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地理(文)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黄土高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2.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库只能对其下游河段有调节作用,不能调节其上游河段的水量,流量,图中四河段中,
①河、②河位于水库上游,不受水库调节作用影响,③河位于水库的下游,受调节作用明显,
④河属于支流,水流注入干流中,不受水库调节影响。
2.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所以图中的季节性河流的形成与降水有关,该地纬度在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小于0度,没有高山冰雪融水,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影响时,降水少,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比夏季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不是地下水,形成季节性河流,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关系不大。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表是我国某乡村地100亩拼地作物种植情况的跟踪调查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村最有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4.导致该地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答案】
3.A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水稻和油菜,应位于长江流域,所以太湖平原较为适合。
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导致该地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四户家庭利用暑期到东海某海岛进行拍摄活动。
摄制组在图中甲乙丙丁设置了四个钓鱼点,让四个家庭分别去甲乙丙丁四地钓鱼,约定一旦日落立即返回营地。
图2为该岛等高线地形
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拍摄开始前,摄制组先要准备好露营地,图中最适合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最晚离开的钓鱼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①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向外减小,为山峰,海拔高,起伏大,不适宜露营;②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山脊,不适宜露营;③地南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坡度陡,可能出现落石等现象,不适宜露营;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且位于谷地两侧海拔较高处,适宜露营。
6.越偏西的地区,地方时越晚,因此日落越晚,丙和丁受西侧山地对阳光的阻挡,日落也会早一些,因此,最晚离开的钓鱼点是甲,所以A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图为我国四省某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
8.为了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根本措施是()
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
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
【答案】
7.C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结合实际可知,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重庆位于我国陆上四大天然气区之一的川渝地区;黑龙江石油资源丰富,所以C正确
8.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解决其供应紧张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所以D 正确。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影响区域内农作物熟制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地势 C.光照强度 D.科技水平
10.图示一年两熟区内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答案】
9.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不同地区由于气温不同,及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据图可知,纬度相同,A排除;图示区域因天气状况不同,导致光照强度不同,熟制制度不同。
10.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酸性红壤,土壤贫瘠,肥力低,而南方地区水热充足,所以C正确。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有一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山,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这位游客出游的月份最可能是()
A.4月
B.7月
C.10月
D.1月
12.影响该游客能短时间感受到四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所以冬季(1月)来我国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12.我国夏季南北气温较高,不登高不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南气温就越高,分析题干可知,此人在冬季旅行且旅行路线是跨越我国北方、南方地区,这样才能短短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于2016年正式迎客,并于6月16日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庆典。
图5为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中()
A.多数分布在东半球的中高纬地区 B.①、④两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②地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呈带状分布 D.⑤地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洋面
14.正式开门迎客期间,上海()
A.比①地日出晚,自转线速度慢 B.比②地降水少,天气炎热干燥
C.比③地气温低,日较差更大 D.与⑤地都应防范热带气旋
【答案】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通过读图可以看出,6个迪士尼有四个分布在东半球,但有3个在低纬度地区;④没有在板块的边界处;②地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半球西侧成带状南北狭长分布;⑤为美国东南部,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
14.正式开门迎客为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根据晨昏线分布特点,上海比①地日出早,且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上海与①地角速度相同;6月份雨季已经到了江淮地区,比④降水多;上海比③地气温高,因为③地纬度高;⑤为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在夏秋季节,上海与其都要注意防范热带气旋。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图为某海滨地区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16.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答案】
15.A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此时温度较高,为夏季;同纬度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温度,说明此时为夜晚,海洋散热慢,温度高。
16.从上题分析可知,海陆分布是影响该地等温线的主要因素之一;39°纬线陆地上等温线和纬线走向差别大,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考点:大气运动
图为台湾某地区的等高线图,较粗的线条为河流或引水渠。
引水渠通常沿着等高线修筑,该地区已经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引水渠,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该地区位于台湾的()
A.西部平原 B.中部丘陵 C.东部山地 D.东部沿海
18.图中最可能为引水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引水渠沿着等高线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扩大灌溉面积 B.降低修建成本
C.减少蒸发水量 D.防止沿途下渗
【答案】
17.A
18.B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17.由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高度都低于200m,而丘陵地形的海拔高度一般大于200m,小于500m;山地海拔高度一般大于500m,图示区域的海拔高度都大于80m,而沿海地区的海拔应
该有0m等高线,所以图示区域应该位于平原地区。
18.在山区河流一般存在于山谷中,山谷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图中最可能为引水渠的是乙,所以B正确。
1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较小,引水渠沿着等高线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灌溉面积,所以A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图为我国某科考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拒马河2月份流量最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
文中的湖泊是指()
A.高山湖 B.拒马河沿线冰沼C.西湖 D.燕鸥湖
21.该科考基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北极黄河站C.南极长城站D.格陵兰岛
【答案】
20.D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20.根据题干描述“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看哪个湖泊北部和东部有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往低处凸出为山脊,图中燕鸥湖符合文中描述。
2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科考基地所在地区海拔低,地面有冰川、冰沼,说明气候寒冷,纬
度很高,应在极地附近;图中拒马河2月份流量最大,拒马河因在极地附近其河水补给应是冰雪融水补给,2月份流量最大说明1、2月份气温最高,应是南极地区,所以该科考基地可能位于南极长城站。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
完成下列各题。
22.表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23.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②山区面积广大③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22.C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22.读表格,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左右的丙是印度,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的10﹪左右,丁是中国。
草地面积最大的甲是英国,林地面积最大的乙是俄罗斯。
23.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丁国山区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丁国土面积大于丙国,人口密度小于丙国,所以D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
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
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
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25.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答案】
24.D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形成年代,炎黄时期,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与冰期、洪灾、食物无关,所以D正确。
25.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可能是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三角洲面积应减小,可能是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可能是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所以B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
30≥10℃等积温线
城市河流
材料二:涪陵地区是世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榨菜生产以重庆、武隆和涪陵为中心。
榨菜不耐寒,性喜湿润,干旱易发生毒病。
榨菜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采收。
(1)描述图中M 、N 两地等积温线的共同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分)
(2)榨菜是图示地区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榨菜品质优的原因。
(8分) (3)解释成语“雅安天漏”的含义及成因。
(2分)
【答案】(1)等值线主要向河流上游(低值)凸出。
原因: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2分)
(2)位于四川盆地内且中心区位于长江干支流河谷,冬季气流下沉,气温较高;气候湿润,毒病少;紫色土富含微量元素,榨菜营养丰富;榨菜的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味道好。
(8分) (3)降水量大(1分),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3)雅安地处川西高原,位于夏季风东南风的迎风坡,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适宜许多花卉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
近年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打造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城规划目标。
(1)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4分)
(2)A地有“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分析其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4分)
(3)A地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花卉的生长,请你为A地“打造乡土特色花卉基地”提出合理建议。
(4分)
【答案】(1)丘陵、山地(或低山)(2分)海拔超过200米且地势起伏明显(2分)
(2)冬暖原因: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
(2分)夏凉原因:地势(海拔高)较高,夏季凉爽;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温年较差小(2分)
(3)以桂花为主,发展多种花卉的种植,发挥特色花卉的优势;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培育优质品种;发展交通和通讯,扩大花卉的销售市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促进花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附加值;因地制宜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减少水土流失。
(任选四点,得4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某区域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图1)、A城气候资料图(图2)
材料二:莱茵湖是缅甸的第二大湖,湖面海拔970多米,面积近11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湖水清澈,阳光直射湖底。
材料三:“水上浮岛”(图3)是莱茵湖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有“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两类。
“人工浮岛”是当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制造而成。
人们在岛上种植瓜果蔬菜或粮食,盖起轻便的房浮岛。
浮岛可用竹篱固定在水面上,也可在湖中漂移。
(1)从气候角度,分析说明莱茵湖旅游最佳季节是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
(4分)(2)分析建造“人工浮岛”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说出“水上浮岛”的好处。
(2分)
【答案】(1)莱茵湖地处高原,11月—第二年3月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少,多晴天,(1分)气候凉爽(1分);5-10月为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多(1分);4月份降水少,但气温高不利于旅游(1分)
(2)纬度低,水热充足,湖泥肥沃,水草、浮萍、藤蔓植物多,造岛原料丰富(1分);湖泊面积大(1分)
(3)提供丰富的旅游景观;增加了土地面积(建筑用地和农业用地等);自然灾害少(任选2两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莱茵湖地处高原,11月—第二年3月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少,多晴天,气候凉爽,5-10月为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多。
(2)建造“人工浮岛”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纬度、地形、降水等方面回答。
(3)“水上浮岛”的好处,可以从提供丰富的旅游景观、增加了土地面积、自然灾害少等方面回答。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
(1)试描述L湖湖底坡度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4分)
(2)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6分)
(3)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试分析该造纸企业的区位条件。
(8分)
【答案】(1)(L湖湖底)西、北侧坡度较小;东、南侧坡度较大。
(2分)理由:(湖泊水位就是等高线),(湖泊)西、北侧水位线(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小;东、南侧水位线(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
(2分)
(2)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甲河)水量减少(2分);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2分);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2分),(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3)有利条件:芦苇广布,造纸原料丰富;靠近河流,水资源相对充足。
(4分)不利条件:地处西北地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较易产生水污染及生态问题等。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L湖最高和最低水位变化可知,西、北水位线稀疏,坡度缓;东、南水位线密集,坡度陡。
(2)湖泊变咸,说明淡水来源减少,图中显示地区为气候干旱的新疆,降水少,蒸发量大;其次,由于人类过度利用注入湖泊的淡水,使湖泊注入的淡水减少,上述原因使湖泊变咸。
(3)区位条件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
有利:造纸厂对水和原料的需求大,而该地有河流,并且芦苇广布,提供了原料;但地处我国西北,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并且造纸厂对水污染大,以上原因成为了造纸厂发展的不利条件。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