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的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鸬鹚的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篇
鸬鹚的语文教学反思 1
学生问:“鸬鹚是渔人养的还是那种像我们看到的鸟儿一样野生的?”当时问题一提出,我想:这个问题不是太简单了,怎么会不懂呢?还用问吗?而且提出这个问题的还是我们的语文课代表。
我把回答这个问题的权利立刻交给了学生,多数学生都高高举起手说鸬鹚是渔人饲养的,专门用来帮渔人捕鱼的。
教师就紧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从文中去找到许多线索来说明鸬鹚是渔人饲养的。
一个学生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就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因为是渔人养的,所以这些鸬鹚都听渔人的话,都钻进水里去了。
”一学生马上反驳:“我不同意,我认为如果不是渔人养的,你用竹篙一抹,鸬鹚也会下水的。
”话音刚落,有许多同学都在下面发出“啊?”的反对声。
一同学说:“如果它要逃得话,那它为什么不四处乱飞,而是都往水里钻呢?”一学生立刻附和:“我也认为是渔人精心饲养的,你看课文后面写‘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鸬鹚跳下水去捉鱼,而且捉了鱼之后也不飞走,也不自己吞下去,而是自己跳上渔船给渔人。
”“是的,课文后面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说明鸬鹚很会捕鱼。
一会儿工夫就捕了好多,渔人都快来不及了。
”另一学生也
抢着补充:“我也对某某有补充,课文开头写‘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什么命令,就是渔人让鸬鹚下水捕鱼的命令。
”那个不同意的同学强词夺理说:“这里是说‘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命令的是士兵,而不是鸬鹚。
”一个同学立刻纠正:“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比作‘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它写出了鸬鹚整装待发的雄姿。
”有同学接着补充:“‘一抹’就是一擦的意思,从这个字可以看出渔人的动作很熟练,只要‘一抹’鸬鹚就下水了,这说明他们之间配合非常默契。
”“还有这说明渔人让鸬鹚下水的方式很独特,鸬鹚非常服从,真是训练有素。
”
争论还在继续,学生从书上找出好多的语句来说服那个认为鸬鹚不是渔人饲养的学生,实际上到后来那个学生心里已感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可能因为一时觉得有点下不来台故意不接受大家的观点,没想到这点小小的叛逆却成就了我们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
教师也觉得一下子学生思维跳跃太快,有点无法控制。
学生在辩论中几乎把这篇课文中老师准备一一和大家讨论的知识点全部解决了。
课上完后,我依然和同学们一样沉浸在难以言说的激动和兴奋中,课堂上出现如此激烈的争论,而且学生说得那么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这是课前老师再怎么准备都无法想到的。
像那种试教了好多遍的公开课更不会依照这样的形式来上课。
这堂课,教师基本上完全随着学生的思路在走,但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堂课带给我的启迪有这么几点:
1、平等对话,给生成营造心理空间。
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投身课堂的前提。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这样,学生的情绪才是轻松的、愉快的,才会说出自己个性化理解的理由。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在无焦虑状态下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思维互动与激发,这样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地迸发,从而才有可能真实、精彩地去生成。
在我的课堂中,自己感觉一节课老师表现得比较严肃,那么课堂气氛也随之显得比较沉闷;假如今天老师态度亲切、心情愉悦,学生的表现也比较大胆、激昂。
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觉得很难把握好一个度。
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有一些调皮的学生趁机捣乱,不专心听讲。
还有常发现刚才交流讨论的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已经结束,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窃窃私语,无法集中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课堂纪律的组织调控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像那种有许多老师听课的公开课好像不太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可爱而又善解人意的。
)所以,新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碰壁而使许多尝试失败者无所适从,不知所以,有时又不得不让神圣的课堂恢复以往的安静与沉重。
非常希望能看到各位同仁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2、让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
我们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使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我们的付出总是低效劳动。
以上教学环节中通过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探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鸬鹚是渔人饲养的还是野生的?”“渔人一抹鸬鹚下水是因为训练有素还是因为被惊吓?”,这样以学定教,因势利导,课堂上学生觉得主动,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感悟,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课文文句及思想的'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完全摆脱了课文叙述顺序的束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解的内容汇报,不但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带有个性的对文本的理解,而且生成了一个事先没法预设的、事后也不会被重复的教学过程。
3、要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我们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有创见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这节课中如果学生问得那个几乎有点傻的问题教师轻描淡写地让它滑过或根本不予理睬,那么课堂就不会如此
精彩。
如果教师或同学对那个表示异议的学生持不认同的态度,持讥讽嘲笑的表情,那么以后学生还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吗?没有争论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
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让学生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发展思维和语言,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在尊重多元化和独特性的前提下,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应不违背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始终成为__的追求者。
4、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生成。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应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就应是充满了带有学生独特个性的既包括学习方式又有独到领悟的精彩生成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把执行教案看成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生动情境,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阅读教学中,教者应遵循动态感悟这一阅读规律,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的感悟过程中学会阅读。
在上面的例子中,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
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鸬鹚与渔人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深刻地感悟到江南水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无限乐趣。
在聆听与诉说中学生
的感悟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浅显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由错误走向正确,阅读就在这种不断生成的动态感悟中进行着,师生就在发现中享受到了莫大的精神愉悦。
遗憾的是像这样令人振奋的教学片断自己感觉一学期中也难得有几回,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都必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教师除了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撑,还需有刻苦的钻研精神以及自身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等。
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
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我们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追求阅读的个性化、自主化、多元化,使学生如珍惜生命般热爱读书、渴望读书,如品味人生般体验阅读、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