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某种药物的化学式为C6H9O6N,下列有关该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191
C.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该药物由22个原子构成
2.下列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天然气,氧气,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氮D.臭氧,氧气,二氧化硫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B.
C.
D.
4.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氧气的质量g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用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5.有一杯饱和的食盐水,小刚同学对它进行下列操作,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A.再加水B.倒出一部分C.升高温度D.恒温下,再加食盐
6.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
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A.B.
C.
D.
7.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下列做法或想法正确
..的是()
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农业上改漫灌的方式为喷灌或滴灌
C.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
示:
物质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48.4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第二次测定时Y已完全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9.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
B.用氦气填充飞艇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
10.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煤燃烧B.干电池放电C.光合作用D.水电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或“元素”填入如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选填I或II)。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如图是简易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通常向水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6mL,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mL。
(3)试管C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可用_________检验。
(4)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5)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
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搭建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___(选填“前”或“后”)放置。
II.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得到二氧化锰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
(请填写编号)
①洗涤②过滤③烘干④溶解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选用F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
也可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__,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5)选用C装置,将一定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
t/s
t
1
t
2
t
3
t
4
t
5
t
总质量
m/g
50 49.0 48.1 47.3 46.8 46.8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II.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1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氧气可采用C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常温下3
N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现欲制取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从A E
~中选择)
(4)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装置有多种用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端通入;②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从______ 端通入(6)如图为某分子模型。
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该物质中原子个数比C:O:H _________
③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④该物质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诺氟沙星胶囊是常用抗菌药物,说明书如图,某患者遵医嘱,每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200mg,一段时间后病情有了好转。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诺氟沙星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诺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4)从组成上可知诺氟沙星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患者一个疗程共服用了40粒诺氟沙星胶囊。
16.图为某琥珀酸亚铁口服片的说明书。
请计算:
(1)琥珀酸亚铁中氢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琥珀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_______
(3)若按治疗用量服用,儿童每天最多补充铁元素多少克?(结果精确至0.001)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根据化学式意义与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进行解答。
【详解】
A、药物的化学式为C6H9O6N,含有C、H、O、N共四种元素,故该药物由四种元素组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B、该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129161614191
合题意;
⨯⨯=,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C、该药物中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612:6163:4
符合题意;
D、该药物是由分子构成,不能说为由原子构成,可以描述为该药物的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为中考重点题型,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3、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4、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5、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等。
需要注意的地方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带单位。
2、B
【解析】
试题分析: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3、A
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空滴加,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试剂瓶口和试管口要紧挨,标签要向着手心,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故选:A。
4、B
【解析】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A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较好,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产物的量,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C错误;
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A、再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故正确;
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倒出一部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恒温下,再加食盐,由于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不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A。
6、B
【解析】
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应该减小;之后酸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应该增大.B图中的曲线变化符合这一情况.故选B.
7、B
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会破坏水中生态环境,故A错误;
B、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
C、无色透明的废水可能存在可溶的有毒、有害物质同,直接排放可能污染水资源,故C错误;
D、大量开采地下水,会破坏生态环境,应该合理开采,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由表中数据看可出,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Z增加了44g,Q增加了36g,X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且减少了64g,生成物的质量和是44g+36g=80g,反应物X反应了64g,由此可知Y是反应物,反应了80g-64g=16g,则未测值为0。
【详解】
A、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故A正确;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由上分析知,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Y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44g:36g=11:9,故D正确。
故选:C。
9、B
【解析】
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氦气填充飞艇即利用了氦气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又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无毒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水电解是电能转化化学能。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元素 原子 分子 NaCl I 【解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将“分子”、“原子”或“元素”填入如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元素 ② 原子 ③ 分子;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铜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上,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I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增强水的导电性 12 氧气(或O 2) 带火星的木条 水通电
氢气+氧
气 分解反应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1)实验时通常向水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可以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增强水的导电性,使实验顺利进行。
(2)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若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6mL ,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12mL 。
(3)试管C 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得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4)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水通电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
多”得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又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得种类不变,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试管 铁架台 2
3
22KClO 2Mn KC O l 3O +↑∆
前 ④②①③ B
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2g 0.2mol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及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选择依据进行解答。
【详解】
(1)图示中a 为试管,常见的反应容器,b 为铁架台,常用作固定反应仪器。
(2)I .A 为固体反应加热型反应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此装置中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322KClO 2Mn KC O l 3O +↑∆;实验仪器的安装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搭建A 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 之前放置;II .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得到二氧化锰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④溶解②过滤①洗涤③烘干。
故填④②①③; (3)电石与水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装置B 中的分液漏斗能控制水的滴加速率,故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 。
(4)由于装置内原有一段空气,故选用F 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E 为向上排空法,依据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5)I .由题目给定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前总质量为50g ,反应后总质量为46.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得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0g-46.8g=3.2g ;
II .解:设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x 。
已知生成氧气质量为3.2g ,故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MnO 22
222H O 2H O +O 2
1x 0.1mol
−−−→↑ 21x 0.1mol
= 得x=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仪器的安装顺序,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4、长颈漏斗 氧气不易溶于水,能助燃 A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停止推动活塞,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 左 右 C 2H 4O 2 1:1:2 40%
化合物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氧气可采用C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能助燃性质;
(3)根据“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4)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停止推动活塞,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装置有多种用途: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 装置的左端通入;②氧气的密度小于水。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从右端通入;
(6)根据分子模型可知,1个这种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C2H4O2;
②该物质中C:O:H原子个数比=2:2:4=1:1:2;
③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2
100%40% 12214162
⨯
⨯=
⨯+⨯+⨯
;
④该物质是的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319 16:18:3 15.0% 化合物
【解析】
(1)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19+(14×3)+(16×3)=319;(2)1个诺氟沙星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诺氟沙星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16:18:3;
(3)诺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3
100%15.0% 319
⨯
⨯≈;
(4)诺氟沙星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16、1:14 32.56% 0.098g
【解析】
(1)元素质量比等于该元素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之积的比值,因此琥珀酸亚铁中氢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4×1):(1×56)=1:14。
(2)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之积比上相对分子质量,因此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6100%32.56%4124156416
⨯⨯≈⨯+⨯++⨯。
(3)根据用量可知儿童每天最多吃3片,因此最多补充铁元素的质量为:
15630.1g 100%0.098g 4124156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