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车轨道和升降、横移导轨无明显松动和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明显缺陷
周
16
设备因素
制动器
1) 制动器的零件无裂纹、过度磨损(摩擦片磨损达原厚度的50%或者露出铆钉)、塑性变形、缺件等缺陷, 液压制动器无漏油现象;
2) 制动器打开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无摩擦现象, 制动器闭合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均匀, 无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和油污;
月
33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月
34
管理因素
安全技术档案
1)按台(套) 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2) 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应满足相关规定;
3) 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档案原件或复印件
月
35
管理因素
应急预案及演练
1) 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2) 按规定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保存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含文字、图片、视频等)
周
22
设备因素
司机室
1)司机室配有灭火器,司机室地板应用防滑的非金属隔热材料覆盖,各操作装置标志完好、醒目;
2)司机室的固定连接牢固, 无明显缺陷,露天工作时设置防风、防雨、防晒等防护装置
周
23
设备因素
空载试验
按照起升(升降) 、回转、变幅、小车(横向移动) 、大车(纵向移动) 顺序对各类起重机械进行空载运行试验, 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3) 制动器的推动器无漏油现象
周
17
设备因素
起升高度
(下降深
度) 限位器
按照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9.2.1的规定设置了起升高度(下降深度) 限位器。当吊具起升(下降) 到极限位置时, 能够自动切断动力源
周
18
设备因素
报警装置
设置了蜂鸣器、闪光灯等作业报警装置
3) 使用各类特种设备总量20台以上(含20台, 不含气瓶)的,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4)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相应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且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当保证每班至少有一名持证的作业人员在岗;
5)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周
20
设备因素
紧(应) 急停止开关
起重机械紧(应) 急停止开关能够切断起重机械动力电源, 并且不能自动复位,装设在方便司机操作的地方
周
21
设备因素
液压系统
符合以下要求:
1) 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为刚性连接;
2) 液压回路无漏油现象;
3)液压缸安全限位装置、防爆阀(或者截止阀)无损坏;
4) 流动式起重机的变幅和垂直支腿油缸无渗、漏油现象
月
31
管理因素
特种设备标志
1)特种设备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 应设置特种设备维修、停用、报废等使用标志;
3)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按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规定
月
32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 不含气瓶) 的使用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日
11
管理因素
操作与管理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日
12
管理因素
隐患排查
1)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2)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周
13
管理因素
相关记录填写情况
1) 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自行检查、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标识明确,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在保存期内妥善保管, 便于查阅;
5)应委托取得相应能力的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周
14
设备因素
金属结构
1) 主要受力结构件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裂纹;
2) 主要受力结构件断面有效厚度不低于设计厚度的90%;
3) 螺栓和销轴等连接无明显松动、缺件、损坏等缺陷
周
15
设备因素
主要零部件
1)对各类起重机械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吊具、钢丝绳、滑轮、开式齿轮、车轮、卷筒、环链等),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检查磨损、变形、缺损情况, 并且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日
5
设备因素
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
设置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力矩限制器, 未被短接
日
6
设备因素
轨道清扫器
当物料有可能积存在轨道上成为运行的障碍时, 对轨道上行驶的起重机和起重小车,在台车架(或者端梁)下面和小车架下面装设轨道清扫器, 扫轨板底面与轨道顶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塔式起重机不大于5mm)
2)卷筒上的绳端固定装置有防松或者自紧的性能; 用金属压制接头固定时, 接头无裂纹;用楔块固定时, 楔套无裂纹, 楔块无松动; 用绳夹固定时, 绳夹安装正确, 绳夹数应满足要求
日
3
设备因素
导绳器
配备导绳装置的卷筒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效排绳, 无卡阻现象
日
4
设备因素
运行行程限位器
起重机和起重小车(悬挂型电动葫芦运行小车除外)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运行行程限位器,在达到设计规定的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方向的动力源
2)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 交接班记录: 特种设备运行前、后及运行过程中, 作业人员应对特种设备重要部位、仪表及其显示的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分析, 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4)维护保养记录: 应按国家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以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 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做好记录;
月
注: 本风险防控清单为建议模板,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中检查频率为“月”的, 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应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隐患排查。
30
管理因素
设备使用登记
1)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2)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或者签名确认的复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 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
2)机械式停车设备基本尺寸(出入口、人行通道、停车位)符合GB 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 通用安全要求》中5.3的要求
月
37
环境因素
起重量或者起重力矩标志
起重机械明显部位标注的额定起重量或者额定起重力矩标志清晰、符合规定
月
38
环境因素
使用条件
起重机械使用场所的条件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及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限定的使用条件
周
19
设备因素
缓冲器和端部止挡
1)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的运行机构、起重小车的运行机构以及起重机的变幅机构等装设了缓冲器或者缓冲装置(缓冲器或者缓冲装置可以安装在起重机或者轨道端部止挡装置上);
2) 轨道端部止挡装置牢固、可靠, 能够防止起重机脱轨(桅杆起重机检查变幅机构的端部止挡装置) ;
3) 有螺杆和齿条等的变幅驱动机构, 还应在变幅齿条和变幅螺杆的末端装设端部止挡防脱装置, 以防止臂架在低位置发生坠落
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序号
检查因素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频率
1
设备因素
吊钩
1)吊钩、电磁吸盘、抓斗、横梁等吊具悬挂牢固、可靠;
2)吊钩设置防脱钩装置(司索人员无法靠近吊钩的除外),并且有效;
3) 吊钩不应当焊补, 铸造起重机钩口防磨保护鞍座完整
日
2
设备因素
钢丝绳固定
1)钢丝绳绳端固定牢固、可靠,用压板固定时, 压板不少于2个(电动葫芦不少于3个), 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 卷筒上至少保留2圈钢丝绳作为安全圈(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简易升降机不少3圈);
月
25
人的因素
人员持证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月
26
人的因素
人员培训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月
27
设备因素
设备来源
起重机械应由具有资质的生产单位生产,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应具有监督或首次检验证书
月
28
设备因素
电气检查
电气设备功能有效
月
2定设置抗风防滑装置, 并且符合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9.4.1的要求;
2) 进行动作试验, 检查钳口夹紧情况、锚定的可靠性以及电气保护装置的工作状况, 其顶轨器、楔块式防爬器、自锁式防滑动装置功能是否动作;
3) 其零件无缺损
月
1) 各机构运转正常, 制动可靠;
2) 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3) 起重机械沿轨道全长运行无啃轨现象;
4)各种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工作可靠有效
周
24
人的因素
人员配置
1)应按规定配置起重机械安全总监、起重机械安全员、安全责任人和专(兼) 职安全管理人员;
2)特种设备总量50台以上(含50台,不含气瓶)的使用单位应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日
7
设备因素
防护罩、防护栏、隔热装置
检查起重机械上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运动零部件防护罩、防护栏, 检查隔热装置, 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的电气设备防雨罩等应齐全
日
8
环境因素
照明
照明完好, 满足操作要求
日
9
环境因素
起重机运行轨道
起重机运行轨道无明显松动和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明显缺陷
日
10
环境因素
安全通道
周围的安全通道畅通
月
36
环境因素
安全距离及相关尺寸
1)起重机械运动部分与建筑物、设施、输电线的安全距离符合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10.2和15.3的要求, 塔式起重机还应符合GB 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10.3~10.5的要求, 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还应符合GB 26557—2011《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中5.5的要求;
周
16
设备因素
制动器
1) 制动器的零件无裂纹、过度磨损(摩擦片磨损达原厚度的50%或者露出铆钉)、塑性变形、缺件等缺陷, 液压制动器无漏油现象;
2) 制动器打开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无摩擦现象, 制动器闭合时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均匀, 无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和油污;
月
33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月
34
管理因素
安全技术档案
1)按台(套) 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2) 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应满足相关规定;
3) 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档案原件或复印件
月
35
管理因素
应急预案及演练
1) 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2) 按规定定期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保存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含文字、图片、视频等)
周
22
设备因素
司机室
1)司机室配有灭火器,司机室地板应用防滑的非金属隔热材料覆盖,各操作装置标志完好、醒目;
2)司机室的固定连接牢固, 无明显缺陷,露天工作时设置防风、防雨、防晒等防护装置
周
23
设备因素
空载试验
按照起升(升降) 、回转、变幅、小车(横向移动) 、大车(纵向移动) 顺序对各类起重机械进行空载运行试验, 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3) 制动器的推动器无漏油现象
周
17
设备因素
起升高度
(下降深
度) 限位器
按照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9.2.1的规定设置了起升高度(下降深度) 限位器。当吊具起升(下降) 到极限位置时, 能够自动切断动力源
周
18
设备因素
报警装置
设置了蜂鸣器、闪光灯等作业报警装置
3) 使用各类特种设备总量20台以上(含20台, 不含气瓶)的,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4)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相应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且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当保证每班至少有一名持证的作业人员在岗;
5)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周
20
设备因素
紧(应) 急停止开关
起重机械紧(应) 急停止开关能够切断起重机械动力电源, 并且不能自动复位,装设在方便司机操作的地方
周
21
设备因素
液压系统
符合以下要求:
1) 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为刚性连接;
2) 液压回路无漏油现象;
3)液压缸安全限位装置、防爆阀(或者截止阀)无损坏;
4) 流动式起重机的变幅和垂直支腿油缸无渗、漏油现象
月
31
管理因素
特种设备标志
1)特种设备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 应设置特种设备维修、停用、报废等使用标志;
3)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按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规定
月
32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 不含气瓶) 的使用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日
11
管理因素
操作与管理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日
12
管理因素
隐患排查
1)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2)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周
13
管理因素
相关记录填写情况
1) 使用运行、维护保养、自行检查、运行故障和事故等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标识明确,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在保存期内妥善保管, 便于查阅;
5)应委托取得相应能力的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周
14
设备因素
金属结构
1) 主要受力结构件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裂纹;
2) 主要受力结构件断面有效厚度不低于设计厚度的90%;
3) 螺栓和销轴等连接无明显松动、缺件、损坏等缺陷
周
15
设备因素
主要零部件
1)对各类起重机械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吊具、钢丝绳、滑轮、开式齿轮、车轮、卷筒、环链等),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检查磨损、变形、缺损情况, 并且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日
5
设备因素
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
设置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力矩限制器, 未被短接
日
6
设备因素
轨道清扫器
当物料有可能积存在轨道上成为运行的障碍时, 对轨道上行驶的起重机和起重小车,在台车架(或者端梁)下面和小车架下面装设轨道清扫器, 扫轨板底面与轨道顶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0mm(塔式起重机不大于5mm)
2)卷筒上的绳端固定装置有防松或者自紧的性能; 用金属压制接头固定时, 接头无裂纹;用楔块固定时, 楔套无裂纹, 楔块无松动; 用绳夹固定时, 绳夹安装正确, 绳夹数应满足要求
日
3
设备因素
导绳器
配备导绳装置的卷筒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效排绳, 无卡阻现象
日
4
设备因素
运行行程限位器
起重机和起重小车(悬挂型电动葫芦运行小车除外)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运行行程限位器,在达到设计规定的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方向的动力源
2)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 交接班记录: 特种设备运行前、后及运行过程中, 作业人员应对特种设备重要部位、仪表及其显示的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分析, 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4)维护保养记录: 应按国家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以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 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做好记录;
月
注: 本风险防控清单为建议模板,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中检查频率为“月”的, 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应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隐患排查。
30
管理因素
设备使用登记
1)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2)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或者签名确认的复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 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
2)机械式停车设备基本尺寸(出入口、人行通道、停车位)符合GB 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 通用安全要求》中5.3的要求
月
37
环境因素
起重量或者起重力矩标志
起重机械明显部位标注的额定起重量或者额定起重力矩标志清晰、符合规定
月
38
环境因素
使用条件
起重机械使用场所的条件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及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限定的使用条件
周
19
设备因素
缓冲器和端部止挡
1)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的运行机构、起重小车的运行机构以及起重机的变幅机构等装设了缓冲器或者缓冲装置(缓冲器或者缓冲装置可以安装在起重机或者轨道端部止挡装置上);
2) 轨道端部止挡装置牢固、可靠, 能够防止起重机脱轨(桅杆起重机检查变幅机构的端部止挡装置) ;
3) 有螺杆和齿条等的变幅驱动机构, 还应在变幅齿条和变幅螺杆的末端装设端部止挡防脱装置, 以防止臂架在低位置发生坠落
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序号
检查因素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频率
1
设备因素
吊钩
1)吊钩、电磁吸盘、抓斗、横梁等吊具悬挂牢固、可靠;
2)吊钩设置防脱钩装置(司索人员无法靠近吊钩的除外),并且有效;
3) 吊钩不应当焊补, 铸造起重机钩口防磨保护鞍座完整
日
2
设备因素
钢丝绳固定
1)钢丝绳绳端固定牢固、可靠,用压板固定时, 压板不少于2个(电动葫芦不少于3个), 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 卷筒上至少保留2圈钢丝绳作为安全圈(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简易升降机不少3圈);
月
25
人的因素
人员持证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月
26
人的因素
人员培训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月
27
设备因素
设备来源
起重机械应由具有资质的生产单位生产,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应具有监督或首次检验证书
月
28
设备因素
电气检查
电气设备功能有效
月
2定设置抗风防滑装置, 并且符合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9.4.1的要求;
2) 进行动作试验, 检查钳口夹紧情况、锚定的可靠性以及电气保护装置的工作状况, 其顶轨器、楔块式防爬器、自锁式防滑动装置功能是否动作;
3) 其零件无缺损
月
1) 各机构运转正常, 制动可靠;
2) 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3) 起重机械沿轨道全长运行无啃轨现象;
4)各种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工作可靠有效
周
24
人的因素
人员配置
1)应按规定配置起重机械安全总监、起重机械安全员、安全责任人和专(兼) 职安全管理人员;
2)特种设备总量50台以上(含50台,不含气瓶)的使用单位应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日
7
设备因素
防护罩、防护栏、隔热装置
检查起重机械上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运动零部件防护罩、防护栏, 检查隔热装置, 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的电气设备防雨罩等应齐全
日
8
环境因素
照明
照明完好, 满足操作要求
日
9
环境因素
起重机运行轨道
起重机运行轨道无明显松动和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明显缺陷
日
10
环境因素
安全通道
周围的安全通道畅通
月
36
环境因素
安全距离及相关尺寸
1)起重机械运动部分与建筑物、设施、输电线的安全距离符合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总则》中10.2和15.3的要求, 塔式起重机还应符合GB 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10.3~10.5的要求, 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还应符合GB 26557—2011《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中5.5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