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废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议,它的艺术价值有多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的《废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议,它的艺术价值有
多高?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小说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
小说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属“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
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故而引起较多的争议。
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
该书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由《《废都》》解禁说起,2009年七月下旬,中国文坛在平静中发生一件大事,贾平凹遭禁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废都》宣布解禁。
这犹如贾平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废都》一样给本不平静的中国文坛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文坛和社会各界对《废都》的解禁表现极大的关注,我作为一名业余文艺爱好者对贾平凹的作品一直喜欢,多年来关注《废都》的命运变迁,同时也期待着这样一部优秀的小说能够得到他理应得到的尊
重和地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十刚出头的陕西作家贾平凹在北京《十月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描写都市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废都》,紧接着作家陈忠实也在北京出版了长篇小说《白鹿原》;京夫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八里情仇》;程海出版了长篇小说《热爱生命》;陕北作家高建群推出他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
这是继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后,陕西作家的一次整体井喷现象。
作品出版之初,好评如潮,不久便被文坛称为“陕军东征”。
这五部长篇小说中,影响最大当属贾平凹的《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
陈忠实以其对社会历史的深度思考,以发生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
《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姓人家几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全景式的勾勒出清末到解放初中国关中全景式的历史画卷;而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这部以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胆大的性描写,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这两部长篇小说都在性描写上超出了中国以前作家的拘谨,隐晦和羞涩,变得大胆而泼辣,一时间引起文坛和社会各界的强烈的争议。
从出版初的好评如潮,洛阳纸贵,被誉为当代“金瓶梅”和当代“红楼梦”的《废都》,更是备受争议。
我清晰的记得陈忠实和贾平凹两位作家被邀请到陕西广播电台和读者进行热线交流,大多数读者对《废都》的性描写持反对态度,有些人在节目中对作家直接进行人身攻击。
态度平和的读者则认为性描写是诱饵,尽管两位作家解释说这种描写是小说故事发展的需要,并非是故意设置的诱饵。
但这那样一种讨伐四起的攻击声中,贾平凹即使浑身是口也说不清道不明,贾平凹从一个清新纯情的才子型作家骤然间成了全国最大的流氓作家,之后不久《废都》便遭禁,贾平凹更是陷入极度身心痛苦之中。
而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命运和《废都》形成了天壤之别。
令人值得庆幸的是贾平凹克服了当时声讨攻击的心理障碍,始终坚守在自己的书案前,先后推出了长篇小说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在此期间,他的散文集喜获全国大奖。
他是强忍心灵和身心两方面的疼痛,用自己勤奋的笔来救赎自己的精神和生命。
一个作家在他风华正茂之际,却因一部小说而遭受如此得巨大的打击,这在当今中国文坛是少有的。
贾平凹以他睿智的目光,时刻没有停止对社会、人生和国家的观察,他是靠自己的作品从逆境中站立起的作家。
《废都》出版初,我读的是朋友在西安买的《十月杂志》,遭禁后,各地书摊上盗版《废都》层出不求,我在淳化买的《废都》就是盗版的。
一部遭禁的小说,却以几十种盗版形式在全国各地流行,并且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行,这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尚无先例的。
我爱读贾平凹的小说,更爱品平凹的散文,品平凹的每篇散文,都好像是和这位作家促膝而谈,他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言语,娓娓道来自己内心的疼痛。
关于《废都》的命运也是他生命中最沉重的话题,我是读他的散文,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了解到《废都》不断变化的命运,以及《废都》在法国获奖费米娜文学奖的消息,更为作家不能赴法领奖而遗憾,更暗暗为作家的执着的深情所感染,盼望《废都》能正式再版。
2004年初,美文杂志在春季一连三期推出了广东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西安对贾平凹的专访,并且以七盒磁带为标题详尽的介绍了贾平凹这位作家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废都》的谈话,贾平凹依然对这本书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书报以极大的希望。
作家靠什么安身立命呢?作品!这是一个稍微有文学常识都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达到身体力行,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贾平凹从来就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更未曾说过一句狂话,但他却总是默默地笔耕,用著作等身来向世人评说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
2007年,贾平凹的秦腔在香港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他本人也在当年九月份当选陕西作协主席;2008年他的长篇小说秦腔名至实归的
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以贾平凹的高产,他的勤奋,他的智慧,这是对他对他最好的安慰。
《废都》解禁后,一下子消除贾平凹心理上的阴影,他那满脸的笑容,他那朴实的话语还是那么低调的告诉人们:一本书有一部书的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
在我结束这篇文章时想引用贾平凹这段话:“文学有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有文学的大道理,要坚持文学的品质。
作家是社会的观察
者,永远要观察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步伐和身影,永远要叙述这个社会的伦理和生活,更要真实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尽一个从事作家职业的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里的责任和活着的意义。
”用来诠释本人关于《废都》解禁的深远意义和所有话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