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培育语文素养促进主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语文素养促进主动发展
使用人教版的学校,今年毕业班的语文使用的是大修订教科书。
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具体的做法上,更新了课文,调整了重点训练项目;改变了课文类型;改写了思考·练习;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点的单项练习,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口语交际、习作也重新调整。
大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更加符合修订版大纲和更加接近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映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习语文的实践性;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正确把握这三个特点,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科书改了,毕业复习的目标、内容、策略也要跟着改变,改变过去那种以语文知识为主线,以题海战术为手段的复习方式,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突出语文素养的培育。
一、复习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
大修订语文教科书,在知识与能力上,主要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上,更接近《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毕业复习目标,应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的2500个左右,做到会学,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7、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
背诵十一、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指定的诗词。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9、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0、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
复习目标的前5条,主要体现人文性目标,后5条侧重工具性目标。
二、复习内容的三个层面
应根据复习目标确定复习内容,以工具性目标为明线,安排复习内容;以人文性目标为暗线,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人文目标。
以工具性目标为明线安排的复习内容,要体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以程序性知识为重点。
所谓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属静态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是步骤性过程性知识,属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技能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以下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逐一作简要说明。
识字写字
1、陈述性知识:(1)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声母、韵母、音节的正确书写,大写字母的认识,《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熟记。
(2)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
2、程序性知识:(1)拼读音节的方法,利用拼音纠正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2)识字的方法,了解字义的方法;(3)写字的方法。
3、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包括熟记,防止回生的方法等。
阅读
陈述性知识:对课文的熟记,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诵记(或默写),对“读读背背”的熟读成诵。
程序性知识:(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技能,如能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先分部分理解再归纳的方法和提问题找答案的方法;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了解叙述的顺序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包括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3)认识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开头、结尾、过渡和描写细致等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包括对朗读基调的把握、节奏的处理、重音的处理等。
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在默读中画、圈、注,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或在不断的朗读中体会思想内容等。
作文
陈述性知识:如观察的要求、方法、步骤;记实作文、想象作的基本要求;应用文的格式;修改符号,修改文章的要求、步骤等。
程序性知识: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中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技能。
记实作文的取材途径、方法,如写作素材来源的多元化,即来自对生活、大自然的观察,来自调查访问,又来自阅读实践;记实作文的构思,要想清楚按怎样的顺序写,要怎样把内容写具体,要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实作文的起草,要怎样使思维保持它的流畅性,如遇到不会写的字,一时还不知如何表达的内容可放过去,写完全文再回过头来想等;记实作文的加工,要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叙述顺序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语句是否通顺,然后有针对性进行修改。
想象作文的取材,原型要来源于生活;想象作文的构思,要组合原有表象,使之具有新颖性;想象作文的起草,同样是要如何保持思维的流畅性;想象作文的加工,重点是评价想象是否合理,然后加以修改。
应用文如缩写也有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问题,取材,即如何从文章中筛选主要信息;构思、起草,即如何处理筛选的信息,如何把它重新组织成文;加工,即要评价缩写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信息是否符合文章的原意,然后加以修改,使之至少基本符合文章原意。
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如喜欢大处着眼的,喜欢细节处作细腻描写的,喜欢抒发自己的感情等都要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
陈述性知识:有关介绍、讨论、交流、推荐、讲演、辨论的要求。
程序性知识:有关介绍、讨论、交流、推荐、讲演、辨论的方法与步骤,如讲演,要确定好话题,起个好题目,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二是要拟个简明的提纲;三是要就提纲打腹稿,要在脑海中把内容展开,四是在讲演中要边讲边想。
策略性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的有喜欢先做陈述,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再加以补充完善,有的喜欢先听别人的陈述,然后再发表意见。
要尊重自己的个性,也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个性。
实践活动
陈述性知识:实践活动的要求。
程序性知识:实践活动的组织、步骤和完成实践活动的方法,如编自己的作文集,给作文选起名,要有文化品味;给作文分类,逻辑关系要清楚,要起醒目的小标题;还要设计好封面,撰写序言,后记等。
策略性知识:如善于观察的、善于与人交流的,……不管是发挥自己长处的,或针对自己短处加以训练的,都要鼓励。
三、复习策略要体现人文关怀
毕业复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育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复习要有新策略,要体现人文关怀。
(一)要做到三个辨证处理
1、辨证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语文的人文性,一是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二是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
经过大修订的教科书,除了保留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外,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内容,如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增加了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更能使学生接受人文的熏陶。
但人文性内容的复习不宜单列,否则,会回到以往的以内容分析为主的老路上去。
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中。
复习时,要在语文实践中比较系统地复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把人文性的内容结合在其中,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复习方式方法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之更加符合人性。
2、辨证处理课文复习与读写练习之间的关系
毕业复习要以课文复习为主,并做适当的扩展,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
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
复习课文要防止炒冷饭,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因此,在方法上,一是可迁移重点训练项目,如在十二册的第四单元进行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在第二组课文进行从“内容想开去”的训练;二是变换课文类型的训练,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重点词句能力和从内容想开去的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复习,提高阅读速度。
在复习课文基础上,要补充程度合适的短文,作独立阅读训练。
要有针对性进行写作实践。
教科书中记实作文十分重视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要特别重视如何表达感受的复习,通过1-2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表达感受的能力。
想象作文,最主要是想象的形象性,要通过1-2的练习,使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
应用文的复习,应以书信、缩写、读后感和调查报告为主。
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