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与教学和谐共生——《心中有“规则”》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
2016·教材与教学和谐共生
江苏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226100)陈昕婷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品德课堂该如何使学生真正有效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
品质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创造性地组合教材,逐步拉近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间的距离,赋予教材新生命。

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主动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让教材与生活资源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关键词]走进教材
拓展教材
开发教材
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09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品德课堂教学的手段、
方式层出不穷,课堂上学生也是秀出真我、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审视众多的课,我们也常常看到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讲究花哨、滥用媒体、不务实等。

那么,究竟品德课该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下面,就《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片断一:
师:说起“规则”,我不禁想起了一段过去的经历。

2003年4月,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种名叫“SARS”的病毒袭击了我们!原有的认识,加上课前的调查,想必大家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生充分交流)师(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段痛苦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时光。

师:一时间,神州大地响起了生死存亡的警铃声,医护人员、医学专家都束手无策!
师:大家是否知道,在我们抗击非典的时候,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小组讨论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小组热烈讨论,小组长记录,小组代表回答)师:是啊,正是由于我们很多人都能严格地遵守非典的有关规则,中华民族才最终战胜了可怕的非典。

……
思考:走进教材,拉近教材与真实生活间的距离新课程指出:“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

”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无疑使品德课堂呈现出新气象。

但是,这样并不表明能虚化教材内容,强调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提取相关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创造性地组合教材,逐步拉近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间的距离,赋予教材新生命。

片断二:
师:战胜非典要靠规则,社会的正常运行更需要规则。

生活中,你愿意做个严格遵守规则的人吗?遵守规则,首先要了解规则。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规则。

(生积极抢答)
师:你还能想起生活中的哪些规则呢?(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看来,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公共规则的。

是啊,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我们只有多了解规则,把规则放在心上,才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合乎规范。

……
思考:拓展教材,走进真实生活情境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教育应当力求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生活着,并让学生深入地去感知真实的生活,从而增进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开发与拓展,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片断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有一些人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4页,一起来读一读医生黄某的做法。

(生快速阅读书上的资料后,交流医生黄某做法的不对之处)
师:在非典期间,也正是由于个别人像医生黄某一样没有把规则放在心上,才使非典在一些地方迅速蔓延开来,导致更多人的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说或看到一些不守规则的行为?
(生纷纷联系生活所见,各抒己见)
师:看来,这些人只把规则挂在嘴边,却没有把规则放在心上。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生活中的一些悲剧,经常是因为人们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破坏一下规则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正是因为“不拘小节”,悲剧才会一次又一次发生。

可见,遵守规则是多么的重要啊!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感悟到:规则心中守,安全你我他。

(板书)你是否也有所感悟?
生1:规则心中守,快乐伴大家。

———《心中有“规则”》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专题研讨
. All Rights Reserved.
综合
2016·1
生2:规则心中守,世界充满爱。

生3:规则心中守,幸福永相伴。

师:多么深刻的感悟啊!可是你是否发现,其实有很多的规则我们也没有去遵守,总以为那些悲剧离我们很遥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殊不知,假如我们心中没有规则的存在,麻烦就会找上我们。

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幸福的明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一起开展“埋葬个人不良习惯”的行动。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生活中不守规则的行为,诚实地写下“埋葬清单”)
师:同学们都很诚实,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就有力量改正!不妨在课后为自己最想改掉的一个坏习惯做个“埋葬计划”,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看谁的计划最可行。

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比一比谁的不良习惯真正彻底“埋葬”了。

……
思考:开发教材,融合教材与真实生活资源《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教学要使学
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
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

因此,品德课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学习需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让教材与生活资源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所发展。

反思:为落实“回归儿童生活”这一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但我认为“回归儿童生活”并不意味着摒弃教材,不是让教学进行儿童生活简单的翻版,而是联系儿童生活,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有利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与“二次开发”。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重组。

强调生活情境的课堂,不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简单照搬与复制,不是停留在学生现有的道德层面上,而是应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复原学生生活的本来面貌,从中提取相关的素材,赋予教材鲜活的生命,从而达到生活与教材和谐共生的目的。

(责编杜华)
善待意外:守护超越预约的精彩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邱光军
[摘要]教学中意外的出现,既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宽广的舞台,又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空间。

让我们笑看意外、巧对意外,使它真正成为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意外理性回归实践提升
主体价值
价值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10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因此,课堂上出现意外是自然的,这些意外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许多的缺憾,但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将其扼杀,而应及时捕捉和灵活运用,从而使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它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反思当下:面对意外往往避而不谈或信马由缰一般而言,教学中出现了意外就意味着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很多教师往往把课前的预设考虑得十分详细周到,准备多套预案,课堂上不容许学生“越雷池半步”。

面对
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教师处理不当的现象很多。

案例A :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教师在谈话导入揭题后提问:“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一生正好投教师所好,提出教师预设中的问题:“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呢?”教师正要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时,另一生突然大叫:“这个问题我知道。

”教师态度极其和蔼,亲切地说:“你可真聪明,我们读完课文后再回答,好吗?”……
归因:教学中,教师受目标的驱使和教学任务的约束,总是习惯于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课前预设的轨道上来。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仅是以提问引出下面的教学,预设中并没有打算让学生回答,因此课堂上出现意外时,教师很和蔼地将其婉言回绝。

案例B :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师提问:“小猴
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一位学生突然说:
“小猴子最初得到玉米时就应该满足。

”这时,又有一生嚷道:“不对,小猴子应该将玉米、桃子、西瓜都留下。

”教师顺势追问:“你们认为小猴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有的学生一时失去了主张,有的坚持自己原来的观点,还有部
分学生则表示
“这两种做法都可以,因为小猴子不会空手回家了”。

归因:学生阅读价值的取向,不仅受文本内涵价值的影响,而且教师的点拨、引导也十分关键。

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
语文·
教研引领.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