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呈现周期性变化趋势。2004年至2006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28亿元快速上涨至62亿元,增幅均在30%以上,最高增长幅度高达715%。但2007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制糖行业2007年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销售价格甚至跌破了成本价;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上升等成本上升大大压缩了制糖行业的利润。
880
800
-80.00
99/00
648
810
162.00
00/01
620
850
230.00
01/02
850
915
65.00
02/03
1064
1000
-64.00
03/04
1002
1140
138.00
04/05
917
1050
133.00
05/06
882
1060
178.00
06/07
1200
1250
50.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变化情况
六、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授信建议
(一)风险分析
2007年,制糖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生产成本上升,而价格下降,最终导致行业利润出现下降。2008年,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量过剩,初步预计,加上净进口量,我国食糖在2008年销售季节过剩约150~250万吨,产量大量过剩将导致价格会出现下降,进而使得企业利润下降。
二是生产成本上涨。制糖成本的上涨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甘蔗种植成本、运输成本、制糖环保成本。2007年化肥价格、油价及环保成本都上涨了不少,2008年这些成本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速,这将会进一步的增加制糖行业的生产成本。在面临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无疑于雪上加霜。
三是竞争风险,国际和国内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风险。中国食糖产业的竞争能力属于全球的中上水平,但与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南非和危地马拉五个食糖出口大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亟待跨越生产条件较差;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蔗糖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缺乏有效保护等五道“坎”。国内还未形成有力的竞争格局,个体化经营仍比较多,中小糖厂的数量占了98%以上,竞争力较弱。而且国内糖厂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仍难以同其他食糖出口大国的企业相提并论。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五、行业规模和效益分析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增长,2004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仅有209亿元,至2006年已增长至473亿元。在此三年中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在18%以上。2007年1~11月,我国食糖销售收入为44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为制糖行业总体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有所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了收入增速减缓。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全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对比图
93/94榨季以来国内逐年食糖生产量消费量以及供求缺口对照表
榨季
产量
销量
缺口
93/94
602
790
188.00
94/95
515
820
305.00
95/96
623
825
202.00
96/97
680
780
100.00
97/98
811
830
19.00
98/99
至4月末,全国食糖库存量达676.57万吨,与上年同期的库存量477.38万吨相比,增加199.19万吨,食糖库存量之大也创历史同期新高。
对比前3年4月末的数据,05、06年、07年4月末的全国制糖期累计产糖量分别为914.7万吨,863.9万吨,1169.76万吨;累计销糖量分别为591.1万吨,519.9万吨,692.38万吨;累计销糖率分别为64.62%,60.18%,59.2%。
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情况统计
单位:
年份
消费量(万吨)
增加量(万吨)
增速(%)
91/92
761.5
92/93
772
10.5
1.38
93/94
790
18
2.33
94/95
820
30
3.80
95/96
825
5
0.61
96/97
780
-45
-5.45
97/98
830
50
6.41
98/99
800
-30
-3.61
年份
消费量(万吨)
增速(%)
增加量(万吨)
93/94
602
94/95
515
-14.45
-87
95/96
623
20.97
108
96/97
680
9.15
57
97/98
811
19.26
131
98/99
880
8.51
69
99/00
648
-26.36
-232
00/01
620
-4.32
-28
01/02
850
37.1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三)供需平衡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除了个别年份,食糖的消费量一直大于产量,造成供给不足,只能依靠进口补足。
2007年,由于我国糖原料种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导致07/08榨季糖产量大幅度上升,虽然需求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依然导致了产量过剩,净过剩约在50~100万吨左右,如果再加上净进口100万吨,共计过剩在150~200万吨左右。
07/08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大幅度增长,原因是糖料播种面积的增加。2007/08榨季糖料种植面积将增加10%,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增幅较大,甜菜种植面积略增。从食糖总产量看,07/08榨季再创历史新高,食糖总产量将超过1450万吨,这将比06/07榨季增长16%;同时,也是连续第二年增产。
93/94~07/08榨季食糖产量
摘 要
一பைடு நூலகம்行业产业链分析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传统制糖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甘蔗及甜菜种植业,下游产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酵母、味精等。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呈加快趋势。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后,制糖产业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蔗制糖企业纷纷发展了甘蔗-制糖、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甘蔗-制糖-蔗渣制造酵母、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浆等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了“甘蔗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延伸制糖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制糖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节约了大量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需求分析
全国食糖每年正常的消费量增长平均为5%—8%,而2006/2007制糖年消费量统计为1286.58万吨,增幅为170万吨,增长率为15.67%。
截止到2008年4月末,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58.95万吨(同比累计销售食糖692.38万吨);同比多销售食糖66.57万吨;累计销糖率52.87%(上年同期销糖率59.2%);其中销售甘蔗糖680.63万吨(上年同期销售甘蔗糖583.65万吨);累计销糖率51.59%(上年同期甘蔗糖销糖率55.86%);销售甜菜糖78.32万吨(上年同期销售甜菜糖108.73万吨);累计甜菜销售率67.45%(上年同期销售率87.06%)。
230
02/03
1064
25.18
214
03/04
1002
-5.83
-62
04/05
917
-8.48
-85
05/06
882
-3.82
-35
06/07
1200
36.05
318
07/08
1450
20.83
250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随着近几年国内糖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农民也因为种植甜菜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农民热情不减,正是2007年糖料种植面积得以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07/08榨季,三大产区甜菜的收购价格延续了前两榨季平稳增长的势头。
近年广西糖厂榨季成本价
四、食糖进出口分析
由于我国食糖行业存在供给缺口,所以每年都存在着较大量的食糖净进口,从下图中看出,2006年和和2007年的净进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2007年较06年稍有下降,进口量约125万吨,同比下降4%多,出口量约0.11万吨,同比下降28%多,进口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得对净进口的需求减少。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资料来源:南宁、柳州、昆明、甸尾和湛江甘蔗糖批发市场价格
2004/05~2007/08榨季国内甘蔗糖价格走势
从未来来看,由于食糖供给过剩的局面无法改变,所以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也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一是由于国家收储底价3500元/吨托底,二是从下图中看出,榨季成本也在逐渐上涨,2008年初广西糖厂成本价基本处于3100-3300元/吨。因此,预计将会在3500元/吨左右小幅波动。
除此之外,提高农民种植甜菜积极性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稳定。因为糖业是资源型产业,一个糖厂75%的利润来自于农业,所以虽然部分糖厂近年来行了技改、扩能,但是“吃不饱”的现象依旧存在,所以农民在种植甜菜后基本不用担心作物是否能销完。(2)种植比较优势明显。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甜菜的收购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横向对比其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有一定优势,通过种植甜菜,能实实在在的改善农民的生活。(3)糖厂扶植力度加大。2007年,食糖市场形势较好,制糖企业为了满足扩能后对糖料的需求,加大了对甜菜种植的扶植,通过发放各种补贴、引进新技术、科普下乡等方法帮助农民种好甜菜、管好甜菜。
99/00
810
10
1.25
00/01
850
40
4.94
01/02
910
60
7.06
02/03
1030
120
13.19
03/04
1140
110
10.68
04/05
1050
-90
-7.89
05/06
1085
35
3.33
06/07
1250
165
15.21
07/08
1350-1400
100-150
8-12
从对比结果来看,08年4月末全国累计产糖量排在第一位;累计销糖量排在第一位;累计销糖率排在末位。
但我们乐观地预计本榨季食糖消费量增幅仍将超过10%,总消费量将达1350-1400万吨。由于目前较低的糖价,应能促进消费,目前整个中糖系统也在积极采购。一季度本身是消费淡季,二季度的消费值得期待。奥运因素也能促进食糖消费在二季度的增长。另外,就是淀粉糖能给食糖消费让出一定量的市场空间。
07/08
1450
1350~1400
-100~-5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虽然国家已收储50万吨,依然没有解决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制糖企业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目前国家再增加收储量30万吨,糖市所面临的供大于求状况仍是无法改变的。
三、食糖价格变化分析
2007/2008榨季国内糖料种植面积以10%的增幅增长,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榨季食糖产量的大幅增长,国内市场面临非常大的供给压力。榨季开始后甘蔗糖批发价连续4个月下跌,2007年12月曾一度跌破3400元/吨。2008年春节前后,因预测冻害带来全国食糖180万吨的减产,此消息导致国内食糖市场炒作而出现一轮糖价的暴涨,2月份甘蔗糖价曾一度日涨百元,广西最高糖价曾突破3900元/吨,比最低糖价每吨高出500元。2月份甘蔗5产地的平均糖价3613元/吨,比1月份的3397元/吨每吨上涨了216元。3月上旬,广西农业厅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灾情造成的损失大大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国内食糖市场供略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不变,导致糖价逐渐回落至国家收储价上下。3月份甘蔗5产地的平均糖价3513元/吨,比2月份每吨降100元。3月份在糖价下跌态势之下,销量增长较为缓慢。因有国家收储底价3500元/吨托底,糖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除此之外,制糖所产生的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食用色素、蔗蜡、柠檬酸、味精等,此类产品可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原料。
二、食糖供需分析
(一)供给分析
近四年来,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和食糖产量都保持了增长态势,特别是食糖,较为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4月末,07—08年制糖期已累计产糖1435.52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糖1169.76万吨),同比多产糖265.76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319.4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甘蔗糖1044.87万吨);产甜菜糖116.11万吨(上年同期产甜菜糖124.89万吨)。在最大的产糖省区广西,有30多家糖厂在5月份继续生产。因此,广西本榨季的产糖量,超过900万吨已无悬念。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呈现周期性变化趋势。2004年至2006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28亿元快速上涨至62亿元,增幅均在30%以上,最高增长幅度高达715%。但2007年制糖行业利润总额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制糖行业2007年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销售价格甚至跌破了成本价;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上升等成本上升大大压缩了制糖行业的利润。
880
800
-80.00
99/00
648
810
162.00
00/01
620
850
230.00
01/02
850
915
65.00
02/03
1064
1000
-64.00
03/04
1002
1140
138.00
04/05
917
1050
133.00
05/06
882
1060
178.00
06/07
1200
1250
50.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利润总额变化情况
六、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授信建议
(一)风险分析
2007年,制糖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生产成本上升,而价格下降,最终导致行业利润出现下降。2008年,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量过剩,初步预计,加上净进口量,我国食糖在2008年销售季节过剩约150~250万吨,产量大量过剩将导致价格会出现下降,进而使得企业利润下降。
二是生产成本上涨。制糖成本的上涨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甘蔗种植成本、运输成本、制糖环保成本。2007年化肥价格、油价及环保成本都上涨了不少,2008年这些成本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速,这将会进一步的增加制糖行业的生产成本。在面临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无疑于雪上加霜。
三是竞争风险,国际和国内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风险。中国食糖产业的竞争能力属于全球的中上水平,但与巴西、澳大利亚、泰国、南非和危地马拉五个食糖出口大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亟待跨越生产条件较差;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蔗糖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缺乏有效保护等五道“坎”。国内还未形成有力的竞争格局,个体化经营仍比较多,中小糖厂的数量占了98%以上,竞争力较弱。而且国内糖厂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仍难以同其他食糖出口大国的企业相提并论。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1995年以来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五、行业规模和效益分析
2004年至2007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增长,2004年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仅有209亿元,至2006年已增长至473亿元。在此三年中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在18%以上。2007年1~11月,我国食糖销售收入为44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为制糖行业总体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有所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了收入增速减缓。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全国食糖产量和消费量对比图
93/94榨季以来国内逐年食糖生产量消费量以及供求缺口对照表
榨季
产量
销量
缺口
93/94
602
790
188.00
94/95
515
820
305.00
95/96
623
825
202.00
96/97
680
780
100.00
97/98
811
830
19.00
98/99
至4月末,全国食糖库存量达676.57万吨,与上年同期的库存量477.38万吨相比,增加199.19万吨,食糖库存量之大也创历史同期新高。
对比前3年4月末的数据,05、06年、07年4月末的全国制糖期累计产糖量分别为914.7万吨,863.9万吨,1169.76万吨;累计销糖量分别为591.1万吨,519.9万吨,692.38万吨;累计销糖率分别为64.62%,60.18%,59.2%。
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情况统计
单位:
年份
消费量(万吨)
增加量(万吨)
增速(%)
91/92
761.5
92/93
772
10.5
1.38
93/94
790
18
2.33
94/95
820
30
3.80
95/96
825
5
0.61
96/97
780
-45
-5.45
97/98
830
50
6.41
98/99
800
-30
-3.61
年份
消费量(万吨)
增速(%)
增加量(万吨)
93/94
602
94/95
515
-14.45
-87
95/96
623
20.97
108
96/97
680
9.15
57
97/98
811
19.26
131
98/99
880
8.51
69
99/00
648
-26.36
-232
00/01
620
-4.32
-28
01/02
850
37.1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三)供需平衡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除了个别年份,食糖的消费量一直大于产量,造成供给不足,只能依靠进口补足。
2007年,由于我国糖原料种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导致07/08榨季糖产量大幅度上升,虽然需求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依然导致了产量过剩,净过剩约在50~100万吨左右,如果再加上净进口100万吨,共计过剩在150~200万吨左右。
07/08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大幅度增长,原因是糖料播种面积的增加。2007/08榨季糖料种植面积将增加10%,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增幅较大,甜菜种植面积略增。从食糖总产量看,07/08榨季再创历史新高,食糖总产量将超过1450万吨,这将比06/07榨季增长16%;同时,也是连续第二年增产。
93/94~07/08榨季食糖产量
摘 要
一பைடு நூலகம்行业产业链分析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传统制糖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甘蔗及甜菜种植业,下游产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酵母、味精等。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呈加快趋势。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后,制糖产业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蔗制糖企业纷纷发展了甘蔗-制糖、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甘蔗-制糖-蔗渣制造酵母、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浆等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了“甘蔗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延伸制糖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制糖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节约了大量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需求分析
全国食糖每年正常的消费量增长平均为5%—8%,而2006/2007制糖年消费量统计为1286.58万吨,增幅为170万吨,增长率为15.67%。
截止到2008年4月末,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58.95万吨(同比累计销售食糖692.38万吨);同比多销售食糖66.57万吨;累计销糖率52.87%(上年同期销糖率59.2%);其中销售甘蔗糖680.63万吨(上年同期销售甘蔗糖583.65万吨);累计销糖率51.59%(上年同期甘蔗糖销糖率55.86%);销售甜菜糖78.32万吨(上年同期销售甜菜糖108.73万吨);累计甜菜销售率67.45%(上年同期销售率87.06%)。
230
02/03
1064
25.18
214
03/04
1002
-5.83
-62
04/05
917
-8.48
-85
05/06
882
-3.82
-35
06/07
1200
36.05
318
07/08
1450
20.83
250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随着近几年国内糖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农民也因为种植甜菜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农民热情不减,正是2007年糖料种植面积得以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07/08榨季,三大产区甜菜的收购价格延续了前两榨季平稳增长的势头。
近年广西糖厂榨季成本价
四、食糖进出口分析
由于我国食糖行业存在供给缺口,所以每年都存在着较大量的食糖净进口,从下图中看出,2006年和和2007年的净进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2007年较06年稍有下降,进口量约125万吨,同比下降4%多,出口量约0.11万吨,同比下降28%多,进口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产量的大幅增长,使得对净进口的需求减少。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资料来源:南宁、柳州、昆明、甸尾和湛江甘蔗糖批发市场价格
2004/05~2007/08榨季国内甘蔗糖价格走势
从未来来看,由于食糖供给过剩的局面无法改变,所以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上涨;但也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一是由于国家收储底价3500元/吨托底,二是从下图中看出,榨季成本也在逐渐上涨,2008年初广西糖厂成本价基本处于3100-3300元/吨。因此,预计将会在3500元/吨左右小幅波动。
除此之外,提高农民种植甜菜积极性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稳定。因为糖业是资源型产业,一个糖厂75%的利润来自于农业,所以虽然部分糖厂近年来行了技改、扩能,但是“吃不饱”的现象依旧存在,所以农民在种植甜菜后基本不用担心作物是否能销完。(2)种植比较优势明显。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甜菜的收购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横向对比其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有一定优势,通过种植甜菜,能实实在在的改善农民的生活。(3)糖厂扶植力度加大。2007年,食糖市场形势较好,制糖企业为了满足扩能后对糖料的需求,加大了对甜菜种植的扶植,通过发放各种补贴、引进新技术、科普下乡等方法帮助农民种好甜菜、管好甜菜。
99/00
810
10
1.25
00/01
850
40
4.94
01/02
910
60
7.06
02/03
1030
120
13.19
03/04
1140
110
10.68
04/05
1050
-90
-7.89
05/06
1085
35
3.33
06/07
1250
165
15.21
07/08
1350-1400
100-150
8-12
从对比结果来看,08年4月末全国累计产糖量排在第一位;累计销糖量排在第一位;累计销糖率排在末位。
但我们乐观地预计本榨季食糖消费量增幅仍将超过10%,总消费量将达1350-1400万吨。由于目前较低的糖价,应能促进消费,目前整个中糖系统也在积极采购。一季度本身是消费淡季,二季度的消费值得期待。奥运因素也能促进食糖消费在二季度的增长。另外,就是淀粉糖能给食糖消费让出一定量的市场空间。
07/08
1450
1350~1400
-100~-50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虽然国家已收储50万吨,依然没有解决目前供大于求的状况。制糖企业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目前国家再增加收储量30万吨,糖市所面临的供大于求状况仍是无法改变的。
三、食糖价格变化分析
2007/2008榨季国内糖料种植面积以10%的增幅增长,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榨季食糖产量的大幅增长,国内市场面临非常大的供给压力。榨季开始后甘蔗糖批发价连续4个月下跌,2007年12月曾一度跌破3400元/吨。2008年春节前后,因预测冻害带来全国食糖180万吨的减产,此消息导致国内食糖市场炒作而出现一轮糖价的暴涨,2月份甘蔗糖价曾一度日涨百元,广西最高糖价曾突破3900元/吨,比最低糖价每吨高出500元。2月份甘蔗5产地的平均糖价3613元/吨,比1月份的3397元/吨每吨上涨了216元。3月上旬,广西农业厅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灾情造成的损失大大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国内食糖市场供略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不变,导致糖价逐渐回落至国家收储价上下。3月份甘蔗5产地的平均糖价3513元/吨,比2月份每吨降100元。3月份在糖价下跌态势之下,销量增长较为缓慢。因有国家收储底价3500元/吨托底,糖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除此之外,制糖所产生的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食用色素、蔗蜡、柠檬酸、味精等,此类产品可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原料。
二、食糖供需分析
(一)供给分析
近四年来,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和食糖产量都保持了增长态势,特别是食糖,较为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4月末,07—08年制糖期已累计产糖1435.52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糖1169.76万吨),同比多产糖265.76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319.4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甘蔗糖1044.87万吨);产甜菜糖116.11万吨(上年同期产甜菜糖124.89万吨)。在最大的产糖省区广西,有30多家糖厂在5月份继续生产。因此,广西本榨季的产糖量,超过900万吨已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