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一」
从上学开始,我们就进行了中国历史的学习,在学习近代史之前,我们按照历史发展首先学习了中国古代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辉煌的,并且给其他国家带去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韩国。
但是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可以说是中国的屈辱史。
它与中国古代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我们进入大学又再次从更深刻的角度审视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国门,进入了中国近代。
在洋枪洋炮的威胁轰炸之下,清政府开始了签约之路,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不时的西方列强们划划这里划划那里,就成了他们的租借,更气愤的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划地还标明“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
所以,高中时期内心全部是对列强的愤怒,以及对清政府的统治者慈禧和那些附庸的大臣的鄙视,从没有深刻的反思中国为什么会被列强瓜分,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曾经还向中国学习的日本却在明治维新之后变得强大,也来侵略中国。
我们的历史包袱太重,国家又太大,所谓“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否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始终是困绕近代以来的中国人的大问题。
魏源的《海国图志》,国人自己并不重视,但却惊醒了我们的东邻。
西学的东渐,中国传统的饱学之士多抱敌视或怀疑的态度,反而是“苦力王”的国度“太平天国”能够加以接受。
这个问题迄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为历史并不是笔直地走一条路。
这期间仍会有许多的反复和曲折。
中国的近代史,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终取得的成功。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事件,中国的有志之士都通过各种努力让中国变得强大,甚至中国农民也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穿的自己的思想。
经过了这么多的失败,中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这段时期,中国人民饱受煎熬与痛苦,国家同样也受到严重的重创。
但是看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世界大国。
这样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国曾经辉煌过,也衰败过,虽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更应该记住这段历史,犹如警钟一样时刻的提醒着我们,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之一。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二」
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淡蓝色的封面,层次分明、活泼传神生物图跃入眼帘,尚未正式开启阅读,好感与好奇心却倍增。
这是一本来自英国的科普绘本,主要讲述了地球生物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
封底上,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样评价道——一本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有关地球生命历程的入门读物。
手绘生命的起与灭,读懂46亿年地球演变史,给孩子的极简生命史绘本。
该书自距今的35—46亿年前讲起,那时地球是一个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到35亿年前,深海里微小漂浮颗粒物聚集在一起构成生命起源;到30亿年前,最早细胞的聚集增大,释放氧气,使地球表面岩石变成黄色、红色及棕色;再到17亿—20亿年前,细胞聚集融合在一起,演化成地球上最早的动物,地球生命终于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历程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感叹生命诞生的久远与奇妙,而这还只是本书所列进程中的四分之一呢!至此,作者又分别对5.25亿—5.3亿年前、3亿—4.5亿、2.2—2.5亿直到今天进行了分阶段讲述,在追本溯源的`时光脉络中,我们不仅对每个时期生物的特点与演化过程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更会深深地体会到,人类,也像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样,一直在与自然彼此依存中演化。
如何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思考与面对的事。
相信在很多颜控读者眼中,该书的画面、视图、装帧、配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色彩协调,笔触生动自然,每页寥寥几行文字介绍恰到好处,在书的末尾,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意,作者列出了时光轴与《词汇表》,太贴心了有木有。
读一本好书,如见故人、如见君子,一如这本《生命小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享受。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三」
近来通过老师介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拜读了《中国历史故事精选》这本书。
其中《秦始皇实现统一大业》这个故事,使我感受最深。
在古代,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六国的皇帝。
他自22岁就亲自执政,担任起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
他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任用许多精明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
王翦是秦国名将,在进攻楚国时,秦王不仅亲自为他送行,而且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但秦王也是个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一点小事就令他疑心重重。
比如:秦王决定灭楚,便问众将需要多少军队。
年轻气盛的李信要20万,而老将军王翦认为非要60万不可。
秦王听了王翦的话产生了戒心:王翦、王贲父子俩重兵在握,现在又要60玩大军,莫非有了异心?于是便决定让李信、蒙恬领兵20万攻楚。
明智的王翦早已有所察觉,于是请求告老还乡,得以保全性命。
尽管秦王身上有许多缺点,但他的功劳是不可抹灭的。
他毕竟用来十年的时间,消灭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割、混战的局面,从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封建主义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不应该轻易去怀疑别人,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犯过错就不原谅他,总认为坏事都是他做的。
我对曾经被我误会的那个同学,内心感到十分愧疚。
如果我能在看见他,我一定诚心的向他道歉。
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这将成为我以后做人的一大原则。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秦王的精神。
他22岁就亲拟朝政,一步一步实现自己远大抱负。
俗话说:有目标,就有动力。
作为六年级的我想要提醒身边的每位同学,我们不能再荒废我们的时间,每天无所事事啦。
我们应该做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
不断设定短期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它。
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离你的远大理想会越来越近。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四」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书,其中就有著名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读完后,我深深被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书中有五个大章节,分别是: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国家最高“头儿”也从称霸王到称皇帝。
书中描写的人物很多,而且都很有特点。
寤生:皇帝,聪明,有计谋。
颖考叔:聪明,点子特别多,是个英雄好汉,而且武艺高强,直心肠儿。
瑕叔盈:身体十分强壮,武艺高强。
管仲:对主人忠诚,战术高明。
鲍叔牙:善解人意,总是帮助朋友。
齐桓公:机灵,但性子急。
第三次打仗时就因性子急打了一个打败仗,十分羞愧。
孙膑:计谋好,战术英明,但却被好朋友利用、暴打,他们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十分厉害,战国史上十分有名。
书中的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春秋故事中的鲍管之交。
从前,齐国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
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这本书让我再次走进美好的战争历史,并且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喜欢这本书。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五」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林汉达先生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
它不仅帮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更让我知道了中国历史的悠久。
这本书有许多好的词语,如:完璧归赵、三顾茅庐、学万人敌等。
这些词语充分体现出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学万人敌”这个故事了。
“学万人敌”讲的是秦朝时楚人项梁想要复兴楚国,但是秦朝太强大了。
他见自己的侄儿项羽从小挺聪明,就亲自教他读书,但是项羽学了没几天就不愿意再读下去。
项梁见项羽学文的不行,就教他学剑。
项羽学了一点又扔下了。
项梁气坏了,直接当面批评项羽,项羽却有他自己的想法。
项羽说:“书读好了,只不过记录自己的姓名。
剑学好了,也不过跟人家对打,有什么了不起?我要学就要学一种真本领,能敌得过成千上万人(文言文叫万人敌),那才有意思。
”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从书中,我明白了学习就要学有用的,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成功。
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都在教育着我。
随着一个个故事的阅读,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看见了大思想家孔子,失败的楚霸王项羽,统一全国的秦始皇嬴政等。
这一个个大人物的英雄事迹,令我感动。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今后我要多读像《中国历史故事集》这一类史书,长大以后做一个睿智理智的男人。
通过读《中国历史故事集》,我发现伟大人物身上具有优秀的品质:善良、勤奋、智慧、勇敢、坚韧。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激发和鼓舞了后人。
我也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篇六」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
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
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
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
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
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
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
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
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
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
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
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