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毛线编织《起针》《正反针》《加减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加针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并想主意进行总结。
任务二 练习编织,学习织扣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观察老师发的梯形盖子,研究上面的针法。
2.学生根据图示学习减针
3.学生根据图示学习加针并练习。
4.学生练习织梯形盖子。
5.学生观看织扣眼的图示,并说一下技法。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片织好的梯形盖子,让学生观察两边的针法。
活动目标
1.学习毛衣针的使用方法,掌握起针方法,探究毛线编织的基本方法,掌握正反针、加减针技法。
2.运用掌握的技法完成简单的工艺品或服饰,初步树立技术意识,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3.亲历手工编织作品的过程,激发对毛线编织的兴趣,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不同型号、材质的毛衣针,各种材质、粗细不同、花色不一的毛线。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大胆尝试,将正反针按照一定规律交替编织。
2.同桌互相观察图案。
1.课件展示正反针的图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正反针按照一定规律交替编织。2.同桌观察织出的毛线花纹有什么不同。
3.课堂总结:这样我们就能完成卡包的制作了。同学们佩戴上亲手编织的卡包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大胆放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毛衣针和毛线。2.起针:量一量卡片的长和宽,起针。起针的长度要略长于卡片的长度,以便织好后缝合。
3.课件出示正针的针法步骤,师根据针法步骤在展台展示。
4.课件出示反针的针法步骤,师根据针法步骤在展台展示。
5.分小组讨论交流正反针的针法操作,排疑解惑。
6.编织:在起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可以用正针,也可以用反针,织成一个长方形织片,往上织的距离相当于两个卡片的宽度,这样就完成了卡包主体部分的制作。
3.课后练习给父母织个围巾。
认真观察,
激发兴趣,
积极交流
板书设计
起针
毛衣针 毛线
方法一
方法二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二
导入语
毛线编织的针法有很多,正针和反针是最常见的针法。此外,还有渔网针、凤尾花、太阳花、扇子花、心形花等针法,都是根据其织出的外形来命名的。一针一针地编织,—点点地积累,各种花样会生动地呈现出来,赋予编织物灵动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从基础学起,学习用正反针织出一个长方形的织片,作为卡包的包身。
起针后,和同学互相评价比较改进。
任务四 :交流与展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小组互相展示探讨研究
1.让学生看看起针的长度是否合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针数进行比较,并思考用相同毛线取出相同长度的边针数是否一样。如果针数不一样,原因在哪里?
展示制作不同的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穿戴,激发学生对毛线编织的兴趣。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确定起针的长度
呢?长方形织片的长和宽应该怎样确定呢?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思考,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任务三 实践与体验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观看课件中的正反针操作方法,并学习老师的操作手法。
2.成立小组,组员相互交流解答。
3.选择自己喜欢的织法织出规定大小的织片。
4.将织片缝合成卡包。
7.缝合:用针线等工具将织片对折缝合成卡包。
学生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反针的织法,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 交流与评价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上台展示卡包,对比发现边有长有短。
2.总结原因:织的过程中,有时线拉的太紧,有时太松,这样边长就会有长有短。
1.请学生上台展示你织的卡包。
4.揭示课题:正反针。
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任务二 问题与思考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观察课件中的卡片。
2.小组讨论:可以先按照相应尺寸织出长方形织片,再对折缝合成卡包。
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公交卡、银行卡、医疗卡,它们多为长方形。
2.提出问题:我想为卡片做一件衣服,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应该怎么做呢?
1.老师演示起针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将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套在针上拉紧,如此重复即可。
2.提示:毛衣针的前端比较尖锐,使用时注意安全。
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起针的方法,可以先将学生试着选择一种方法尝试练习。
任务二: 练习起针方法第二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单元。毛线编织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工艺,将毛线交叉组织起来,常用于制作毛衣、坎肩、帽子、围巾,以及裙、裤等服饰。毛线编织属一种手工劳动,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的一门劳动技能,从而增添生活乐趣。教材通过生动形象介绍毛线编织的起针、正反针、加针(又称放针)、减针(又称收针)的编织方法,每种针法配有步骤插图。教材中介绍的几种针法,是毛线编织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针法。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插图步骤编织,就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在编织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认认真真的编织,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教师出示图示,让学生观察、了解如何在长方形织片上减针、加针,织出梯形盖子。
3.教师出示织扣眼的图示,让学生观看说一说技法。
学生在刚才编织的基础上进行编织,教师巡视指导,对在编织时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辅导,并给全班同学强调。对巡回辅导中发现的问题,用正误对比示范进行集体辅导。
任务三 学习收针技法,练习缝合
任务一 回顾与导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回顾并说一说起针的方法。
2.上台展示怎样起针,并说出注意事项。
3.观看课件针织图案,找不同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起针,请学生说一说起针的方法。
2.让学生上台展示起针的实际操作方法。并说一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课件展示多种多样的针织图案,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师指出每种图案对应的针法。
板书设计
二、正反针
长方形长和宽
正针反针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三
导入语
同学们,卡包的主体部分完成了,我们需要为卡包织出一个梯形的盖子,然后钉上纽扣,这样我们的卡包会更严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加减针的方法,加减针也是毛线编织的常用方法,可以使编织物的线条更多变,也可以使衣物更贴身、穿着舒适。
任务一 探究加、减针针法
评价设计
1、按照打活扣的方法,边说小口诀边打一个活扣,并自己验证打的活扣方法是否正确。
2按照起针的方法,自己起10针,看谁起的又快又好。
3、按照正针的编织方法,自己试着编织2-3行,小组内展示评价。
活动
设计
活动背
景
毛线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使用毛衣针将各种各样的毛线编织起来,可以变成生活中经常见到或使用的工艺品和服饰。通过编织毛线实物,使学生能对编织的作品作出评价和说明,激发学生对编织工艺品进行探究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同时通过编织,陶冶学生爱美情操,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和耐心细致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跟着视频认真观察,反复练习,直到练习熟练,能独立完成起针。
老师示范演示:
右手拿针,左手拿线,将线挂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上,让线在针上绕一下,针从拇指上带的线下面穿过,将食指上带的线套在针上,再将针从拇指上带的线圈下方穿过,同时拇指退出线圈,将针上的线圈拉紧,如此重复即可。
起针刚开始学习可能会遇到问题,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有可能将毛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不理解老师可以补充图解。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思考毛线编织结束时该怎么做,并回答。
2.学生根据图解,尝试编织,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收针的方法。
3.学生根据收针技法视频,练习并掌握收针的技法。
4.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示范,进行反面缝制。
1.教师引导思考学生毛线编织结束时该怎么做。
2.出示图解,让学生一边尝试一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收针的方法。
3.教师出示收针技法图示,让学生扎实掌握收针的技法。
4.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粗针进行缝合,提示学生在反面缝制。
学生大胆交流如何进行收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任务四 编线绳、线球并缝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学习编辫子,并以小组的形式模仿用几股毛线编织线绳。
2.学生观察线球图,并尝试制作。
3.学生进行缝制,将线绳和线球和纽扣缝制在卡包上。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思考怎样用减针织出一个梯形的盖子,怎样在盖子上留两个扣来自,用什么方法给卡包做一条带子。
2.学生讨论,想主意总结方法并观看教师示范,进行练习。
1.教师提出问题并向同学们介绍加针、减针。
2.教师讲解减针:减针是两针合并在一起织一针。
3.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减针的方法。
4.教师讲解加针:加针是在一个针圈里织出两针来。
任务五:拓展与创新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欣赏几个能工巧匠织成的作品。
2.想一想环形针和钩针怎样起针,课下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1.我们已经学习了棒针的两种起针方法,也了解的其它的起针方法。现在来欣赏几位能工巧匠的作品。
2.想一想,环形针、钩针的起针方法是怎样的?利用课余时间请教有经验的家长,或上网搜索有关的视频、图解,学习其它起针方法,记录下来。我们再找时间交流学习。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棒针、组合针、剪刀、不同型号、材质的毛衣针,各种材质、粗细不同、花色不一的毛线。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一
导入语
起针引导课题:放视频:《游子吟》歌曲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诗歌。师:同学们听完这首古诗歌,你听到什么?谁来说说?
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慈祥的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衣衫,针针线线都凝聚着母亲无私的爱。千百年来拨动着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看见过很多的民间编织品,并对简单的编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能够自己尝试编织的同学却很少。在四年级的美术课上也已经涉及到纸编织的知识和技法,因此多数学生对毛线编织很感兴趣,但是缺少的是对编织技法的系统学习。因此,通过《毛线编织》的教学,弥补学生编织基本技法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编织艺术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为今后的编织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编织正针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要求学生做到编织的基本要求并及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说明、反思,激发学生对毛线编织学习的兴趣。
师问:如何确定起针的数量?可以先起出10针,量一量长度,再量一下要织的衣物的尺寸,在实际尺寸的基础上加长3—5厘米即可。
任务一 :练习起针方法第一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将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套在针上拉紧,如此重复即可。毛衣针的前端比较尖锐,使用时注意安全。
课标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任务三 :练习与展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用学习的针法练习起针。起初十厘米长度的边,起完针后可将针线放入小筐中,避免乱线或脱线,又防止针尖戳到自己或他人。
1.在小组内反复练习刚才学到的2种起针方法。互相学习评价,提高熟练度。
2.在生活中请教会编织的家长,上网查找视频图解,了解其他的起针方法。3.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其它的起针方法。
2.我们编织出了卡包的主体部分,比较一下.针距是不是整齐均匀?观察一下,长方形织片相对的边长是不是相等?
3.小组讨论:如果差距过大,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4.总结:织的过程中,毛线应该松紧适宜,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
任务五 拓展与创新
学生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手工工艺的毛线编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视频。同学们看到这些毛线编织品漂亮不漂亮?想学不想学?
生:想学。激发学习兴趣。
师:我们要想编织出这么漂亮又精致的毛线编织品;首先从最基本的棒针下针针法开始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请同学们看这节课学习目标:出示大屏幕。找一名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并想主意进行总结。
任务二 练习编织,学习织扣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观察老师发的梯形盖子,研究上面的针法。
2.学生根据图示学习减针
3.学生根据图示学习加针并练习。
4.学生练习织梯形盖子。
5.学生观看织扣眼的图示,并说一下技法。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片织好的梯形盖子,让学生观察两边的针法。
活动目标
1.学习毛衣针的使用方法,掌握起针方法,探究毛线编织的基本方法,掌握正反针、加减针技法。
2.运用掌握的技法完成简单的工艺品或服饰,初步树立技术意识,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3.亲历手工编织作品的过程,激发对毛线编织的兴趣,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不同型号、材质的毛衣针,各种材质、粗细不同、花色不一的毛线。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大胆尝试,将正反针按照一定规律交替编织。
2.同桌互相观察图案。
1.课件展示正反针的图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正反针按照一定规律交替编织。2.同桌观察织出的毛线花纹有什么不同。
3.课堂总结:这样我们就能完成卡包的制作了。同学们佩戴上亲手编织的卡包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大胆放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毛衣针和毛线。2.起针:量一量卡片的长和宽,起针。起针的长度要略长于卡片的长度,以便织好后缝合。
3.课件出示正针的针法步骤,师根据针法步骤在展台展示。
4.课件出示反针的针法步骤,师根据针法步骤在展台展示。
5.分小组讨论交流正反针的针法操作,排疑解惑。
6.编织:在起针的基础上进行编织,可以用正针,也可以用反针,织成一个长方形织片,往上织的距离相当于两个卡片的宽度,这样就完成了卡包主体部分的制作。
3.课后练习给父母织个围巾。
认真观察,
激发兴趣,
积极交流
板书设计
起针
毛衣针 毛线
方法一
方法二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二
导入语
毛线编织的针法有很多,正针和反针是最常见的针法。此外,还有渔网针、凤尾花、太阳花、扇子花、心形花等针法,都是根据其织出的外形来命名的。一针一针地编织,—点点地积累,各种花样会生动地呈现出来,赋予编织物灵动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从基础学起,学习用正反针织出一个长方形的织片,作为卡包的包身。
起针后,和同学互相评价比较改进。
任务四 :交流与展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小组互相展示探讨研究
1.让学生看看起针的长度是否合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针数进行比较,并思考用相同毛线取出相同长度的边针数是否一样。如果针数不一样,原因在哪里?
展示制作不同的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穿戴,激发学生对毛线编织的兴趣。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确定起针的长度
呢?长方形织片的长和宽应该怎样确定呢?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思考,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任务三 实践与体验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观看课件中的正反针操作方法,并学习老师的操作手法。
2.成立小组,组员相互交流解答。
3.选择自己喜欢的织法织出规定大小的织片。
4.将织片缝合成卡包。
7.缝合:用针线等工具将织片对折缝合成卡包。
学生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反针的织法,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 交流与评价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上台展示卡包,对比发现边有长有短。
2.总结原因:织的过程中,有时线拉的太紧,有时太松,这样边长就会有长有短。
1.请学生上台展示你织的卡包。
4.揭示课题:正反针。
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任务二 问题与思考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观察课件中的卡片。
2.小组讨论:可以先按照相应尺寸织出长方形织片,再对折缝合成卡包。
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公交卡、银行卡、医疗卡,它们多为长方形。
2.提出问题:我想为卡片做一件衣服,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应该怎么做呢?
1.老师演示起针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将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套在针上拉紧,如此重复即可。
2.提示:毛衣针的前端比较尖锐,使用时注意安全。
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起针的方法,可以先将学生试着选择一种方法尝试练习。
任务二: 练习起针方法第二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单元。毛线编织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工艺,将毛线交叉组织起来,常用于制作毛衣、坎肩、帽子、围巾,以及裙、裤等服饰。毛线编织属一种手工劳动,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的一门劳动技能,从而增添生活乐趣。教材通过生动形象介绍毛线编织的起针、正反针、加针(又称放针)、减针(又称收针)的编织方法,每种针法配有步骤插图。教材中介绍的几种针法,是毛线编织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针法。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插图步骤编织,就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在编织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认认真真的编织,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教师出示图示,让学生观察、了解如何在长方形织片上减针、加针,织出梯形盖子。
3.教师出示织扣眼的图示,让学生观看说一说技法。
学生在刚才编织的基础上进行编织,教师巡视指导,对在编织时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辅导,并给全班同学强调。对巡回辅导中发现的问题,用正误对比示范进行集体辅导。
任务三 学习收针技法,练习缝合
任务一 回顾与导入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回顾并说一说起针的方法。
2.上台展示怎样起针,并说出注意事项。
3.观看课件针织图案,找不同点。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起针,请学生说一说起针的方法。
2.让学生上台展示起针的实际操作方法。并说一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课件展示多种多样的针织图案,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师指出每种图案对应的针法。
板书设计
二、正反针
长方形长和宽
正针反针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三
导入语
同学们,卡包的主体部分完成了,我们需要为卡包织出一个梯形的盖子,然后钉上纽扣,这样我们的卡包会更严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加减针的方法,加减针也是毛线编织的常用方法,可以使编织物的线条更多变,也可以使衣物更贴身、穿着舒适。
任务一 探究加、减针针法
评价设计
1、按照打活扣的方法,边说小口诀边打一个活扣,并自己验证打的活扣方法是否正确。
2按照起针的方法,自己起10针,看谁起的又快又好。
3、按照正针的编织方法,自己试着编织2-3行,小组内展示评价。
活动
设计
活动背
景
毛线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使用毛衣针将各种各样的毛线编织起来,可以变成生活中经常见到或使用的工艺品和服饰。通过编织毛线实物,使学生能对编织的作品作出评价和说明,激发学生对编织工艺品进行探究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同时通过编织,陶冶学生爱美情操,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和耐心细致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跟着视频认真观察,反复练习,直到练习熟练,能独立完成起针。
老师示范演示:
右手拿针,左手拿线,将线挂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上,让线在针上绕一下,针从拇指上带的线下面穿过,将食指上带的线套在针上,再将针从拇指上带的线圈下方穿过,同时拇指退出线圈,将针上的线圈拉紧,如此重复即可。
起针刚开始学习可能会遇到问题,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有可能将毛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不理解老师可以补充图解。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思考毛线编织结束时该怎么做,并回答。
2.学生根据图解,尝试编织,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收针的方法。
3.学生根据收针技法视频,练习并掌握收针的技法。
4.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示范,进行反面缝制。
1.教师引导思考学生毛线编织结束时该怎么做。
2.出示图解,让学生一边尝试一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收针的方法。
3.教师出示收针技法图示,让学生扎实掌握收针的技法。
4.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粗针进行缝合,提示学生在反面缝制。
学生大胆交流如何进行收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任务四 编线绳、线球并缝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学习编辫子,并以小组的形式模仿用几股毛线编织线绳。
2.学生观察线球图,并尝试制作。
3.学生进行缝制,将线绳和线球和纽扣缝制在卡包上。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思考怎样用减针织出一个梯形的盖子,怎样在盖子上留两个扣来自,用什么方法给卡包做一条带子。
2.学生讨论,想主意总结方法并观看教师示范,进行练习。
1.教师提出问题并向同学们介绍加针、减针。
2.教师讲解减针:减针是两针合并在一起织一针。
3.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减针的方法。
4.教师讲解加针:加针是在一个针圈里织出两针来。
任务五:拓展与创新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欣赏几个能工巧匠织成的作品。
2.想一想环形针和钩针怎样起针,课下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1.我们已经学习了棒针的两种起针方法,也了解的其它的起针方法。现在来欣赏几位能工巧匠的作品。
2.想一想,环形针、钩针的起针方法是怎样的?利用课余时间请教有经验的家长,或上网搜索有关的视频、图解,学习其它起针方法,记录下来。我们再找时间交流学习。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棒针、组合针、剪刀、不同型号、材质的毛衣针,各种材质、粗细不同、花色不一的毛线。
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一
导入语
起针引导课题:放视频:《游子吟》歌曲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诗歌。师:同学们听完这首古诗歌,你听到什么?谁来说说?
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慈祥的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衣衫,针针线线都凝聚着母亲无私的爱。千百年来拨动着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看见过很多的民间编织品,并对简单的编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能够自己尝试编织的同学却很少。在四年级的美术课上也已经涉及到纸编织的知识和技法,因此多数学生对毛线编织很感兴趣,但是缺少的是对编织技法的系统学习。因此,通过《毛线编织》的教学,弥补学生编织基本技法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编织艺术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为今后的编织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编织正针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要求学生做到编织的基本要求并及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说明、反思,激发学生对毛线编织学习的兴趣。
师问:如何确定起针的数量?可以先起出10针,量一量长度,再量一下要织的衣物的尺寸,在实际尺寸的基础上加长3—5厘米即可。
任务一 :练习起针方法第一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学生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将线挂在右手拇指或食指上,形成一个线圈,套在针上拉紧,如此重复即可。毛衣针的前端比较尖锐,使用时注意安全。
课标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任务三 :练习与展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用学习的针法练习起针。起初十厘米长度的边,起完针后可将针线放入小筐中,避免乱线或脱线,又防止针尖戳到自己或他人。
1.在小组内反复练习刚才学到的2种起针方法。互相学习评价,提高熟练度。
2.在生活中请教会编织的家长,上网查找视频图解,了解其他的起针方法。3.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其它的起针方法。
2.我们编织出了卡包的主体部分,比较一下.针距是不是整齐均匀?观察一下,长方形织片相对的边长是不是相等?
3.小组讨论:如果差距过大,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4.总结:织的过程中,毛线应该松紧适宜,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
任务五 拓展与创新
学生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手工工艺的毛线编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视频。同学们看到这些毛线编织品漂亮不漂亮?想学不想学?
生:想学。激发学习兴趣。
师:我们要想编织出这么漂亮又精致的毛线编织品;首先从最基本的棒针下针针法开始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请同学们看这节课学习目标:出示大屏幕。找一名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