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和合”思想在古琴制作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 要 查 找 同 时 期 的 相 关 文 献 资 料 。那 么 , 《 考 工 记 》 作 为 当 时 的
有时 、地 有气、材有 美、工有巧 ,合此 四者然后可 以为 良。”这
段 述 文 可 以 说 是 中国 古 代 技 术 传 统 中 一 个 深 刻 的 造 物 原 则 或 价 值 标准。
同样 ,地 理 环 境 的 变 迁 ,可 以 影 响 物 种 的存 活 ,可 以 使 不 同 地 方 出 产 不 同的 特 产 。 在 运 输 条 件 还 不 发 达 的 古 代 , 这 就 是 “ 迁
技术标 准著作 ,虽没有提 及古琴的制造 ,但 可以通过其他 乐器如 编钟 的制作标准来旁证古琴斫 制的主导 思想。 《 考工记》中 ,通篇员 穿 “ 和合”的思想 。 “ 和 合”一词 , “ 和 ”的意思为和谐、和睦 。 “ 合”的意思是结合 、联合 。 “ 和合” 连用 ,不仅代 表不同质的要 素联 系构成的整体 系统 ,更体现 为是 中国古代文化 的一种思想理 念。在中国古代 , “ 和 合”的思想理
念广泛影响 了技术、艺术 、行 为方式、社会心理等领 域 ,成 为中
国传统文化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和合”这一思想体 现在造物上 ,最料等。在古 琴制作 中 , 木材 、大漆是两个 非常 重要的元素 。
古人制琴 向来 重视 良材 ,所以 《 碧落子 斫琴法》把选材 列为
乎其地而 弗能为良”的原 因了。其时 ,技 术还不能根本改变材 质 , 只能依靠天然 资源 所谓 “ 地 气然也”。 不 同季节 、不 同地 区所采 集的材 料制成琴后 ,音色是不 同的。
而不 同地 区 ,因为气候 的不同 ,同种材料 在材质上存在 疏密的差
异也是影响 古琴 音色的重要 因素。这些都 是气候对人类 造物活动 的影响。 古琴材料主要分琴体面板 、底板材 料 ,漆胎配料 ,配件 材料 ,
冻凝 固 ,而有时使 水变成川泽 。在 古代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 力较 为
低 下的前提 下,人 们必须掌握 自然 变化规律 ,明了其对人类手 工
活动 的 影 响 ,合 理 地 加 以 利 用 ,从 而 达 到 最 佳 效 果 。
地理 环境的不 同,会 产生不同的植物分布特 色 ,产生不 同的 材 质。在气候的作 用下 ,树木在大 部分地 区春季 开始萌发 ,夏季 生长 ,秋季开始储存 养分 ,冬季结束生 长。所 以 ,在不 同的地域 植物 的生息 不同 ,其生长的植 物种类也是不 同的。
0 8 1 I 工 作室 I S t u d i o
1 . , 一
l l | I
[ 潞王琴
第一 位。 “ 论 日,夫琴之 为器 ,通神 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故 非 凡木 之所 能成也 ,是以必记峄 阳之孤桐……故雷 氏日,选材 良,
在 的 邳 州 和 睢 宁 交 界 的 崾 山 。 岖 山 古 时 候 叫 做 峄 阳 山 ,又 称 葛 峄
一
书的传世 。 《 考工记》中通篇贯穿 “ 和合”的思想 ,并明确 的表述为: “ 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 四者然后可 以为良。”
这段述文是 中国古代技术 传统 中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而古琴的斫制 ,正是秉承着 这一思想 ,发展 了三干多年 ,直到现在 。 关键词 : 《 考 工记 》 和合 天时 工巧 材美 古琴制作 造物
《 考 工记》是中国 目前所见年代 最早的手工业技术 文献 ,书 中保 留了先秦时期大量的手 工业生产技术 以及工艺美术 资料 ,记 载 了一 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 度 ,真实地反 映了当时各种工艺 的 设计生 产理 念。我们今天所能 见到的 自周代 以来的精美青铜器 、 漆器以及其他种类的古代遗物 ,其制造标准都记载在这一古籍 中。 因此 ,我们 可以通过 《 考工记 》在标 准制定上 细致准确的 法则 , 来 了解古人的造物理念 。 吉琴作 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部分 ,在三 千年的发展过程 中 , 形成 了包括演 奏、记谱、制作、 美学 等非常完善的 文化体系。相 比较而言 ,古琴制 作理论方面的文献相 对较薄弱 ,仅 有的几部理 论著作 ,也是偏重 于技术记载而缺 乏古琴制作主导思 想的研究 。 究其原 因是古代 的工匠地位较低 ,普 遍文化素养不 高。所以他们 很难把技术 以及制 作理论系统地记录 下来。而具有著 述能力的文 人 ,一方面不懂制作 方面的知识 ,最 主要的是不屑于 去学习和 了 解工匠的技能 。这样 ,就 导致 了在古琴 制作领域文献 的欠缺。作 为上古 时期就 已发 展成熟 的古琴理 论体 系 ,要想 对其有深入了解 ,
S t u d i o I 工 作室1 0 8 0
《 考工记 》 “ 和合 "思想在 古琴制作 中 的体 现
秦 爱 逊
摘要 :通过考古以及传世实物的研究发现 ,古人造物 的主导思想有 一个从简单 到复杂、由纯粹实用到实用和 审美相 结合 的转变过程 。 在这 个漫长 的转变过程中 ,有关造物的理念也是从无到有 ,由简单到成熟 。而目前对 于上古时期造物理念的记载 ,得益于 《 考 工记》
山a如此看来 ,峄阳应该是指 峄阳山。但 不管是 山东邹峄 山还 是
用意 深 ,五百年 ,有正音 ,倘遇木而斫不 问材之美恶 ,亦何异琢 邳 州炬山,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北方 。 燕石 而求为玉哉?”这里论述的是古琴制作 用材 首选梧桐 ,通过 我们知道 ,北 方气候相 对寒冷 ,树木生长慢 ,材质密度大 。
“ 天有时 ”即 “ 天时” , “ 地有 气”即 “ 地气” ,是指 不依 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自然规 律 ,即气候 变化 。 《 考工记 》 : “ 夭有 时以生 ,有 时以杀 i草木有 时以生 ,有时 以死 ;水有时 以凝 ,有 时以泽 。此 天时也。”也就是说 ,气候在一 年四季的变化 中 ,可 以使草木欣欣 向荣地生长 ,也 可以使草木到 时死去 :有 时使 水冰
有时 、地 有气、材有 美、工有巧 ,合此 四者然后可 以为 良。”这
段 述 文 可 以 说 是 中国 古 代 技 术 传 统 中 一 个 深 刻 的 造 物 原 则 或 价 值 标准。
同样 ,地 理 环 境 的 变 迁 ,可 以 影 响 物 种 的存 活 ,可 以 使 不 同 地 方 出 产 不 同的 特 产 。 在 运 输 条 件 还 不 发 达 的 古 代 , 这 就 是 “ 迁
技术标 准著作 ,虽没有提 及古琴的制造 ,但 可以通过其他 乐器如 编钟 的制作标准来旁证古琴斫 制的主导 思想。 《 考工记》中 ,通篇员 穿 “ 和合”的思想 。 “ 和 合”一词 , “ 和 ”的意思为和谐、和睦 。 “ 合”的意思是结合 、联合 。 “ 和合” 连用 ,不仅代 表不同质的要 素联 系构成的整体 系统 ,更体现 为是 中国古代文化 的一种思想理 念。在中国古代 , “ 和 合”的思想理
念广泛影响 了技术、艺术 、行 为方式、社会心理等领 域 ,成 为中
国传统文化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和合”这一思想体 现在造物上 ,最料等。在古 琴制作 中 , 木材 、大漆是两个 非常 重要的元素 。
古人制琴 向来 重视 良材 ,所以 《 碧落子 斫琴法》把选材 列为
乎其地而 弗能为良”的原 因了。其时 ,技 术还不能根本改变材 质 , 只能依靠天然 资源 所谓 “ 地 气然也”。 不 同季节 、不 同地 区所采 集的材 料制成琴后 ,音色是不 同的。
而不 同地 区 ,因为气候 的不同 ,同种材料 在材质上存在 疏密的差
异也是影响 古琴 音色的重要 因素。这些都 是气候对人类 造物活动 的影响。 古琴材料主要分琴体面板 、底板材 料 ,漆胎配料 ,配件 材料 ,
冻凝 固 ,而有时使 水变成川泽 。在 古代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 力较 为
低 下的前提 下,人 们必须掌握 自然 变化规律 ,明了其对人类手 工
活动 的 影 响 ,合 理 地 加 以 利 用 ,从 而 达 到 最 佳 效 果 。
地理 环境的不 同,会 产生不同的植物分布特 色 ,产生不 同的 材 质。在气候的作 用下 ,树木在大 部分地 区春季 开始萌发 ,夏季 生长 ,秋季开始储存 养分 ,冬季结束生 长。所 以 ,在不 同的地域 植物 的生息 不同 ,其生长的植 物种类也是不 同的。
0 8 1 I 工 作室 I S t u d i o
1 . , 一
l l | I
[ 潞王琴
第一 位。 “ 论 日,夫琴之 为器 ,通神 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故 非 凡木 之所 能成也 ,是以必记峄 阳之孤桐……故雷 氏日,选材 良,
在 的 邳 州 和 睢 宁 交 界 的 崾 山 。 岖 山 古 时 候 叫 做 峄 阳 山 ,又 称 葛 峄
一
书的传世 。 《 考工记》中通篇贯穿 “ 和合”的思想 ,并明确 的表述为: “ 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 四者然后可 以为良。”
这段述文是 中国古代技术 传统 中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而古琴的斫制 ,正是秉承着 这一思想 ,发展 了三干多年 ,直到现在 。 关键词 : 《 考 工记 》 和合 天时 工巧 材美 古琴制作 造物
《 考 工记》是中国 目前所见年代 最早的手工业技术 文献 ,书 中保 留了先秦时期大量的手 工业生产技术 以及工艺美术 资料 ,记 载 了一 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 度 ,真实地反 映了当时各种工艺 的 设计生 产理 念。我们今天所能 见到的 自周代 以来的精美青铜器 、 漆器以及其他种类的古代遗物 ,其制造标准都记载在这一古籍 中。 因此 ,我们 可以通过 《 考工记 》在标 准制定上 细致准确的 法则 , 来 了解古人的造物理念 。 吉琴作 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部分 ,在三 千年的发展过程 中 , 形成 了包括演 奏、记谱、制作、 美学 等非常完善的 文化体系。相 比较而言 ,古琴制 作理论方面的文献相 对较薄弱 ,仅 有的几部理 论著作 ,也是偏重 于技术记载而缺 乏古琴制作主导思 想的研究 。 究其原 因是古代 的工匠地位较低 ,普 遍文化素养不 高。所以他们 很难把技术 以及制 作理论系统地记录 下来。而具有著 述能力的文 人 ,一方面不懂制作 方面的知识 ,最 主要的是不屑于 去学习和 了 解工匠的技能 。这样 ,就 导致 了在古琴 制作领域文献 的欠缺。作 为上古 时期就 已发 展成熟 的古琴理 论体 系 ,要想 对其有深入了解 ,
S t u d i o I 工 作室1 0 8 0
《 考工记 》 “ 和合 "思想在 古琴制作 中 的体 现
秦 爱 逊
摘要 :通过考古以及传世实物的研究发现 ,古人造物 的主导思想有 一个从简单 到复杂、由纯粹实用到实用和 审美相 结合 的转变过程 。 在这 个漫长 的转变过程中 ,有关造物的理念也是从无到有 ,由简单到成熟 。而目前对 于上古时期造物理念的记载 ,得益于 《 考 工记》
山a如此看来 ,峄阳应该是指 峄阳山。但 不管是 山东邹峄 山还 是
用意 深 ,五百年 ,有正音 ,倘遇木而斫不 问材之美恶 ,亦何异琢 邳 州炬山,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北方 。 燕石 而求为玉哉?”这里论述的是古琴制作 用材 首选梧桐 ,通过 我们知道 ,北 方气候相 对寒冷 ,树木生长慢 ,材质密度大 。
“ 天有时 ”即 “ 天时” , “ 地有 气”即 “ 地气” ,是指 不依 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自然规 律 ,即气候 变化 。 《 考工记 》 : “ 夭有 时以生 ,有 时以杀 i草木有 时以生 ,有时 以死 ;水有时 以凝 ,有 时以泽 。此 天时也。”也就是说 ,气候在一 年四季的变化 中 ,可 以使草木欣欣 向荣地生长 ,也 可以使草木到 时死去 :有 时使 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