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VCD机、录像机、投影仪、CD(沃尔塔瓦河主题歌)、VCD (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VCD(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VCD (日本HHK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沃尔塔瓦河”所作7幅插图)。
教学目的: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
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
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
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
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二、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
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
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
《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
它是一部风格奇特,
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
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
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三、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
1、两个源头(投影图(1)德·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VCD索尔第指挥交响乐团
演出,03——2分30秒)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
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投影主旋律,并唱会它。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
(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森林狩猎(投影图(2))(VCD——5分05秒)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
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
(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投影图(3))(VCD——5分23秒)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
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
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
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图(4)、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临(大管)。
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
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
(女同学哼唱旋律)。
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
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
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
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
斗。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投影图(6)(VCD——11分34秒)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
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
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
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
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
后的胜利!
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投影图(7))(VCD——12分50秒——13分24秒)
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四、完整地欣赏全曲(VCD沃尔塔瓦河音乐风光片)
一边欣赏一边请大家指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结构。
(投影结构图)
引子:(两个源头)
A:(沃尔塔瓦河)
B:(森林狩猎)
C:(乡村婚礼)
D:(水仙女之舞)
A1:(主题再现)
E:(圣约翰峡谷)
A2:(宽阔的沃尔塔瓦河)
尾声:(流入易北河)
五、讨论总结什么是民族乐派?音乐上有何特点?代表人物?(VCD——02——3分
01秒,解说民族乐派,以及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像)
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精神的音乐流派。
它主要以民间歌曲、午曲,民族史诗传说,以及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作品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的爱。
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紫科夫斯基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肖邦,(匈)李斯特,(挪)格里格,(芬)西贝柳斯等。
六、合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歌结束,(放CD)
让我们合唱《沃尔塔瓦河》、将那美妙的旋律和那迷人的风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课堂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
《天地之间的歌》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
目的
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难点
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学生上课出席情况。
二、发声练习。
1=C 3/4
1 3 5 6 5 3 | 1 3 5 6 5 3 | 1—— ||
mi ma
连音练习,要求上行下行声音连贯一致,唱得柔和流畅。
三|、检查复习
1、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2、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四、简介民歌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现实主义的巨著《诗经》,到浪漫
主义的伟大诗篇《楚辞》开始,走过了漫漫长路。
到现在,每当我们又一次听到那还在传唱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不论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深情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还是有着蓝蓝的天,圆圆的月,静静的城的“康定情歌”,还有那高亢凄凉的陕北信天游,以及柔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你会再次沐浴在美的光芒中,怎不欣喜若狂。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和作坊号子等)山歌(一般山歌、放牧山歌和田殃山歌等)小调(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
民歌的特点:
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短短数句歌词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
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1] [2] 下一页
一.内容:
1.侧向滑步推铅球
2.素质练习
二.目的和任务:
1.能使学生说出预备姿势,预摆动作和滑步的要求
2.学生能做出摆动腿摆出时,支撑右腿用力蹬伸和迅速收小腿的动作
3.教学过程()中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
4.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快乐教学,启发式
5.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体育
三.教学重点:预摆、滑步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
部
分
时
间
课的内容
时间
课的组织与教法
开
始
部
分
6’
一.体育委员整队,并检查汇报人数二.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说明目的和任务合理地安排见习生
三.游戏:
做与教师口令相反的动作
四.队列练习
1.复习行进间三面转法
2.跑步行进间三面转法
1’
2’
3’
[1] [2] [3] [4] [5] 下一页
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初级中学梁清友
年级:七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
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
(2)男中音、浑厚。
(3)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感悟音乐,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们音色的特点。
)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课件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
(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
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着
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
(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
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
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
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
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21-36小节)(37-52小节)(53-64小节)
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教师讲解)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f f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的纯音乐阶段的理解。
)
3、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
(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
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
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