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新高一下学期化学基础综合题狂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市新高一下学期化学基础综合题狂练
单选题有答案含解析
1.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_______>____。
(3)画出x2d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1mol 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e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在恒温、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0 mol N2和x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
N 2(g)+3H2(g)2NH3(g),20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8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min内,V(N2)=______。
(2)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中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N2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②单位时间断裂03tmol H- H键,同时生成0.6 molN-H键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④2v正(H2)=3v逆(NH3)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II.1883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电离学说,在水溶液范围内对酸、碱作出了严密的概括。
请回答下列有关水溶液的问题:
(4)①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氨水溶液是碱性的原因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
(5)25℃时,在含HA和A-的溶液中,HA和A-两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比较下列大小关系(填编号)
①在pH<4.76的溶液中,c(A-)____(HA);
②在pH>4.76的溶波中,c(A-)+(OH-)_____c(H+)。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等于 E.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
3.已知A是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物质,A、B、C、D、E、F、G均为有机物,他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官能团的名称:A________ , B中官能团的电子式B________ 。
(2)在F的同系物中最简单的有机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
(3)写出与F互为同系物的含5个碳原子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编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反应;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反应。
4.海洋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人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多种物质.工业上进行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1)蒸馏法是历史悠久,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方法,如图1是海水蒸馏法装置示意图,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图2是膜分离技术进行淡化的原理示意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减少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Ⅱ.从海水中提取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3)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气体发生反应②,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N A。
(4)过程③到过程⑤的变化为“Br-→Br2→Br-→Br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过程⑥⑦⑧⑨⑩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6)写出反应④与⑩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容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N2(g) 3H2(g) 2NH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完成下列填空:
(1)若该反应经过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此期间,正反应速率v(H2)的值为(_______)
A 0.6mol/(L·s)
B 0.45 mol/(L·s)
C 0.3 mol/(L·s)
D 0.2 mol/(L·s)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体积以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v正____(选填“增大”、“减小”,下同),v逆____,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选填“正反应”、“逆反应”)。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4)如图为反应速率(ν)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由图判断,在t1时刻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
(填写编号)。
a.增大H2的浓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改变条件后,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B C达到平衡。
(5)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_________热反应;
(6)若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则B是_________态;
(7)若A、B、C均为气态,将6mol A、3mol B充入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经5s后,测得容器内有1mol B,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s末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强酸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有两种离子化合物,均由①、④、⑤、⑧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物质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写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涉及上述有关元素的两个置换反应(要求:同一反应中两种单质对应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无机化合物A、B、C、X有以下转化关系:
若A、B、C含同一金属元素,X为强电解质.且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则B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或______(写不同类别物质)。
7.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信息:①原子半径:A<B<C<D。
②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如下:
物质比例模型图存在或性质
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约占甲
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乙无色,无气味并且易燃。
是常见的一种基础能源
丙有强氧化性的弱酸,有漂白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
(2)丙可由D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反应得到,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D所在周期中,E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则E的单质与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A、B、C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
由A、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丁,其产量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实验室中可用来除去乙中少量丁的试剂是_________。
②A、B、C组成的化合物中,有2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均为C2A6B,则这2种化合物的关系互称为_________。
为了鉴别这两种化合物,某同学用一小块E的单质分别投入盛有这2种化合物的试管中,其中与E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8.Ⅰ: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 MnO4-+5H2C2O4+6H+ = 2Mn2++10CO2↑+8H2O。
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
①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②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c(MnO4-)=________ mol·L-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50 mL)。
(3)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乙,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当温度高于500 K时,科学家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了乙醇,这在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判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a.体系压强不再改变b.H2的浓度不再改变
c.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9.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含有MgO、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钛和铁红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酸溶时,FeTiO3转化为Fe2+和TiO2+
(1)Fe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铁红的用途为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水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铁”中,生成的酸性气态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该过程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O3转化为铁红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得的FeCO3可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则从溶液中获得绿矾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6)电解生产钛时用TiO2 和石墨做电极,电解质为熔融的CaO,则阴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10.烃A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A进行下图所示的转化可制得有果香味的液体E (C4H8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______,D 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生成一种常见塑料,写出该塑料的结构简式_______。
(4)请写出有机物E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实验室出反应④制备有机物E的装置如下图,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________,锥形瓶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
11.钾长石(K2Al2Si6O16)通常也称正长石,主要用于生产玻璃、陶瓷制品,还可用于制取钾肥。
某学习小组以钾长石为主要原料,从中提取氧化铝、碳酸钾等物质,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以氧化物组成的形式表示钾长石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煅烧过程后,钾长石中的硅元素以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已知钾元素和铝元素在Na2CO3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KAlO2和NaAlO2,写出Al2O3与Na2CO3反应生成NaA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取”过程中,需要将钾长石由块状固体粉碎为较小颗粒,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转化”时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此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
12.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某学生为了探究镁条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时间内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0mL.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累计值):
时间(min) l 2 3 4 5 6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 50 120 232 288 310
(1)除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仪器是_________。
(2)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
(3)装置气密性良好,0~lmin时间段氢气体积却很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min(填“0~1”1~2”2~3”3~4”“4~5”或“5~6”),原因是_________(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角度解释)。
(5)3~4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6)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_(填相应字母)。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13.(变式探究)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KSCN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还含Fe2O3、Cu2(OH)2CO3及少量不溶于水和酸的杂质]和酸洗厂废酸液(含1mol/LH2SO4的FeSO4溶液)联合生产硫酸锰和铁红(Fe2O3),生产过程如下图:
Mn(OH)2Fe(OH)2Cu(OH)2Fe(OH)3
开始沉淀时8.3 6.3 4.7 2.7
完全沉淀时9.8 8.3 6.7 3.6
(1)过程①~④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有______(写序号)。
(2)溶液1中,先通入O2,其作用是_______。
(3)由固体2得到铁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过程①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b.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增大Mn2+
c.溶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Fe2+、Fe3+、Cu2+、Mn2+、H+
15.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常用于衡量一个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 + 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名称是____________,链节是____________。
(4)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随队医生即对准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沸点12.27O C)进行应急处理。
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决定F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
16.早在2003年,我国就己经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为第三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是肼(N2H4)。
(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已知肼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请写出肼的结构简式:________。
由18O、16O、H、D原子组成的H2O2分子共有____种。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的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3)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己知l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l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l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_______。
17.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1)以上步骤I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及相应物质:Br2+CO32-===BrO3-+Br-+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乙醇
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
D、苯
18.现有A、B、C、D四种第一、二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3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
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B+乙→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
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②甲、丙、丁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B.写出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如表(所取溶液体积均为5mL):
实验编号实验温度/℃ c (Na2S2O3)/mol·L-1c(H2SO4)/mol·L-1
①25 0.1 0.1
②25 0.2 0.2
③50 0.2 0.1
④50 0.1 0.1
(1)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2)Na2S2O3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实验①中加入反应物各5mL后加入10mL水,出现浑浊的时间为t1,实验②中加入反应物各5mL后加入30mL水,出现浑浊的时间为t2,则t1__________t2(选填“>”、“<”或“=”)。
20.(6分)硫酸参与热化学循环可通过二步循环或三步循环制取氢气,其中三步循环(碘硫热化学循环)原理如下图所示:
(1)“步骤Ⅰ.硫酸热分解”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在650~1200℃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2)“步骤Ⅱ.硫酸再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HI是强酸)。
(3)步骤Ⅲ的反应为2HI(g) H 2(g) + I2(g) 。
①若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序号)。
a.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b.n(HI)∶n(H2)∶n(I2)=2∶1∶1
c.反应速率:v(H2)正=v(H2)逆
d.I2(g)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已知断裂(或生成)1mol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相关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H—I H—H I—I
键能/kJ·mol-1298.7 436.0 152.7
则该反应的 H为____kJ·mol-1。
(4)将“三步循环”中步骤Ⅱ、Ⅲ用下图装置代替即为“二步循环”。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催化剂可加快电极上电子的转移
c.反应的总方程式为SO2+2H2O H2+H2SO4
d .每生成1molH 2,电路中流过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参考答案
单选题有答案含解析
1.第三周期Ⅲ A 族 r(O 2-) r(Na +) HClO 4 H 2SO 4
2Na(s)+O 2(g)=Na 2O 2(s) ΔH= -511kJ·mol -1 2222NaCl+2H O 2NaOH+H +Cl ↑↑通电
【解析】
【分析】
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分析出,x 为H ,y 为C ,z 为N ,d 为O ,e 为Na ,f 为Al ,g 为S ,h 为Cl ,据此分析;
【详解】 根据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以及原子序数、原子半径,推出x 为H ,y 为C ,z 为N ,d 为O ,e 为Na ,f 为Al ,g 为S ,h 为Cl ;
(1)f 为Al ,位于第三周期第Ⅲ A 族;
(2)d 、e 简单离子是O 2-、Na +,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即r(O 2-)>r(Na +);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g 为S ,h 为Cl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S ,即HClO 4的酸性强于H 2SO 4;
(3)x 2d 2的化学式为H 2O 2,其结构式为H-O-O-H ,电子式为;
(4)Na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 2O 2,即1mol Na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 2O 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s)+12O 2(g)= 12
Na 2O 2(s) △H= -255.5kJ·mol -1,或2Na(s)+O 2(g)=Na 2O 2(s) △H= -511kJ·mol -1; (5)惰性材料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222NaCl+2H O
2NaOH+H +Cl ↑↑通电。
2. V(N 2)=0.010 mol/(L·min) N 2(g)+ 3H 2(g)
2NH 3(g) ∆H=-92 kJ/mol ①④⑤
NH 3·H 2O NH 4++OH - CO 32-+H 2O HCO 3-+OH - B D 【解析】设平衡时氮气转化率为a ,则
N 2(g)+3H 2(g)2NH 3(g)
开始的量(mol )1.0 x 0
改变的量(mol)a 3a 2a
平衡的量(mol)1.0-a x-3a 2a
,解得x=1.0,2.0-2a=1.6,解得a=0.2。
(1)20min内,V(N2)=;
(2) 0.2mol氮气参与反应时放出18.4kJ热量,则1mol氮气参与反应时的焓变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 3H2(g)2NH3(g) ∆H=-92 kJ/mol;(3)根据“变量不变达平衡”进行判断。
①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N2体积分数为变量,当其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②单位时间断裂0.3mol H- H键,同时生成0.6 molN-H键,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平衡,故错误;③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且所有反应物均为气体,密度不是变量,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平衡不一定达平衡,故错误;④2v正(H2)=3v逆(NH3),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若其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平衡,故正确。
答案选①④⑤;(4)①一水合氨属于弱碱,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
NH 3·H2O NH4++OH-;②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
CO 32-+H2O HCO3-+OH-;(5)①A.在pH<4.76的溶液显酸性,c(A-)<c(HA),答案选B;②在pH>4.76
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A-)+(OH-)可能大于c(H+),若无其他阳离子则可等于,答案选D。
3.碳碳双键正四面体C(CH3)4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CH2=CH2+HCl CH3CH2Cl 加成反应
【解析】
【分析】
A是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性物质,则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乙醇,乙醇氧化生成C为乙醛,乙醛继续氧化生成D为乙酸,或B直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D为乙酸,另A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为氯乙烷,根据A、F、G的反应条件可知,F应该是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乙烷,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其中一种产物氯乙烷G。
B与D发生酸化反应生成的E为乙酸乙酯。
【详解】
(1)A是乙烯,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B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其电子式为:;
(2)在乙烷的同系物中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3)与乙烷互为同系物的含5个碳原子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C(CH3)4;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拉反应类型分别为:④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⑦CH2=CH2+HCl CH3CH2Cl,加成反应。
4.冷凝管或冷凝器 B 1 富集溴 D SO2+ Br2+ 2H2O= H2SO4+2HBr MgCl2 (熔融) Mg+Cl2↑
【解析】
【分析】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冷凝管或冷凝器;
(2)由膜分离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的原理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的量减少,溶质的量不变;
(3)反应②为氯气与石灰乳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4)过程③得到的是的溶液溴的浓度太低,过程③到过程⑤的变化过程中溴的浓度增大;
(5)过程⑥⑦⑧⑨⑩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6)反应④为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⑩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
【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冷凝管或冷凝器,故答案为:冷凝管或冷凝器;
(2)由题给信息可知,海水淡化时,淡化膜的作用是能让水分子通过,其它粒子不能通过,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的量减少,溶质的量不变,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B正确,故答案为:B;
(3)反应②为氯气与石灰乳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1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转移的电子数为N A,故答案为:1;
(4)过程③得到的是的溶液溴的浓度太低,过程③到过程⑤的变化过程中溴的浓度增大,实现了溴的富集,故答案为:富集溴;
(5)过程⑥为碳酸钙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过程⑦为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⑧为氢氧化钙与苦卤中的镁离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程⑨为氢氧化镁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过程⑩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过程⑥⑦⑧⑨⑩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答案为:D;
(6)反应④为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Br2+ 2H2O =H2SO4+2HBr;反应⑩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熔
融)Mg+Cl2↑。
故答案为:SO2+ Br2+ 2H2O=H2SO4+2HBr;MgCl2 (熔融)Mg+Cl2↑。
【点睛】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注意理解海水提镁、提溴、淡化等工艺流程的原理,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5.C 减小减小逆反应放热 c 不变放固(纯液) 1.6mol/(L·s) 4 mol/L
【解析】
【分析】
(1)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v(NH3)=0.4mol/L
2s
=0.2mol/(L•s),结合反应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2)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4)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5)升温平衡向吸热的分析移动;
(6)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没有变化,B不是气体;
(7)反应速率=c
t。
【详解】
(1)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v(NH3)=0.4mol/L
2s
=0.2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
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0.2mol/(L•s)×3
2
=0.3mol/(L•s),故答案为C;
(2)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且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为催化剂,故答案为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不变;
(5)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6)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没有变化,B不是气体是固体或液态;
(7)若A、B、C均为气态,将6mol A、3mol B充入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经5s后,测得
容器内有1mol B,△c(B)=3mol1mol
0.5L
=4mol/L,根据2A+B C可知,△c(A)=△c(B)×
2
1
=8mol/L,用A表
示的反应速率为8mol/L
5s
=1.6 mol/(L·s),5s末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c(B)=4mol/L。
6.H2SO4、HNO3NaOH O2->Na+>Mg2+H++HSO3-=SO2+H2O2Mg+CO2=C+2MgO Mg+H2SO4=MgSO4+H2Al(OH)3 NaOH H2SO4或HNO3。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S;
(1)在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强酸的是H2SO4、HNO3;碱性最强的是NaOH;(2)电子层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Mg的最大,则离子半径为O2->Na+>Mg2+;
(3)离子化合物为NaHSO3、NaHSO4,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硫,离子反应为H++HSO3-=SO2+H2O;(4)符合同一反应中两种单质对应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的置换反应,如Mg置换C、Mg置换H,反应分别为2Mg+CO2C+2MgO、Mg+H2SO4=MgSO4+H2↑;
(5)A、B、C含同一金属元素,X为强电解质,由图中连续反应可知,若A为铝盐,X为NaOH;若A为偏铝酸盐,X为强酸(如H2SO4或HNO3)则B均为Al(OH)3。
7.H第二周期第I VA族Cl2+H2O=H++Cl-+HClO碱NaOH=Na++OH-①Br2的CCl4溶液同分异构体2C2H5OH+2Na→2C2H5ONa+H2↑
【解析】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如下:甲: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则甲是H2O;乙:无色,无气味并且易燃,是常见的一种基础能源,则乙是;丙: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则丙是HClO,因为原子半径A>B>C>D,所以A、B、C、D分别是Cl>C>O>H。
详解:(1)由上述分析知Cl>C>O>H。
,所以A是H元素。
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C是C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所以位于第二周期第I VA族;因为甲是H2O,所以甲的电子式是。
(2)因为丙可为HClO是由D元素的单质为Cl2与物质甲是H2O反应得到,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D为Cl所在周期是第三周期,与其同周期的E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则E 为Na单质,钠与甲是H2O的反应后的溶液是NaOH溶液,呈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NaOH =Na++OH-。
(3)①A、B、C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
由A、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丁,其产量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丁为乙烯,因乙为甲烷,实验室中可用来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的试剂是①Br2的CCl4溶液。
②A、B、C组成的化合物中有2种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OH和CH3OCH3,化学式均为C2H6O,则这2种化合物的关系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为了鉴别这两种化合物,某同学用一小块Na的单质分别投入盛有这2种化合物的试管中,其中能与Na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2C2H5OH+2Na→2C2H5ONa+H2↑。
点睛: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如下:甲:
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则甲是H2O;乙:无色,无气味并且易燃,是常见的一种基础能源,则乙是CH4;丙: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则丙是HClO,因为原子半径A>B>C>D。
,所以A、B、C、D分别是Cl>C>O>H。
,根据元素的性质解答。
8.浓度0.005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2CO2+6H2C2H5OH(g)+3H2O(g)a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