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谈《于丹论语心得》
交通运输局史洪生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了。

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

《论语》便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人类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

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以华贵而朴质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

而这本书,也成为了我最爱不释手的珍宝。

古人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对论语的感悟恐怕大都只是人生哲理罢了,的确,从论语中,能找到一个人存活于世的最高境界,而于丹对于论语的感悟与品味,用“半部论语修自身”之说,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解释的近乎透明,也让我们着实领略到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风采。

第二篇:品读经典诗文感悟做人道理1 2800字
品读经典诗文感悟做人道理
——浅谈《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包含了许多哲理。

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灿烂的星辰,是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后的人文精华。

她凝聚着圣贤洞察生活、窥测人生的睿智,是人类文明巨额的精神财富。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篇。

“《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弟子规》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关键词:弟子规经典育人
正文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意境优美,包含了许多哲理。

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灿烂的星辰,是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后的人文精华。

她凝聚着圣贤洞察生活、窥测人生的睿智,是人类文明巨额的精神财富。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篇。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作。

它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文章总共360句,1080字。

教给我们很多做人处事、学业礼仪方面的知识。

我校从20xx年起就开始了以《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传统文化的教育进入课堂,与日常的德育教育相整合,形成了本校的特殊文化特色背景,两年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然而,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孩子,家长视其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导致许多孩子刁钻、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人生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

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

我们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这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一、入则孝,引导学生自觉尽孝
以前常常听到一些父母发牢骚,说自己的孩子孩子一点儿也不知道疼爱父母。

如今的独生子被父母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地疼爱,“受宠若惊”的感觉早就被孩子抛弃地无影无踪,而“理所当然”的念头却在心中逐渐滋长蔓延。

所以,从我们开始学《弟子规》的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例如:当学到“出必告,返必面”时,我就问孩子:“你出去玩的时候你是不是和父母打招呼了?”。

孩子很不以为是,觉得是件小事。

我出示了很多例子,让孩子看看他们这样做会让父母多担心!然后请几个同学模拟表演一下。

很多同学表示以后的时候不会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了!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家长们反映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和以前比真的有了明显的变化。

二、次谨信,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

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

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

王浩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吴俊是组长,两位同学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总存在着一些缺点或毛病,仗着自己个子大、力气大,经常欺负别的同学。

去年我们班搬到了楼上的教室,一天下课后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头伸到窗外,我叫孩子们不要往窗外伸,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王浩他们还爬过窗户呢。

我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

万一从楼上掉下来,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放学后,我将那几个孩子留下来了解情况。

有个孩子低声说是王浩叫他爬的。

我说:“你知道爬窗户有多危险吗?”王浩说:“如果不小心从楼上掉下去可能会摔伤。

”“严重的话还会有生命危险,你
作为班干部怎么能叫同学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呢?”随即我问他们:《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的句子,让他们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对这句话的缘由不是很清楚,我告诉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然自己不希望有这样的危险,那就不可以这样这样要求别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希望 3
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言语加诸在自己的身上,将心比心,我们就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也不应该这样加诸于别人。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显然知道错了,我还要求身为班干部的王浩保证自己绝对不再做这样的事情。

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引导,并且结合《弟子规》的理性活动,让学生学会克服身上存在的弱点茁壮成长为心里健康、举止文雅、品德高尚的好孩子。

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

第一,要求弟子珍惜光阴。

“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规律。

第二,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

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第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

另外,《弟子规》要求弟子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 4 然,理服人,方无言。

”这是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

“人有短,切莫揭”,这是要求我们在与他人相处中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
的私事。

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

《弟子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它的本意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做好一个爱学习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无限的魅力和内涵!我相信不论时代怎么变,只要人人都按《弟子规》的智慧教育子女,要求自己,我们的社会就会处处和谐,处处融洽!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健康快乐的成长!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