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土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土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4-14T14:24:50.19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2月作者:罗向明1 钟起云2 [导读] 科学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有利于了解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有利于提出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方法和措施,为持续增长的人口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可靠保障。
鉴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国内外的土地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广西祥浩资产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罗向明1
2.广西祥浩资产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梧州分公司钟起云2 530000
摘要:科学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有利于了解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有利于提出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方法和措施,为持续增长的人口提供生产和生活上的可靠保障。
鉴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国内外的土地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国内外;土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分类第一,根据相关评价中所包含的指标属性自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经济评价:利用评价、经济评价。
第二,根据土地评价中指标的差异:①定性土地评价:该评价主要结合了土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借助定性的术语对土地的具体质量情况加以描述,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等各个方面额效益,对具体的成本及是否盈利不予考虑,这种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面积相对较大而采用相对较小比例尺的土地评价体系。
②定量土地评价: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调查获得的土地自然因素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条件等,对具有特殊用途的土地生产量加以计算,或者需计算出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在评价土地的质量差别时,通常借助产量、数字以及相应的经济指标加以表示,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比例尺较大的土地评价体系。
③结合土地用途的综合性差异:基于单项目因素的土地评价通常称为单目标土地评价。
其具体是结合某一特定的目标或者是特定的土地利用条件对土地加以评价。
④按土地评价中比例尺的大小差异: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土地评价。
⑤按照土地评价中所依据的性质:现状土地评价指评定土地对一定用途的质量高低或适宜性的好坏,依据的是土地现状。
预测土地评价依据的是预见的未来经土地改良后的土地特性。
2.国内外代表性土地评价方法
2.1国外代表性土地评价方法
①1961年,美国的土地潜力评价,主要用于资源清查中的土地质量摸底,目的是查明和保护最适合于农业耕作土地[1]。
②1976年,联合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所谓土地的适宜性其实就是对所评价土地是否满足相应的用途以及其适宜程度的高低。
③1978年,联合国的农业生态区方法,把一个土地区域划分为具有相同性质的很小的土地单元,评价土地适宜性、土地潜力和环境影响的方法。
④1993年,联合国的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接受性。
2.2国内代表性土地评价方法
①1980年中科院《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 5级,五级分类系统: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
②1980年初农业部第二次土壤普查,根据土壤生产能力分为8级。
③1996年农业部《全国耕作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把全国耕作区分为7区和10级。
④2000年国土资源部把全国农用地分等30等。
⑤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采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进行评价。
3.土地评价存在问题及发展展望 3.1存在问题纵观国内外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前人在分析方法、理论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土地评价对象日益扩大,评价方法从传统的侧重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过渡,土地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2]。
主要表现在:以往的土地评价一般都是由长期从事土地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然后结合经验分析进行的。
这种常规信息获取的方法,调查工作量大,标准较难统一,空间定位精度稍差,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不易进行定量研究。
虽然也将GIS技术引入到土地评价中,但总体来说,只是孤立地利用了GIS技术的部分分析和处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GIS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作用。
尤其是,在以前的土地评价中,遥感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忽略或没有充分发挥遥感在土地信息获取方面的快速、方便、灵活的优势,没有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地进行土地评价服务。
更重要的是,评价模型较单一,以致结果有失偏颇。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尤其是土地退化与土地面积的人为减少,以土地资源现状特性分析为主的传统土地评价(土地资源潜力评价和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的现代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的要求。
土地资源利用评价不仅是判断目前所处的水平和阶段,而且要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其发展能力和发展阶段。
而国内现行的土地资源评价大多从衡量发展水平及角度出发选取指标,对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潜力的指标考虑较少。
近年来,国内土地资源评价已从初期单纯的自然生态土地评价逐步走向综合性土地评价。
3.2发展展望近些年来,新的方法不断应用到土地资源评价中,新的计量方法、3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国内土地评价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增强了土地评价的定量化、先进性和动态预测性,从而使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既能反映土地资源质量的时间变异,又能表现土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变化。
同时,这些方法、技术的不断引进与利用必将推动土地资源评价新的发展,其必将把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三者很好结合起来,从而为土地管理者或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3]。
土地资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的建立需要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评价土地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乃至传输分析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为建立区域土地动态监测及数字化做准备。
对于土地评价算法和模型,常用的加权求和法目前仍在使用,并有进一步的探讨或改进。
模糊综合评价法目前应用也较广泛。
结语
探索适合现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与种类是当今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从而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是当前新兴的综合土地评价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高春阳.国内外土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7,34(12):39.
[2]吕俊仪.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3]徐秋明.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