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西学东渐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基限时练(十九) 西学东渐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林则徐思想的认识,意在考查学生评价历史观点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林则徐的思想并未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林则徐作为“旧时代的精英”,其思想的着眼点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B
2.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是( )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直接导致康梁维新派的形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思想萌发的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是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受林则徐、魏源思想的直接影响,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一个熟读诗书受传统教育的人在出任政府官员后,并不能胜任其职务,说明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答案 B
4.针对下图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解析图片反映的社会现象是西方的洋枪洋炮正在猛烈地冲击中国大门。

面对西方侵略势力的冲击,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最早作出回应,其先进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A、C、D三项主张的提出都在B项之后。

答案 B
5.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激进民主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题干材料中的“中体西用”和“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这是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洋务派的主张。

答案 A
6.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了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来抵御外侮。

即“中体西用”思想,这并非真正的救国之路,D项正确。

答案 D
7.19世纪末,一位维新派代表人物第一次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胡适在评价时说:“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
C.谭嗣同D.严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特别是借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了中国进行变法维新的重要性,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答案 D
8.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此人的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倡导民主共和
解析由材料中的“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意诚美矣”可以判断这是资产阶级的观点,由“昏暴之君”可以判断出此人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在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题干中的“中国并不在中央”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醒世歌》劝导近代中国人放弃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重新认识世界,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10.梁启超说:“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溟斩巨鲸。

括地无书思补著,倚天有剑欲长征。

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

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

”下列论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梁启超忧世感时,愤儒家之说,难济艰危
B.梁启超忧世感时,以西学制度,救国危难
C.梁启超忧世感时,欲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D.梁启超忧世感时,重内外兼修,治学有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兵家代表,“我欲青溪寻鬼
谷,不论礼乐但论兵”是梁启超有感民族危机的加深,欲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真情抒发。

答案 C
11.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
B.严复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严复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D.严复强调皇权至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瞻识共主’”可知严复是要突出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不是要求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而是开明君主制。

答案 B
12.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其蠹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

……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

”他的核心主张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民主共和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对民族压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梁启超思想的认识。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A、B两项错误;“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说明其核心主张是反对专制统治,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被套牢的牛马拉车不息,稍慢即受鞭挞。

“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

材料二群蜂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类者,共刺之。

”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

——上海文明书局1930年版《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1)这类内容的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怎样的人?
(2)这类内容的教科书之所以被认可,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寓言故事来反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民要求自立、反抗压迫的要求,解答时要结合当时的背景。

答案(1)自立自强,热爱祖国的新人(或反压迫、反侵略的新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开办新式学堂(或新学制推行,西学影响扩大);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或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14.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解析第(1)问可抓住题干的中心词“制度与思想”即变革政治制度和解放思想来理解材料;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