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专题二 第2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质及滤渣成分的判断方法 1. 优先置换原理(距离最远原则): (1)一种金属和多种盐的溶液反应,金属先和最不活泼
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 (2)多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反应,最活泼的金属先和盐
溶液反应。
2. 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按加入金属的质量分情况讨论) 示例:将铁粉不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
具体方法如下: (1)“两金夹一盐”:
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位于两端的金属,以及活动性 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 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情况判断(如Fe、CuSO4溶液、Ag)。
(2)“两盐夹一金”: 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金属,以及另外两
种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分别与另外两种盐溶 液的反应情况判断(如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4. [2023·宁夏节选]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Z_n__+__H_2_S_O_4_=_=_=__Z_n_S_O__4+__H__2_↑_______。 (2)实验Ⅱ中的实验现象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 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 滤液中的金属化合物一定
有FeCl2、ZnCl2和CuCl2
【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 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 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没有剩余。根据铁不能与氯 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 动性顺序,A正确;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 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B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C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金属化合物一定有FeCl2、 ZnCl2,可能含有CuCl2,D不正确。
混合溶液中,随着铁粉的加入,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三、突破常见误区 1. 可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
但不能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活动性。 2. 在比较金属活动性时需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金属的形状、表面积等 需保持一致。
3.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时,“两金夹一盐”及 “两盐夹一金”中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的盐。
___锌__、__硫__酸__铜__溶__液__、__银______(写出所用试剂即可)。 (2)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
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____能____(填“能”或“不 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解释与结论】(1)铜、锌、银三种金属中,只 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 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2)实验Ⅱ中铜片与 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是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Ⅱ 中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这两个化学 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3. 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 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 系图错误的是( D )
【解析】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开始 阶段,铁的量不足,充分反应后固体只有银,硝酸银完 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为铜、银, 铁粉过量时,充分反应后固体为铁、铜、银,A正确; 开始阶段,铁的量不足,充分反应后溶质有硝酸银、硝 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充分反应后溶质 为硝酸亚铁、硝酸铜,铁粉过量时,充分反应后溶质只 有硝酸亚铁,B正确;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硝酸银反应生 成216份质量的银,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64 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小的幅度大,后来减 小的幅度小,最后不变,C正确;铁粉过量后,固体质 量还会继续增大,不会保持不变,D错误。
鲁教五四版九年级全
专题二 重要理论的应用
第2讲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一、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两种方法 1. 两种金属的验证(如Fe、Cu) (1)能否与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 (2)将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看能否发生 置换反应(如Fe、CuSO4溶液)。
2. 三种金属的验证(如Fe、Cu、Ag) 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常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
1. [2023·葫芦岛]现有铝、铜、银三种金属,另选一种试剂
就可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 C )
A. 稀硫酸
B. 硝酸镁【解析】铜的活动性排在铝和银之间,故选择硝酸铜 溶液即可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 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 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__铜__片__表__面__有__银__白__色__固__体__生__成__,__溶__液__由__无__色__变__成__蓝__色____。
(3)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置__换__反__应___。 (4)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
铜、银。
【反思与交流】 (1)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反思与交流】(1)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可以用锌、硫酸铜溶液、银,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生成铜和硫酸锌,银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则三种金属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2)取金属M放入 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M的 活动性大于氢,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则金属M的 活动性大于铜,故金属M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