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006:电气外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外线施工技术标准
一、图纸及施工要求
图纸:
1.标注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层数或标高、道路、地形等高线和用户安装容量。

2.标注变配电位置、编号;变压器台数、容量;发电机台数、容量;室外配电箱编号、型号;室外照明灯具的规格、型号、容量。

3.架空线路应标注:线路规格及走向、回路编号、杆位编号、档数、档距、灯高、拉线、重复接地、避雷器等。

4.比例、指北针。

5.图中为表达清楚地内容可附图做统一说明。

施工:
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小与6根时,宜采用铠装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寒冷地区宜埋设于冻土层以下。

2.当沿同一路径附设的电缆根数为7~12根时,宜采用电缆排管敷设方式。

3.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根数为13~18根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

4.电缆敷设于住宅平层敷设时,电缆应敷设散水外,要避开住宅出入口,所穿保护管应在住宅建筑散水坡外,且不应小于200MM,并宜距墙3~5米处设置电缆井。

5.电缆根数多余18根,宜采用电缆隧道布线。

电缆隧道不宜低于1.9米,每隔75米应设安全孔,直径不小于0.7米。

6.电缆排管辐射要求:应倾向于手孔井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排管顶部不宜小于0.7米,人行道下0.5米,上部应敷设不小于80厚的混凝土垫层。

人空间距不大于100米,人孔净高不小于1.8米。

7.lkV~10kV配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

lkV 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

城镇的lkV~lOkV配电线路和lkV以下配电线路宜同杆架设,且应是同一电源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8.同一地区lkV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应统一。

零线应靠近电杆或靠近建筑物侧。

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9.lkV以下路灯线在电杆上的位置,不应高于其他相线和零线。

10.沿建(构)筑物架设的lkV以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
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11.1kV~10kV配电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Om。

1kV~10kV配电线路与66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3.5m,当lkV~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Om。

12.l kV~lOkV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

13.杆塔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计算,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变形、抗裂、裂缝、地基和基础稳定计算,均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14.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应采用定型产品。

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15.配电线路采用的横担应按受力情况进行强度计算,选用应规格化。

采用钢材横担时,其规格不应小于:∠63mm×∠63mm×6mm。

钢材的横担及附件应热镀锌。

16.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

当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且不应小于30°。

17.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

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

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m。

18.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mm2。

19.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装设防风拉线。

20.钢筋混凝土电杆,当设置拉线绝缘子时,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处不应小于2.5m,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套。

21.拉线棒的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6mm。

拉线棒应热镀锌。

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mm~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22.电杆基础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

23.变压器台的引下线、引上线和母线应采用多股铜芯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且不应小于16mm2。

变压器的一、二次侧应装设相适应的电气设备。

一次侧熔断器装设的对地垂直距离不应小于4.5m,二次侧熔断器或断路器装设的对地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

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一次侧不应小于0.5m,二次侧不应小于0.3m。

电缆敷设:
1.敷设电缆前复查敷设管线有无缺陷,确定无缺陷后方可施工。

2.电缆敷设前,施工人员应认真阅读与电缆敷设有关的图纸,熟悉各种设备位号、电缆路径,防止错放电缆事故的发生。

3.电缆敷设前,对敷设的电缆路径进行检验,确保敷设路径畅通,施工人员应实地认真测量长度,避免电缆余量过长或电缆不够长现象发生,对敷设完电缆应及时作好标记。

4.电缆敷设前应检查好电缆有无破损现象,电缆有无扭曲、电缆铠有无暴漏。

5.敷设时,应有专人仔细核对好电缆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和长度等,并作绝缘电阻测试,对敷设完电缆应及时作好标记。

6.电缆井内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应该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动力低压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0D,到设备处预留长度不可过短,以免以后施工麻烦。

7.电缆在管内、槽内应按要求和顺序摆放,无交叉,无弧度、无扭曲。

8.电缆敷设完毕后应该把型号、回路编号做好标记。

9.所有接线端子均采用紧压铜端子,端子需与电缆线蕊截面相匹配,铜端子的压接采用手动式液压压接钳,采用热缩头、热缩管作为电缆头绝缘保护。

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所有机械操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制订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责成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2.要向全体职工做好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交底,要注意对地上物品的保护,严禁机械碰撞。

3.现场工作面较窄,各类机械、各工种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二、系统的工程验收
1.敷设电缆管、槽前要核查所挖沟槽是否有缺陷,确定无误后开始敷设电缆管、槽。

2.电缆管、槽进场地后,要堆放完好,以免破损造成后期重复施工。

3.电缆管、槽敷设要按照图纸及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管、槽接头要做好连接处理。

4.管、槽在沟内要摆放整齐,不允许有交叉堆积现象,坡度要掌握合适,以免以后断裂。

5.电缆管槽敷设完毕后端口处要做好封口工作,以免雨季淤泥进入管、槽内。

6.电缆井安装位置要选择合适,不要在道路及建筑物处,以免以后维修带来麻烦。

7.电缆井要按照图纸要求及现行规范施工,做好井内防水防漏工作。

8.电缆管、槽敷设完毕后,要经过甲方验收后方可回填,回填后要夯实,平整。

9.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竣工验收报告,由监理组织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规范规定和竣工图纸进行验收,并应做记录、签署验收证书、立卷和归档。

10.系统的工程验收合格后的一年内,因产品或设计、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系统工作的异常,施工单位应负责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