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

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

“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

从《论语·尧日》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日》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

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在先秦早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

“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

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

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

《周易》乾卦《彖》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

“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

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和日常,知和日明”。

“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法的基本道德原则。

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

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等。

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

“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

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

(摘编自光明网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

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做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C.“和”意味着和谐,“同”意味着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单调应兼容并包。

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

B.文章写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

C.文章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三个角度,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的最高道德理念。

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最高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采用了引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侧重人道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教化,由此可知三者功能各不相同。

B.若早期音乐未被赋予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主要体现在音乐中。

C.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发展。

D.由对“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的阐释可知,儒、道、佛三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

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疫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

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

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

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4. 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 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使用清肺排毒汤进行治疗的214名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观察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
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 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 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 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6. 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媒体消息,4月22日下午,雄安新区召开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试点推介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DCEP的首批试点城市,雄安新区与苏州相城区推广DCEP所采用的路径存在较大差异。

在苏州相城区数字货币主要用于交通补贴,而雄安的试点推介名单中,却是以餐饮、零售业企业为主,比如我们熟知的麦当劳、星巴克、京东无人超市……但是相同的是,各试点都在依照自己的规划有序开展DCEP的推广工作。

如果说苏州相城区以数字货币形式发放交通补贴象征着DCEP首个应用场景的落地,那么雄安新区本次推介会将加速央行数字货币从“试水”到全面推广的进程。

另外,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日前称:DCEP将在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这种国际经济活动的推广定会促进DCEP的世界化。

(摘编自2020年4月23日东方财富网)材料二:DCEP全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英文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是中央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它相当于人民币的电子版,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所以资产具有高度安全性、法偿性。

它将以替代MO(流通的现金)的角色出现,是一种任何机构、商家、个人不能拒绝接受的法定货币,是现有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

在谈及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CBDC的说法,即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所有央行数字货币的统称,而DCEP则是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专有名称。

DCEP想要达到替代MO,就必须和现金一样,只要有DCEP钱包就能够无网、跨行、跨支付机构支付,在这一点上“双离线支付”完成了第一步。

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均离线,即便是在没有信号的地下商场,交易也可以发生。

这样只要有硬件设备,可以任何时候实现货币的功能。

当然,因为各方面时机、技术还不够成熟,短时间内DCEP还完成不了替代纸币和硬币的历史使命,所以存在一定的过渡,正如周小川说的那样,实体货币和数字货币有可能会长期共存。

(摘编自2020年4月16日新浪财经网)材料三:
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的对比一览表
传统电子支付
(以支付宝、微信为例)
现金
法宝数字货币
形态
支付软件(APP)
纸钞
软件或芯片卡
交易特征
便捷性
便捷
不便捷
便捷
可追踪性
可以
不可以
可以
匿名性
不匿名
完全匿名
可控匿名
交易环境
网络在线
不限条件
线上线下
监管透明度
一般
很低
较高
(改编整合自2020年4月21日《重庆晨报》)材料四:据悉,2月21日,瑞典央行在全球率先开始其央行数字货币电子克朗(e-krona)测试。

4月2日,法国中央银行正在分析如何使用加密货币为CBDC供电。

4月3日,菲律宾联合银行行长EdwinBautista将加快采用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数字银行服务。

4月6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在2021年对韩国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试点测试。

央行对于DCEP的筹划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支持下,央行成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

这些年DCEP开发的消息一直在持续披露,在去年11月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DCEP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按照时间计算,央行在2020年落地数字货币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国际上这样密集进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测试,也是我国进行央行数字货币内测的外部催化剂。

2009年,比特币面世时的几乎悄无声息,2019年,数字货币Libra的出现引发全球震动,再到目前多国央行开始研发法定教字货币……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新一轮货币变革将是大势所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迎来一个以“全员覆盖、全时交易、实时记账、零利息”为货币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对于14亿百姓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改变,将会解决信任问题,改变人们之间的交易和支付结算方式。

这次全球区块链技术革命所引起的货币战争甚至将会让财富重新分配,贫富差距将会逐步拉大。

(改编自2020年4月16日东方财富网)
7. 下列对“DCEP”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DCEP相当于人民币的电子版,由中央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其资产具有高度安企性。

B. CBDC也是数字货币,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CEP归属CBDC领导。

C. DCEP比现金便捷,和传统电子支付(以支付宝、微信为例)一样都具有可追踪性。

D. DCEP以“软件或芯片卡”为形态,线上线下均可交易,监管透明度较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DCEP在雄安新区与苏州相城区推广路径不同,利于央行对DCEP深入了解,为后期推广发行积累经验。

B. 只要DCEP实现“双离线支付”,DCEP就能实现替代纸币和硬币的在市场上全面流通的历史使命。

C. 2020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落地,不仅在于长期的筹划,国外央行的密集测试也是外力之一。

D. 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的意义之一是将会解决信任问题,改变人们之间的交易和支付结算方式。

9. 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说DCEP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

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

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

居正与中人冯保善。

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

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讽居正以并尊。

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

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

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

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

盗贼为衰止。

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

疏上,留中。

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

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

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

长官为户部尚书。

D.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

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

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C.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

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

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凤尾香罗①薄几重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②夜深缝。

扇裁③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①凤尾香罗:指织有彩凤图案的芳香的罗帐。

②顶:指帐顶。

③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描述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B.颔联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的第一次相遇——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
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C.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

D.尾联抒写女主人公深情的期待,“斑骓只系垂杨岸”暗示她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无缘会合罢了。

14.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一封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百载的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三中迎来了她百年生日。

值此校庆之际,敞校为了发扬和继承三中传统,弘扬三中精神,特举办校庆庆典活动。

在这里,我们全体在校师生员工向海内外校友发出深厚的邀请,请您归宁母校,共叙友谊,同谋发展,望各位校友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母校的百年庆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标志,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光流转,岁月不会因为任何人停下向前的脚步。

那么,人生到底该怎么度过?如果你问蒙田,他会说:“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如果你问弗洛伊德,他会说:“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钟南山院士则会亲身示范。

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柱石,17年后,他是抵御“新冠肺炎”的国之战士。

实际上,他的一生,都在做有担当的前行者。

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作为00后的你,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呢?请根据材料,联系社会,思考现实,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对于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析可知,原文是“精神生命”,而非“生命”,故此项扩大了范围。

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理解偏差,依据原文“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比较可知,原文无“儒家的”字眼,且根据常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尧舜禹时代并没有儒家;故此项混淆范围了。

C.“‘和而不同’就是和谐与单调兼容并包”理解有误,对“和而不同”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

”原文说的是“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故此项说法太绝对化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理解错误,此选项的概括是在文章的第三段,依据此段的中心句“‘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和对文段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可知,文章写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论证的是“‘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故此项曲解原文观点了。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整合、推断文本内容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