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第03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从而建立“几个几”就是所规定标准的几倍的数学模型。
2.通过动手操作与数形结合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数学抽象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标准,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这个人,你认识吗?他是谁?
生:姚明。
师:真的是姚明吗?
生:真的是姚明。
师:看来姚明的粉丝还不少!恭喜你们!答对了!
生:“耶!”
师:姚明高不高?
生:高。
师:姚明真的高吗?
生:真的高。
师:请看课件,姚明还高吗?
生:哇,不高啦。
师:这个同学矮不矮?
生:矮。
师:真的矮吗?
生:真的矮。
师:真的吗?
生1:不矮。
生2:不高不矮……
师:请问?这个同学矮,他比许老师拿着的这个话筒还矮?他比许老师的翻页笔还矮?他比你们的课桌椅还矮?他比你们的课本的高度还矮?请问,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1:要看这个同学和什么比。
生2:要看他和谁比。
生3:要确定比的标准。
师:同学们,说某个人高矮的时候,我们是要选定“参照标准”的,只有规定了“参照标准”(板书)之后,才能比出高矮,才能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板书),“比高矮”,属于“两者之间“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板书)。
比如【出示课件】:
①以(2个白萝卜)为标准,
(红萝卜)比(白萝卜)(多?还是少?)
再如:②如果以(6个红萝卜)为标准,
(2个白萝卜)比(6个红萝卜)(多?还是少?)
2.转换角度,创新想象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相差关系”学得还不错,许老师给你们再点个赞!如果老师现在要求你们不准用“比高矮”“比多少”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你能创造一个新词表示红萝卜與白萝卜间的另外一种关系吗?请将你的答案快速写在答题卡的背面。
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快?
生:“倍”“倍数”。
(教师统计并表扬)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想到要用“倍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你们太棒了!要知道:当你知道了自己从来不知道的东西时,你的发现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你们真是小小发明家。
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这几个小小发明家!
3.揭示课题,确立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
看到课题,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
生1:倍数。
生2:一倍是多少。
生3:什么是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二、关注标准,探究新知
1.复习“几个几”
(1)以第一行的蓝色正方形作标准,
第二行有(3)个(2)。
(2)以3个红球为标准,
第二行里有(4)个(3)。
(3)以4只蓝蝴蝶为标准,
第二行里有(2)个(4)?
如果再加1份呢?如果再加2份呢?
2.建立“倍”的概念
其实,这个“倍”,就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几个几的另外一种说法。
像这样的4个2,3个3,4个3,3个4,我们就说成几个几。
几个几,就是我们所“选定标准”的(几倍)。
3.规定“标准”,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倍”的概念
(1)教学例题1。
以“2个白萝卜”为标准,圈一圈
第二行里有(3)个2。
我们就说:(6个红萝卜)是(2个白萝卜)的(3)倍。
(2)尝试例题2。
以“5个红萝卜”为标准,圈一圈:
第二行里有(2)个5。
我们就说:(10个白萝卜)是(5个红萝卜)的(2)倍。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说倍的?
生1:先确定标准,再以标准进行对比。
生1:先规定标准,有几个几,就是规定标准的几倍。
(3)总结用数学语言表达“倍”的数学模型。
在叙述“倍数”时,我们要先确定以“某个”为标准,再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有几个那样的标准。
根据“几个几”就是所选标准的几倍,我们就说,“某某某总数量”是选定标准“某某某数量”的“几倍”。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基本训练
(1)以(梨)为标准,圈一圈。
(10个苹果)是(2个梨)的(5)倍。
(2)以(2个红萝卜)为标准,圈一圈。
(8个白萝卜)是(2根胡萝卜)的(4)倍。
2.变式练习
抢答:都是以“绿花”为标准抢答各是几倍。
(1)(6朵红花)是 1朵绿花的()倍
(2)(6朵红花)是 2朵绿花的()倍
(3)(6朵红花)是 3朵绿花的()倍
(4)现在(6朵红花)是 6朵绿花的()倍。
师:第3小题究竟是0倍还是1倍?
生1:0倍。
生2:1倍。
生3:1倍(多数学生泛起疑惑的目光)。
师:为什么是1倍而不是0倍?
生4:因为6里面有1个6。
生5:因为用6÷6=1,所以(6朵红花)是6朵绿花的(1)倍。
师:你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用6÷6=1的算式来表达倍数关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拓展思维
为什么红花的总数量都是不变的6朵,而它们的倍数却一直在变化?
生1:因为绿花的数量变了,所以倍数也会变。
生2:因为标准变了,所以倍数也跟着变。
生3:作为标准的绿花数量不断增加,6朵红花与变化的绿花相比较的时候,倍数也就跟着变了。
师:你们不但善于观察、乐于表达,还说服了许老师,你们的思考大大超出了许老师的预判,许老师给你们点赞(全班大声喊出“耶”的欢呼声),和第三同学想法一样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让我们为这个伟大的发现鼓掌和呐喊(“耶”)!看来这个“倍”不但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还可以用除法解决,真是太神奇了。
下面我们接着看一看“倍”还有没有更神奇的地方!
四、灵活应用,继续提升
1.列举生活中的倍数,用作动作的方式表示一個数的倍数
(1)气场拍手歌。
【插音频】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许老师也很高兴,唱:如果学会倍数你就拍拍手,××,如果学会倍数你就拍拍手××,如果学会倍数你也要跟着拍手吧,我们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你××。
(2)你能拍出老师送你掌声的2倍夸夸自己吗?
2.抽象生活中的倍数,用数学符号的方式表示一个数的倍数
(1)如果老师把奖你掌声用×× ×××表示,你能画出老师奖励你掌声的3倍吗?
(2)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倍数关系”,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挑战“倍数”的新的表示方法吗?(出示课件)
题目:小明有2颗糖,(我的糖)是(小明)的3倍。
生1:(展示学生的表示的方法)。
生N:展示学生用线段图的表示(把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老师把糖果的数量增加、增加、再增加,你还继续用化糖果的方法表示吗?怎么表示最好?
3.抽象生活中的倍数,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一个数的倍数
(教师课件展示)
小结:是呀,如果小明不是有2颗糖,而是有20颗糖、200颗糖、2000颗糖,我们是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去画糖果图形的,当有更多更多的糖果时,我们就无法画出那么多糖果图形,还是用线段图来表示最简单、最直观。
看来呀这个“倍”的表示方法还真是神奇,我们为神奇的线段图表示方法而喝彩,大声喊出“线段图表示方法就是好,好!好!好!”。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交流分享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和“倍”结下了深深的友谊,那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把你这节课学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吧!(略)
2.感受分数(标注量多,总数量少)
如果老师把黑板上的红萝卜减少、减少、再减少,减少到只剩下1个红萝卜,但是仍然以2个白萝卜位标准,请问:1个红萝卜是2个白萝卜的多少?(引导学生感知二分之一)1个红萝卜是2个白萝卜的两份中的一份,即二分之一。
小结:我们除了可以定多的为标准,也可以定少为标准,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来体会。
3.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如果以蛋糕的个数为标准,
则:橙汁的杯数是蛋糕个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