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荣成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荣成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雄起”的雄安新区,将使得区域内的河北省有了一个全新的强支撑点、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窗口,高度聚合政策性优势,吸引市场资源,进而拉动河北“洼地”的全面创新发展。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设立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的设立势必会为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三省市的相关产业也有可能受益。
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距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在河北是非常合适的。
然而,为何是雄安?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
而且,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有湖泊湿地分布,生态坏境优良,资源较为丰富,此外,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就如同一张白纸。
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跳出去”建一座新城,不只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对雄安新区而言,无论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还是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都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实践。
一些外媒把雄安新区称为“中国新区1.0”,一点都不为过。
(取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
上海浦东新区,这位地球上“长”得最快的“90后”,以开放为品格,以创新为灵魂,迎来三十而立的高光时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面临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短缺,建筑密集,厂房拥挤,道路狭窄,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了因为城市建设落后而产生的大城市病。
面对当时的发展困境,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提到了“浦东开发”。
他说,目前我们的希望是开发浦东,黄浦江上面多建几座大桥,把工厂
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浦东疏散,这样旧市区才便于改造。
由于浦东开发程度较低,这里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
其实,浦东现代经济起步并不晚,1864年以前上海开办的9家外资船厂,有5家在浦东。
英美的石油公司如美孚、亚西亚、德士古等公司也在黄浦江东岸占据了很长的岸线,开设油库码头。
浦东的这种沿江码头经济发展,也打破了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致,伴随着村落一批批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工厂、码头、仓库或居民点。
浦东由此开始向城市化发展。
面对中国地图,浦东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好地方,是由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历千万年积淀而成,故有人称之为“长江之子”,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浦东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是“大三角”中的“小三角”浦东东临大海,西边紧靠终年不冻的黄浦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
这片肥沃的土地不像中国的北方雨水少而常常发生干旱,也不像中国的南方雨水过多而造成土壤中石灰质的流失,日照充足,雨水适宜,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平原。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政治格局巨变,经济全球化浪潮初起,浦东的成功开发,不仅带动了整个上海市的飞速发展,还为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城市群积累了发展优势。
(取材于《经济日报》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的设立对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B.雄安新区的设立势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相关产业大有裨益。
C.雄安新区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新组城区,距离首都北京很近。
D.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三地形成等边三角形。
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支撑点:指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B.洼地:指区域内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方。
C.新引擎: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D.白纸:指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较差。
4.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浦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浦东新区开发之前,上海已面临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困境。
B.黄浦江上建桥,迁移工厂,开发浦东,有助于上海旧市区改造。
C.浦东现代经济起步较早,目前上海开办的外资船厂大都在浦东。
D.早在19 世纪,村落消失,厂房兴建,浦东开始了向城市化发展。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探索了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伏化开发的新模式。
B.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对雄安新区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C.浦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浦江,故被称为“长江之子”。
D.浦东的开发,帮助上海走出了困境,实现了新的腾飞。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新型城区选址的区位因素,以及新型城区建设的意义,每条不超过12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
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
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
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
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
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
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
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
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
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
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
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
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
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
与此同时,官员们
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
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
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
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
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
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
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10.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11.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12.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至修武降汉。
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
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B.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C.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D.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味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仆,周代为传王命之官,秦汉后为掌管车马及牧畜之官。
B. 骨鲠,比喻正直。
骨鲠之臣指犯颜谏诤,敢进忠言的臣子。
C. 太牢,古代祭祀之时,以牛、羊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
D. 四夷,古代对四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泛指外族、外国。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平少有大志,父老们称赞他任社宰主持分祭肉很公平,他感慨自己若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做得很好。
B. 陈平审时度势,年轻时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后来因为发现魏王无知无能,就马上离开他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C. 陈平深受汉王的赏识,汉王初次召见并和他交谈,就很高兴,任命他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的工作。
D. 陈平才能出众,对于丞相职责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清楚明了,回答孝文帝询问时条理清晰,非常得体。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2)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17. 陈平用反间计帮助汉王从荥阳城突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
B.“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
19.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山泉制作的美酒,也别有风味,所谓“_______ ,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状写蜀道之险,说“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好的广告词,除了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广告人的营销意识。
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①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
——房地产公司广告词
②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
——“天大”制药广告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2.劳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
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个劳动场面,15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款名为“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软件在众多大学生中悄然流行。
据统计,有30万大学生使用了此文章生成器,生成了近90万篇观后感。
有人分析,生成的文章分三大段:
首段:交代观看背景,然后谈及自己面对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感受;
中间段:列举防疫中涌现的“感人”事例,多用排比、铺陈的手法;
尾段:用感叹号表决心。
生成的原理就是以“三段论”展开,开头、举例和结尾各十段以上,第二三段内容有关联性,可互相调整顺序并随机组合。
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这不过是网络时代的小涟漪,纯粹就是个笑话,何必太认真;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大学生从小写到大以致写到麻木的“观后感”的一次偷懒行为,何必上纲上线;还有人说,如果让我自己写也就这水平……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呢?请结合自己写作经验,给使用“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的大学生写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