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全部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全部重要知识点
单选题
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答案:C
解析: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
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
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3、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
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答案:B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
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
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答案:B
解析:
ACD.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等都是减缓水分蒸发的方法,故ACD不符合题意;
B.能使蒸发变快的方法有:提高液体温度、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增加液体表面积等等,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能够使水分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
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答案:D
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
故选D。
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
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答案:D
解析:
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
故选D。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答案:B
解析: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答案:B
解析: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气体的水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利用水的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到达了不了水的沸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利用蒸发吸热,即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
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
答案:B
解析:
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玉霜满地,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
C.烟雾缭绕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露似珍珠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多选题
11、根据右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0℃的酒精是固态
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
C.水的凝固点是0℃
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答案:ABC
解析:
A.-120℃时低于酒精的熔点,所以酒精是固态,故A正确;
B.因为铅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所以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故B正确;
C.晶体的熔点也是其凝固点,冰是晶体,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都是0℃。
故C正确;D.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所以在-40℃的寒冷北极,水银变成固态,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故D错误。
故选ABC。
12、在气温为-8°C的冬天,停放在路旁的小汽车玻璃上出现了“窗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窗花”出现在玻璃外壁上B.“窗花”出现在玻璃内壁上
C.“窗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
AB.“窗花”的形成是由于外界气温太低太冷,导致空气水蒸气失去热量,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小冰花,故A正确,B错误;
CD.“窗花”是水蒸气受冷迅速形成小冰花,是气态向固态的转变,是一种凝华现象,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3、初冬的早晨,窗户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又消失了。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侧
B.“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C.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BC
解析:
AC.初冬的早晨,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A错误,C正确;
BD.水雾是空气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水雾吸热汽化而消失,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1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第15min是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熔化过程大约持续15min
答案:BD
解析: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80℃,所以它是晶体,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全部熔化成液体,所以该物质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BD。
15、小明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
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凝固点为-2℃,读作负2度
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15min
C.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D.盐水在-2℃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答案:CD
解析:
A.由图象知,盐水在凝固时温度保持在-2℃不变,则其凝固点为-2℃,读数负2摄氏度或零下2摄氏度,故A 错误;
B.从图象知,盐水从15min开始凝固,25min凝固完成,则凝固过程用时10min,故B错误;
C.水在一标准大气压时,凝固点为0℃,所以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故C正确;
D.固态盐在-2℃时,如果不能吸收热量,则会保持固态,如果能不断吸收热量,则开始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起到熔化完成,此时环境温度如果保持在-2℃,则盐水会保持液态,所以在-2℃时,盐水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有可能是固态共存态。
故D正确。
故选CD。
填空题
16、在打新冠肺炎预防针时,医护人员用棉签把酒精擦在打针者的手臂上,手臂处会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______吸热导致的。
而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雾气的形成是因为嘴里呼出来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
[1]把酒精擦在手臂上,酒精汽化时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手臂会感觉凉。
[2]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
17、在打新冠肺炎预防针时,医护人员用棉签把酒精擦在打针者的手臂上,手臂处会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______吸热导致的。
而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雾气的形成是因为嘴里呼出来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
[1]把酒精擦在手臂上,酒精汽化时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手臂会感觉凉。
[2]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
18、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
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汽化内凝华放热
解析:
[1]清晨在树叶枝头和蜻蜓身体上会挂有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3][4][5]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形成“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较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所以形成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凝华放热。
19、如图是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图中的“烟雾”是_____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小水珠”),它是由______液化形成的。
答案:小水珠水蒸气
解析:
[1][2]用干冰营造的舞台“烟雾”效果,过程是: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先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为小水珠。
所以图中的“烟雾”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0、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
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___热量。
答案: 97.5°C 吸收
解析:
[1]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为液体的沸点;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97.5°C。
[2]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把蜡烛移开,水没有热量可以吸收,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