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奏十思疏》,作者向唐太宗提出了哪些现实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征的《奏⼗思疏》,作者向唐太宗提出了哪些现实问题?谢邀。

话不多说,直奔问题,魏征向唐太宗提出的现实问题就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种直⾯领导
过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奏疏,在后世帝王看来⾮常重要,经常拿来品读,但是圣明的君
主却少之⼜少,所以这个问题是多么重要,即使当代看来也仍然有借鉴意义。

多说两句,奏疏都是有时代背景的,先当初唐太宗有感隋王朝覆灭的教训,勤于政务,节俭慎
⾏,但是当⽼百姓⽇⼦舒坦了,国家强⼤了,哪个皇帝不飘飘然,⼤修宫殿,骄奢淫逸,也就
可以理解了。

但是,魏征认为你是皇帝怎能与普通⼈相⽐,你得居安思危,你得戒奢以俭才⾏,所以在贞观
⼗⼀年,公元637年,上的这封奏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诏》,表⽰从谏改
过。

这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详情看百度百科)
当然,我还是看中奏疏的写作技巧。

⾸先,魏征知道唐太宗这个时候有点那啥,但是因为是⾃
⼰领导,哪怕⾃⼰再勇于直谏,也得讲究⽅式⽅法。

所以,魏征从⽐喻开篇,⽤树⽊、河流作⽐,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
本。

第⼆段分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

最后,才提出“⼗思”的
具体内容,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纳⾔、拒邪黜奸、刑赏以法。

“君⼈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以⾃戒;
将有作,则思知⽌以安⼈”,这两条是戒奢
侈,如喜好器物美⾊,⼤兴⼟⽊,劳民伤财
等;
“念⾼危,则思谦冲⽽⾃牧;惧满盈,则思
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
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从谏如
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
放任⾃⼰的欲望,要持之有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敬终”,是劝皇帝勤勉
政事,处置谨慎,不要怠惰;
“虑壅蔽,则思虚⼼以纳下”,是说“兼听则
明”,放低⾝段,多听取⾂下的意见;
“惧谗邪,则思正⾝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有倾向直⾂,罢黜⼩⼈;
“恩所加,则思⽆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以怒⽽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不因喜怒⽽有所偏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