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发布时间:2021-10-06T15:47:11.1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2期作者:段亚彬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建设得到了重视,营造公平、公证的法制成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写生的法律意识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
尤其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同时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时期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加上政治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责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本文也将对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段亚彬西昌市礼州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建设得到了重视,营造公平、公证的法制成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写生的法律意识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
尤其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同时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时期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加上政治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责任,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本文也将对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11-026-01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小,无法对具体的侵权事件做出判断,即便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时候,也不会懂得去保护自己。
有些中学生为了避免自身受到委屈,经常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另外,教师在讲解政治课的时候,常常是照着书本讲解知识点,使中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导致中学生没有形成法律意识。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中学生形成法律意识。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一)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
在初中教育领域,学校相对于社会环境成分比较单一,学生每天接触的对象主要以同学和教师为主,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复杂性,缺少一定的思想认知。
有些学生因为缺少丰富的社会经历,所以在法律方面所具有的认知比较片面[1]。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懂得合理利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是当前初中生群体的通病。
比如说在,在面对校园欺诈和勒索问题上,很多学生因为性格比较软弱,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而以政治课堂为载体,合理渗透法律意识培养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解决这一问题。
(二)有利于降低中学生犯罪率
初中时期是学生的叛逆期,很多学生为追求独立、自由,在思想上比较叛逆,同时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管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很多初中生情绪比较暴躁,不能合理地处理的人际关系,经常做出冲动的行为,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而政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合理地渗透法律教育。
让学生对法律法规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并自觉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用法律约束自己,避免自身因为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对社会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说,在初中政治教学领域合理渗透法律意识十分有必要,对此,政治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的执行力度。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挖掘与法律相关的知识
初中政治学科教材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占据着很大的部分。
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教师要学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度挖掘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说在教学《防患于未然》这节课的内容时,这节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等。
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本节课与法律相关的教学知识,通过分析课文为学生讲解,并且让学生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学会明辨是非。
通过学习,学生吸收了课本的知识,并且学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三观。
(二)把实际案例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中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过于理论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往往不会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不能分清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
因此,教师在具体开展初中政治法律知识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际教学案
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教学案例。
通过对社会新闻热点的分析,其中可以引入涉及的侵权事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析。
在学习小组内部,学生之间针对生活中出现的法律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拓展课外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材虽然是初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同时单纯依靠教材进行政治学科法律知识的讲授,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教师在政治授课过程中要在教材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拓展课外法律知识,尤其是要拓展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政治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升华政治知识,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导入一个和大家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初中学生孙某,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孙某为什么被判刑?然后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法律观念,引导学生要主动走进法律,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喜元.浅析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85-86.
[2]杨晓霞,何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探究[J].读写算,2021(2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