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用和管理误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用和管理误区
发布时间:2023-02-27T03:00:51.058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0月19期作者:张良财[导读] 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相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主体主要为电力设备安装、试验及调试,电压等级范围主要在35kV~1000kV内,纵观工程建设全过程,仅在设备试验及投运时将施加额定及以上电压张良财
深圳市威彦达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相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主体主要为电力设备安装、试验及调试,电压等级范围主要在35kV~1000kV内,纵观工程建设全过程,仅在设备试验及投运时将施加额定及以上电压,且此时设备各项安全保护措施已齐备,重要节点各级安全监管到位,临时用电安全容易保证,而实施阶段中非主体工程——配套建筑部分,施工临时用电使用更为普遍,更贴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同样存在个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在工程临时用电应用中,还是管理中,或多或少均存在随意使用和盲目要求的现象,给工程安全埋下了患根,不仅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也将影响着工程进度。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用和管理误区引言: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本身施工环节就比较复杂,施工现场触电风险是最常见安全风险之一,直接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工程施工安全。

无论作为临时用电的应用者还是管理者,掌握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和规范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可以标准化现场临时用电应用,使之安全有序,还可以通过各级检查规范临时用电管理,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施工效率,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

因此,电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重视临时用电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和管理,避免源头上的误区。

一、临时用电在应用中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中分两大临时用电应用场景,一是变电站项目,多采用400~500kV A专用临时变压器供电;二是输电线路项目,多采用移动式燃油发电机简易发电,两者保护方式有着明显区别,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或将两者不加区分的简单一概而论。

(一)变电站项目,施工单位首先按临时用电图纸要求新建专用变压器,经各方验收后,中性点接地电阻达到<4Ω要求后方可使用,再根据现场用电情况进行统一布置,在此情况下,现场将可导电设备金属外壳与PE线做电气连接,从而实现接零保护,即TN-S临电系统。

但实际应用中却又将每台设备附近安装一根临时接地极再与之相连,形成另一种接地保护,结果反而违背了“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的要求。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TN-S系统原理
在TN系统中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系统的中性点相连,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形成金属性单相短路,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这相当于事前控制,即设备漏电就已经体现了保护作用了,在设备发生漏电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合闸送电的,而不是等到人员触电以后保护才通过整定动作,这一点是明显区别于TT系统的保护。

(二)输电线路项目,因路径均较长作业点不固定,基本都采用移动式发电机供电,而设备接地也基本采用接地保护,每一个用电设备都需单独设置一个临时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即TT临电系统,设备接地是独立于发电机中性点接地的,而实际应用中却又将设备可导电金属外壳又通过PE线再连接到发电机中性线上,同样违背了“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的要求。

分析如下:TT系统原理
TT系统中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直接接地的系统。

通常将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叫工作接地,而设备外露可到点部分的接地叫保护接地。

这两个接地必须是互相独立的,不能像TN-S系统一样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当发生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漏电电流比较小,不利于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属于危险电压,所以要求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10Ω。

固对此情况提出了其他要求,尽可能形成双重保护:
移动式发电机系统接地应符合电力变压器系统接地的要求。

1.移动式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固定在同一金属支架上,且不供给其他设备用电时;
2.不超过2台的用电设备由专用的移动式发电机供电,供、用电设备间距不超过 50m,且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时。

二、临时用电管理上的误区
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因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不同,会对同一临电问题提出截然不同的要求,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导致整改人员两面为难,更加不清楚到底哪个要求才是对的,需要如何整改,导致现场临时用电无标准复杂化。

(一)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施工现场I类用电机具,应将可导电的金属外壳连接在临时接地极上,方能符合要求,且临时接地极打入地下深度应不小于0.6米,难道这样做真的可以确保用电安全达到保护的可靠性么?下面也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均匀土壤中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计算图解
土壤电阻率ρ在设计勘查阶段会给出,但一般情况下土壤电阻率为几百至上千Ω·m,距离规范要求的不大于10Ω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就算达到了某些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尚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临电管理上的误区同样影响着用电安全。

(二)用电设备电缆选择首先想到的是“三相五线制”,但实际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无论任何情况见到电箱就要求电源进线必须是五线制,并没考虑用电负荷情况,首先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电缆芯线数应根据负荷及其控制电器的相数和线数确定,即三相四线时,应选用五芯电缆;三相三线时,应选用四芯电缆;单相二线时,应选用三芯电缆,且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 N 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三、在临时用电应用和管理上有效对策
把控“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

一是落实电工“专人专职”制度,组织学习交底,明确日常检查中重点,发挥电工这道”五防锁“作用,避免临时用电系统出现两种保护方式;二是保护零线布置必须从总-分-末-设备,正常不带电的可导电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做电气连接或进行接地,真正实现保护作用;三是提出配电箱电缆选型要求,必须保证临电系统线芯和设备电源线芯包含保护PE线,避免违规设备入场后扰乱正常的用电秩序;四是做好临电专项方案审查与验收工作,见证接地电阻测试≤4Ω,实际现场普遍未设置PE线的中、末端重复接地,应增加PE线检查频次防止断线;五是熟悉设计图纸给出的现场土壤电阻率数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地网施工过程中有计划的利用地网引出点与PE线相连,作为稳定的重复接地点,或对临时接地装置进行测试确保达到规范阻值要求。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希望通过总结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临时用电在应用和管理上的误区,让大家带着原理和规范从新认识临电技术,加强电工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理论和实操培训,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用电环境,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