.建国7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水稻培育方面的贡献。
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渗透作用吸收矿质元素
2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乙、丙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甲、乙、丙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丙>乙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26.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
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B.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C.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D.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
2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B.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28.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
29.下图是物质P和Q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P和Q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C.如果物质Q是葡萄糖分子,则其被吸收进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物质P、Q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30.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 KNO3溶液中,发现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 t1时间内不断减小,在随后的 t2时间内不断增大并恢复到原来水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 时间内水从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t2时间内 K+、NO3-开始从外界进入细胞液
B. t1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深,t2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浅
C. t1时间内细胞液渗透压高于 KNO3溶液的渗透压,而t2时间内两者正好相反
D. t1时间内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非选择题
31.下面的甲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I、II、III、IV、V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乙图表示物质X和P进出人红细胞时跨膜运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____,Z的中文名称叫
____________。
(2)甲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大分子物质I~V中,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IV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X和P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如果将乙图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乙图中_________ (填字母)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 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
___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右侧液面。
(3)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
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性。
33.下图Ⅰ是某一处于蔗糖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图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细胞若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主要是
___________。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Ⅰ中数字表示)。
(3)图Ⅱ中A与D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B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___。
(4)图Ⅱ中,可能代表氧气进入细胞过程的是__________,碘离子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
(填字母)
34.植物根尖成熟区(有中央大液泡)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
如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根表皮细胞此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虽不能吸收水分,但仍能吸收矿质离子。
现提供紫色洋葱、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硝酸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以上溶液的浓度均比一般细胞液浓度大),请你选择一种药品及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对以上观点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①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入1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平展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预期实验现象:细胞先出现______________,后慢慢_______________。
35.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图乙表示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______________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若图甲是肝细胞膜,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膜外,运输方式是________,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 (填“膜E→F侧”或“膜F→E侧”)。
(4)图乙中____________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左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
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 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2、右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详解】
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
B、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B错误;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C错误;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详解】
A、协助扩散顺着浓度梯度运输依靠浓度差,不需要耗能(ATP),A错误;
B、被动运输为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B正确;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C错误;
D、果脯腌制时蔗糖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旨在考查学生对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的识记和理解,属于中档题。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为素材,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和渗透作用相关知识。
【详解】
根据图示中的细胞大小和标尺,可以判断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A错误;由甲到乙可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由乙到丙可以表示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B正确;据图可知,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比甲大,说明乙细胞失水较多,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由乙转变为丙是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由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水分子数,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细胞大小和标尺判断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增大放大倍数时,一般不调换目镜,而是调换物镜。
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发生渗透作用时溶剂分子是可以双向通过半透膜的。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图甲与图乙构成对照,可得出在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内原生质层收缩。
a为细胞液,b为外界溶液,c为细胞液。
【详解】
A、图甲中细胞存在于清水中,此时细胞会渗透吸水,但存在细胞壁的限制,使得原生质
层紧贴细胞壁,A正确;
B、图像从甲到乙发生了细胞的渗透失水,是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导致的,B错误;
C、图像乙是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壁以内,原生质层以外的部分充满了蔗糖溶液,C正确;
D、图像甲与乙中,a和c都因含有色素而呈现紫色,D正确;
故选B。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和菠菜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度,因此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后,这两种细胞均会发生渗透失水,由于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因此会出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即质壁分离;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只会发生失水皱缩,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故选B。
【定位】
细胞的吸收和失水
【点睛】
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有:(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细胞基本没有变化,细胞不吸水也不失水,说明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相当;b细胞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失水较多,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细胞发生较少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中液泡有一定程度的缩小,细胞失水较b细胞少,但仍能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判断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在a~c两个细胞之间.故选C。
【点睛】
关键:根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和液泡体积变化大小确定细胞失水多少,进而确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7.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能证明以下问题:细胞的死活;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等。
【详解】
A、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放到清水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B正确;
C、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这个过程需要通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当某种植物细胞处于2mol·L-1的蔗糖溶液中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又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较大,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
2、当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正确;
B、AB段曲线,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逐渐减小,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
C、BC段细胞原生质层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加,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的活的,C
错误;
D、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升高,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大,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逐渐复原。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引起质壁分离,所以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因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先变大后变小,B正确。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详解】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是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C错误;
故选C。
【点睛】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
A、a不能表示Na+、K+的跨膜运输,因为它们不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
B、b属于协助扩散,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
C、a属于自由扩散,b属于协助扩散,所以a、b均可能是被动运输,C正确;
D、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而a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D。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
A、离子进出细胞可能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