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摘要:公路设计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
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本文从公路线形设计和公路景观设计两方面具体分析公路设
计与行车安全间的关系,提出合理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行车安全。

关键词:行车安全线形设计景观设计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我国公路的行车安全问题
依然严峻,如何有效地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理念运
用于公路建设中,依然是每个公路设计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2.公路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在交通事故中,人们往往单纯地把事故原因归结为驾驶员的疏忽,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影
响因素——公路的设计。

据国内外资料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道路线形及路边环境的
影响而酿成车祸的比率高达事故的30%以上。

因此,公路设计对行车安全影响相当巨大。


面将从两方面具体阐述:
2.1线形设计
道路设计应特别注重线形设计,使之在视觉上能诱导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在生理
和心理上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同时,还应同沿线环境相协调。

避免不良线形及线形组合是线
形设计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公路的设计阶段就应该注重线形的优化。

2.1.1平面线形
直线,是平面线形的要素之一。

其以短捷直达、测设施工方便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线形中。

但如果直线长度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劳和急躁;易超速行驶,致使刹车不及时,
酿成事故。

因此应根据地形、地物、自然景观、人的视觉及心理等因素合理设计直线长度。

直线的最大长度(以m记)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0倍,即当设计速度
为100km/h时,直线的长度应控制在2000m以内。

但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平曲线是平面线形的又一重要因素。

其特点是线形优美、与地形的融合度较好。

但如果
平曲线的半径设计过小,会增加驾驶员操纵的困难,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失控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半径越小,车速越大,发生的事故越严重。

据统计,有10% ~2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平曲线上,并且曲率大于10度以上,事故率增加迅速。

因此,
应根据横向力系数、汽车的动力因素和驾驶员的舒适度等合理的设置平曲线。

应尽可能增大
平曲线的半径,但其不应大于8500m,因为过长的平曲线会导致驾驶员对线形的判断失误。

当地形条件比较恶劣时应大于相应最小半径。

平面线形组合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反向曲线间直线过短,会使道路产生扭
曲感,应对其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应该为2倍设计速度;而同向曲线间直线过短,容易使驾驶员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易造成操作失误。

因此“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为设计速度的6倍。

但这只是
设计的最低要求,因此应在其间插入更长的直线段,有效减少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错误判断,从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2.1.2纵断面线形设计
纵坡和坡长对行车安全影响越大。

纵坡越陡,坡长越长,行驶越危险。

其主要表现为:
爬坡速度显著下降,下坡频繁制动,从而造成汽车失灵,酿成交通事故。

“规范”规定道路的
纵坡坡度最大不得超过10%,合成坡度不允许大于8%。

但5%-8%的坡度是事故的高发坡
度区,因此在满足“规范”中的最大和坡长限制的基础上,应根据地形条件适当减小纵坡和坡长。

竖曲线半径如果设计过小,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视距过短,影响行车安全。

例如在凸曲线
顶部会使驾驶员由于悬空而过于紧张,从而增加判断失误;凹曲线底部会使驾驶员的视野过小,心理压力增大,急于驶出坡底而加速行驶,酿成事故。

相邻两竖曲线间直线长度过短,
会出现断背曲线,对行车不利。

因此竖曲线半径应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值,并且当两竖曲线
半径接近极限值时,中间应插入长度不小于3s的直线段。

2.1.3平、纵线型组合设计
行车的安全性与线形组合的协调性有密切关系。

在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要求平曲线和
竖曲线不仅要满足各自的指标设计,而且最好要相互对应,并且平曲线的长度应稍长于竖曲线,以便驾驶员在驶入竖曲线之前,能清楚了解平曲线的线形。

以下列出不良的平纵组合线形,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①长直线后连接小半径平曲线,由于长时间的直线段上行驶,会使驾驶员放松警惕,致
使车辆在行至小半径平曲线时,驾驶员来不及及时操作,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②直线与凸曲线结合,线性单调,视距条件差,易发生交通事故。

③在平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相结合时,会使驾驶员感觉坡度较为平缓,从而提高行驶速度,酿成车祸。

④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前者因不能引导视线使
驾驶员无法获悉道路线形的变化,而导致驾驶员急打方向盘,后者使驾驶员在加速行驶中急
转弯,这些都极易引起交通事故。

⑤一段平曲线内出现纵断面反复的凹凸,由于视距不良,会造成驾驶员看不清前方的线形,容易发生事故。

2.2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是公路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要起到美化作用,还要对驾驶员
的视觉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

2.2.1美化
公路景观的设计不要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而且要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等相融合。

如西
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中便融入了历史、人文、地域、环境等景观因素,
完美地展现了汉代文化,彰显了古都风韵。

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做到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
从而有效缓解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使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2.2.2线形预告
研究表明,在运动状态下,驾驶员的视力比静止时低10%—20%,特殊情况下底30%—40%。

因此在公路景观设计中应通过植被的安排来预告线形的变化,使驾驶员通过植被来判
断前方线形走向,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

在连续弯道处,可沿弯道的外侧种植树木,使
驾驶员预先做好转弯准备,避免由于视距不良而造成弯道方向判断失误;在凸形竖曲线顶部
和凹形竖曲线底的部路旁植树,预告道路线形方向;匝道设置在主线弯道处时,驾驶员往往
产生把匝道当成主线的错觉,可在主道旁种植树木来缓解。

3.结语
为提高我国公路的行车安全,应从跟根本上即在公路的设计阶段就应予以重视。

因此公
路设计者应注重线形的设计和景观的规划,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阶段,从
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芳.公路视觉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9,(4).
[2]佘艳华,苏华友.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华东公路,2006,(5).
[3] 殷艳红,潘晓东,杨轸.道路视觉环境与安全行车的关系[J].公路与汽运,2006,(3).
[4] 周玉利,党延兵,张英治,周晓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景观创意设计[J].
公路,2009,(6).
作者简介:
鲍薪竹(1989-),女,辽宁葫芦岛人,助理工程师,道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