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练习(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家庭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3、适时组织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进行交流。
4、交流预习作业第2题。
【板块三】
1.问:上面各个形体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你是怎样判断的?
先估计哪个形体的体积最大?再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提醒学生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出:先向杯中倒入一定的水,再将土豆放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前后刻度所显示的体积相差200毫升
二、成果分享、梳理建构(预设15分钟)
1、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2、全班交流
讨论题(1)学生依据自己整理的表格。从面、顶点、棱长说说特征。
讨论题(3)学生举例说说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集体交流。
4、交流预习作业第2题。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1)说出每个形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理由。
(2)估计一下哪个形体的体积最大。
(3)独立计算各个形状的体积和表面积。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讨论:水面的高度为什么上升了?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学生独立计算。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预习
设计
1、学生根据书本第33页的“回顾与整理”进行自主整理。
2、用1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厘米铁丝;如果用铁皮封住正方体的各个面,至少要用铁皮()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容器可以盛水()立方厘米,合()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
学生认定半节课的学习目标。
你能想办法测量你拳头的体积吗?
3.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体积单位见的进率。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选择错例指名学生说说错误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
小结方法。
作业
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
补充题:1、10.0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9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350毫升=()升=()立方分米
2.005升=()毫升=()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反思和罗列知识内容,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按一贯的要求做到:
(1)小组交流,互相倾听
(2)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修改补充,不断完善
2、全班交流:讨论题(1)引导学生从面、顶点、棱长三个方面考虑,板书学生的预习成果。
讨论题(3)指出:先要弄清这个物体有几个面,这些面的面积用哪两条棱相乘求得?
讨论题(4)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整理与练习(1)》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书本第33页中的“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一个长方体无盖的水箱,长0.8米,宽0.65米,高0.6米.做这个水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立方米?如果每升水中1千克,这个水箱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铁皮的厚度不计)
3李老师要为班级做一个长方体的图书箱,长6分米,宽5分米。如果要使这个书箱的容积达到120立方分米(木板的厚度不计),做这样一个图书箱,至少需要木板多少平方分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是怎样想的。
(3)尝试小结这类题的方法。
【板块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等知识。(出示课题)
【板块二】
1、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知识,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现在,请大家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