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山葡萄生产基地产业优化升级的途径与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最大山葡萄生产基地产业优化升级的途径与措施
马新萍
【摘要】@@ 集安是亚洲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山葡萄之乡",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绿色山葡萄基地,被农业部划为绿色农产品山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但受政策、资金等问题影响,基地的山葡萄产业发展停滞、品牌优势未能体现,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缓慢.本文旨在探讨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的途径与措施,进而为实现集安山葡萄产业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经营的根本性转变提供有效的建议.
【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2
【总页数】3页(P58-59,74)
【作者】马新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集安市支行,吉林,通化,1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集安是亚洲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山葡萄之乡”,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绿色山葡萄基地,被农业部划为绿色农产品山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但受政策、资金等问题影响,基地的山葡萄产业发展停滞、品牌优势未能体现,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缓慢。
本文旨在探讨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的途径与措施,进而为实现集安山葡萄产业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经营的根本性转变提供有效的建
议。
一、山葡萄产业的基本情况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县份,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是吉林省积温最高、无霜期最长的地区,素有“国家生态园、吉林小江南”之美誉,拥有种植山葡萄最理想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近年来,集安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紧紧抓住市场对山葡萄加工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不断做大做强山葡萄特色产业,全力培育以山葡萄为主的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市山葡萄种植面积达2.1万亩,种植户3509户,户均年收入16564元。
全市山葡萄加工企业14户,其中:一定规模以上企业5户,通化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山葡萄榨汁加工能力近6万吨,储汁能力10万吨。
由于近年来集安不断推行山葡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吸引了张裕、长城、通化葡萄酒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前来竞购,山葡萄价格也呈攀升趋势。
二、实现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的障碍
(一)发展思路滞后、标准化进程缓慢
尽管我国农村已经迈入了现代化进程,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农村文化依然束缚着农户的行为。
农民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缺乏必要的契约和合作意识,难以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习惯用传统的办法处理日常事务。
因此,在引入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过程中,农民往往不按规则、条例办事,从而导致相关标准、规范、制度等形同虚设,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形似而神不似”,致使山葡萄种植标准化进程缓慢。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山葡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政府部门对发展山葡萄产业优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
是基层政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结果是文件多,操作少;决策多,实践少;形象工程多,实效工作少;虚拟东西多,实体东西少。
二是目前各乡镇都制定并下发了扶持发展山葡萄产业优化经营的相关政策,但具体、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不多,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导致政策不全面、不配套。
三是资金扶持远远不够,目前各级财政对山葡萄产业的扶持资金,远不能满足山葡萄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山葡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山葡萄仍停留在产品初级加工阶段
科技创新是山葡萄产业增加效益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是推动山葡萄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终端产品调整的重要力量。
随着山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种植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品种培育、产品深加工,以及榨汁、贮藏技术手段缺乏等,这些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制约了山葡萄产业的发展。
(四)金融扶持不足,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遭遇资金瓶颈
资金匮乏是目前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其他产业不同,山葡萄种植多以单个农户或是个别农户联合组织为单位,并不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也没有投资的激励,这就使其资金来源受到很大限制。
内部资金不足的同时,外部资金支持又难以获得。
一是土地不能流通,以土地为依托的附属物不能作为抵押物。
制度缺失使农户和农村部分农户联合组织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品或质押品,影响了低风险抵(质)押贷款的获得。
调查显示:因无法落实担保、抵押而被拒贷的比例达一半以上。
二是抵押物评估和登记收费标准较高。
调查显示:部分地区的房产和土地部门存在强行指定房产(土地)评估机构的现象,实行不合理收费,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
三是担保机构数量少、金额小、放大能力弱,担保体系建设缓慢。
现有担保机构资本金也比较少,担保门槛较高,放大倍数仅为3-5倍,作用相对有限。
三、实现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的途径与措施
(一)调整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把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内在品质和品牌效应作为山葡萄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要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试验基地。
全面推进山葡萄种植标准化、规范酿造生产规程,进行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化生产模式和管理,减少农药化肥残留,做到增质增效。
二要对加工企业严格规范生产标准和环境条件,实施QS体系认证准入制度,提高产品质量。
三要突出特色,创建品牌。
集安葡萄具有其他葡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机酸、蛋白质、糖等营养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以此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葡萄酒和饮料颜色艳丽、酸甜适度、浓郁醇厚,在国内外市场独树一帜。
要积极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创建自己的品牌,增强集安葡萄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拓展力。
(二)培育葡萄生产加工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增强葡萄产业发展后劲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优惠政策倾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抓好葡萄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不断提升其支撑带动能力。
重点抓好以通化东宝集团葡萄酒公司集安分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其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运作方式,加快推进葡萄产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全面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打造集安葡萄产业的整体优势。
(三)积极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终端新产品,谋划葡萄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是要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集安葡萄产业发展顾问,尽快培育出具有长白山特色的适宜加工全汁山葡萄酒的山葡萄新品种。
二是要积极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浓缩汁、果汁饮料、山葡萄成品酒等终端新产品,以促进山葡萄产业优化发展。
(四)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支持山葡萄产业优化升级
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定价上应充分考虑客户的信用等级、成本收入、可供抵押资产、社会平均收益率等状况,对信用程度高的客户可适当降低利率上浮幅度。
在贷款抵
押方式上充分考虑农村土地、房屋、信用等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资产或使用权予以抵押。
积极推广林权质押等保证担保方式,创新应收账款和商标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方式。
这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大力推进由政府协调组织,财政、农户以及企业共同出资的担保公司,扩大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规模,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业产业的弱质问题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
二是积极探索实行订单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公司为农户担保、仓单质押以及农业动产抵押等多元化担保方式,化解新农村建设融资“瓶颈”制约。
三是出台农村土地使用权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构筑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体系,明确规定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出让、继承、出租、入股等流转形式,切实增加农民的可用抵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