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一泓清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的一泓清泉
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中国教师报》之于我,就像是一个情感和智慧兼具的引路人。
总是以新的面貌示人,尤其是2022年改版以来,更是增添了几分亲近感。
也变得让我更加爱不释手。
强力打造的热点新闻版块,让身在乡村的我翻开了一扇窗。
让我可以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教育家〞版块中的教育专家们深刻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洗礼。
让我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现代课堂〞又让我一次次领略同行们匠心独运的课堂设计······最喜爱的莫过于“教师生活〞版块,在工作的闲暇时光,沏上一杯热茶,在袅袅茶香中体会老师们的喜怒哀乐,就像是面对着多年的老友,一起细数三尺讲台上的所有岁月的纹理。
收获了特别多的感动和感同身受。
我在教师的道路上走过了十余载,《中国教师报》也走过了13个春秋。
如此看来,与其说它是个智慧的领路人,倒不如说是相识多年的朋友。
跟她相处久了也就不难发现教育是一份良心活!
是的!良心活!报纸上的太多好文章在阐述这一思想了。
比方最新一期的《教师是否“配得上〞学生》就是个好例子。
我想良心就应该是师德。
德的精髓就是爱与责任。
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
我开始了对教育的深入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实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
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
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
〞“大道无声〞。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那么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答复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时责任也是一种爱,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名援藏教师在一篇名为《带
着爱启程》的文章中写到:“当我爱到那些帮孩子背沉重行李的母亲那期待的眼光时,当紧紧握着家长的手,听家长一遍遍地说‘拜托、拜托’时,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
〞这正是师爱的真挚的表白。
但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人却把责任定位在升官发财上,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
为了依大官、傍大款,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不管好不好,年年是三好;班上的核心座位也作为讨好别人的资源;对有“背景〞的孩子犯了错姑息迁就,而对于不送礼、家长地位低的
孩子那么鄙夷不屑;更有甚者,为了金钱拿回扣、考场舞弊等置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不顾者??我们说教师应是世界的良心,民族的良心。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日益高超,但在涉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特别是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方面教师的作用无法取代。
“至要莫如教子〞是一个母亲的责任,“教书育人〞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对教师的职业多一点使命感,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精彩。
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是《中国教师报》的引领和启迪,让我不断的修行着自己。
像一泓清泉潺潺流过心中。
无声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