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定位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7 GPS定位原理: R1’,R2’,R3’和R4’为所测伪距
GPS定位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 (或称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 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 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 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 利用单独的GPS接收机定位的精度为30 米左右。为了有效提高定位精度,提 出了差分定位技术。
一、定位的概念
物联网中用于获取物体位置的技术统称为 定位技术。
物联网中的所谓“物体”的概念非常 广泛:它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设备。
二、定位技术发展简史
➢早期的航海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沿着海岸线建 造在航道的关键部位建造灯塔来对船只进行 导航。这些定位技术的精度非常差,并且覆 盖范围不广。
➢无线电技术出现以后,人们可以进行更大范 围的和更加精确的定位。最早的基于无线电 技术的定位系统是罗兰远程导航系统,建立 于20世纪40年代,其最初的目的是用于海军 中的中程无线电导航。
罗兰系统的示意图
A和B是一对基站,同时发送信号。用户根据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自己的位 置是在哪个双曲线上。图中不同的双曲线对应于不同的时间差。
➢随着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人 们开始利用人造卫星来构建更精 确,覆盖范围更广的定位/导航系 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以相 对地球静止的方式在太空轨道中 运行,这就提供了一种方式来为 定位系统提供固定的参考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 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 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 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
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 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一号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双星定位导航 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 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 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 统。该系统主要由由空间星座、地面控 制中心系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空 间星座部分包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包括两颗地球静止卫星和一颗在轨备份 卫星。
GPS 的地面监控部分主要由分布全球的6 个地面站构成,其中包括卫星监测站、主 控站、备用主控站和信息注入站。主控站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谢里佛尔空军基地, 是整个地面监控系统的管理中心和技术中 心。另外还有一个位于马里兰州盖茨堡的 备用主控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启用。注 入站目前有4个,其作用是把主控站计算 得到的卫星星历、导航电文等信息注入到 相应的卫星。
总的来说,GPS定位系统有如下特点: 1)能够全球、 全天候工作。能够覆盖 全球98%的面积。 2)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 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 级。 3)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只需要一台 GPS接收机即可准确确定用户所在的位 置。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工程,道路 工程,车辆。船舶导航等多种应用中。
GPS中利用信号在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 往返时间来计算距离的。在某一时刻, 卫星发送一长串称为伪随机码的数字序 列,而同时接收机也在同一时刻产生相 同的数字序列。当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 时,由于传输的延迟,从卫星信号接收 到的数字序列会比接收机产生的信号的 时间滞后。时间延迟的长度就是信号传 送的时间。接收机将这一时间乘以光速 就可以计算出信号传送的距离。假设信 号是以直线传送的,则这一结果即为接 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个已知位置的固定接 收机站来测算GPS的误差。差分定位是 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 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 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 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 值进行相对定位。具有伪距差分功能的 GPS 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在1—10米之间。
GPS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理与系统设计多媒体原
第三,短报文通信服务。这一功息交换能力。
第四,具备一定的保密、抗干扰和抗摧 毁能力;系统的导航定位用户容量不再 受到限制,并且保证用户设备的体积小、 质量轻、功耗低,满足手持、机载、星 载、弹载等各种载体需要。
北斗也具有一些缺点,如用户数受限,
➢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手机用户极大增加。这类定位系统一 般通过是通过测量手机和基站之间的 信号强度、距离或者到达角度,利用 基站的位置来计算手机用户的位置。 移动手机用户一般称作移动台,通过 基站的辅助来定位。
➢室内的无线定位系统一般利用RFID 标签来进行。利用RFID标签的定位系 统可以分为定位标签的和定位RFID读 写器的两种。这类定位系统所采用的
为了使测得的距离数据准确有效,GPS 接收机需要安装和卫星上同步的精确时
钟。为了达到所要求的计时精度(纳秒
级),需要使用能够精确计时的原子钟。 但对普通的GPS接收器来说,原子钟的 价格太贵了(价格在5-10万美元之间)。 GPS系统用一个巧妙的方案解决了这一 问题。
每一颗卫星上仍然使用昂贵的原子钟, 但接收机使用的是经常需要调校的普 通石英钟。简言之,接收机接收来自 四颗或更多卫星的信号在计算距离的 同时,对自身的始终误差进行校正, 将自身的时钟调整到与卫星上的原子 时钟相同的值,从而使接收机的时间 与所有卫星上的原子钟相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正在实 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其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 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 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 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 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 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1)GPS的组成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 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GPS 系统的 星座部分主要由24 颗卫星构成,其中21 颗为工作卫星,另外3 颗为备用卫星,用
于在必要时根据指令替代发生故障的卫 星。这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 内,每个轨道面包含4颗卫星。
卫星轨道为椭圆形,平均高度约 20200km,运行周期大约11小时58分钟。 对地面观测者来说,每天见到的卫星 几何分布相同,但是每天见到同一卫 星的时间大概要提前4分钟。在地球任 意一点上,用户能够观察到的卫星颗 数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最少可见到4 颗,最多时可见到11 颗。
注入站同时也是监测站,另外还有位于夏 威夷和卡纳维拉尔角2处监测站,故监测 站目前有6个。监测站的主要作用是采集 GPS卫星数据和当地的环境数据,然后发 送给主控站。
用户设备部分用户设备主要是GPS接收机, 它是一种特制的无线电接收机,主要作用 是从GPS卫星收到信号并利用传来的信息 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及时间。用户设备部 分的主要设备是GPS 接收机。
根据获得移动台位置信息方式的不同,蜂 窝定位系统大致可分为3类: ➢基于移动台的定位系统 ➢基于网络的定位系统 ➢移动台辅助定位系统
蜂窝系统常用定位技术
蜂窝系统中常用的定位技术有很多,这 里我们主要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位技 术,包括: ➢基于GPS的定位技术 ➢起源蜂窝小区定位技术 ➢基于到达角的定位技术 ➢基于距离的定位技术
(2)GPS的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 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利 用GPS接收器测量出的到卫星的距离, 来计算待测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假设 在t时刻在待测点位置上观测到4个卫星, 并测出信号从该观测点到4个卫星的传播 时间,便可以列出对应的4个方程来求得 观测点的位置。
由于采用主动定位方式而使得对主控中 心的依赖性更高等问题。
蜂窝系统定位技术
蜂窝系统定位一般是指在蜂窝系统中利 用无线电信号来确定一个移动对象(通 常是手机,也称作移动台)所在的地理位 置。利用蜂窝系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 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多的定位相关 服务,如提供用户所在的位置信息,根 据用户所在的位置不同进行灵活的收费 服务,在蜂窝系统中进行网络优化和资 源管理等。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 灾难救援 ➢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基于位置的服务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无线自组织网络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利用定位技术,指
挥官可以快速的了解单兵的位置信息并发布相应的命令。
灾难救援
北斗通信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示意图。车辆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车 辆与于路边节点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组成车载网络。 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3 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欧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统。 ➢俄罗斯的GLONASS定位系统。 ➢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
一、GPS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GPS是美国国防部主要为满足军事需要 而建立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它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 维导航与定位的能力。
北斗地面控制中心系统作为整个系统 的功能中枢,完成用户终端位置解算、 通信信息转发、用户数据保存、系统 监控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可为用户提 供定位、通信和授时服务。用户终端 是直接由用户使用的设备,用于发送 定位请求和通信信息,接收定位信息、 通信信息和定时信息,实现单机定位 和双向数字简短报文通信功能,也可 作为自主导航和精确授时设备。
GPS接收机就可以“免费”获得原子钟 的精确度。其原理如下。当测量到四颗 定位卫星到观测点所处位置的准确距离 时,我们就可以画出相交于一点的四个 球面。但是如果测量有误差,四个球面 就不可能相交于一点。由于接收机利用 自身内置的时钟来测量所有的距离,距 离测量会呈现一定的比例误差。
接收机可以计算出使四个球面相交于一 点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并基于此重新设 置自身的时钟以便和卫星原子钟同步。 接收机只要开启就处在不断的调整中, 这也意味着接收机几乎与卫星中昂贵的 原子钟一样精确。
模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模式匹配 的和基于模型匹配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算法一般利用 一些已知自身位置的节点(称为锚节点) 来辅助一般节点进行定位。算法设计的目 标除了达到较高的精度外,还注重降低开 销,包括通信开销和计算开销,并且将尽 量减少对硬件的要求。
6.2 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6.1 定位的概念与技术发展 6.2 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 6.3 卫星导航系统 6.4 蜂窝系统定位技术 6.5 RFID定位技术
6.6 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 6.7 定位技术的发展前景
6.1 定位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在很多物联网的应用中,物体(或者称 对象)的“位置”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物联网中,人们使用RFID、传感器 或者其他信息采集工具从物理世界当中 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 过网络传送到用户或者服务器端进行处 理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北斗二号
以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为基础,我国开始 逐步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首 先满足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导航定位需 求,并进行系统的组网和测试,逐步构 建一个类似GPS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 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称 北斗二号。
北斗定位系统与GPS定位系统的比较
与GPS相比,北斗具有如下优点: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其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高 程1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米,高 程20米;测速精度优于米/秒。这和美国 GPS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第二,授时服务。授时精度可达到单向 优于50纳秒,双向优于10纳秒。
定位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典型智能物流系统示意图。在堆场管理,集装箱管理, 实时追踪,智能仓储以及货物配送环节,都需要定位技 术的支持。
基于位置的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在获取移动终端用户 的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在地理信息系 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 务的一种增值业务。随着智能手机的 普及和智能手机上定位功能的普及, 基于位置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