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以成都双流实践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区治理 领导 力量 的社 区党组 织 , 在功 能定位 、 治理 结构 、 治理方式上 的相应转型 。社 区党组织能否随着
性 变迁 , 对党的 自组织能 力和社会治理能 力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 一) 社 区结构深刻 变动对 党的 自组 织能力提 出 新要 求
社 会结构的深层变动顺利 实现转 型 , 提 升党组织的治
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 —
以成 都双 流 实践 为例
摘要 : 农 民集 中居住 区的 大量 出现是统筹城 乡发展 过程 中的 突出现 象。农 民集 中居住 区的过 渡性特 征 明
显, 其社 区结构异质化 、 利 益格局复 杂化 、 治理主体 多元化 、 价值认 同碎 片化 对社 区治理提 出了新的难题 , 对作 为社 区领导 力量的党组 织的治理 能力提 出了更 高的要 求 。面对农 民集 中居住 区深层 次的社会 变动 , 社 区党组 织需要从 自组 织能力、 公共服 务供 给能力 、 社会整合 力、 价值 引领力等方 面全方位提升 其治理能力 , 以此 实现社
1 5 XZ Z O 1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 2 5 作者及单位 : 曾艳 , 中共成都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 ( 四川成都 , 6 1 0 1 1 0 ) 中图分类号 : D 2 6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6 ) 0 6 — 0 0 3 5 — 0 5
形 势发展 需求 , 包 揽式 的治 理模式 , 将使得 大量 的矛 盾 和问题指 向基层党委政府 , 并使得其 可持续 治理能 力受到挑战。 因此 ,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 党组织的协商 治 理功能 , 发挥好 “ 统筹全局 、 协调各 方” 的作 用 , 把 多
的改进 , 社 区工作将很难开展 。再加 上农集 区面临重
理能力, 直 接 关系 到党 在基 层社会 领 导 力的实 现程 度 。本研 究以成都市双流实践为个案样本 , 呈现成都
市农 民集中居住区在深层次 的社会变动背景下 , 党组 织所面 临的挑 战和 治理难 题 , 在此基 础上 , 探 索适合
农民集 中居住 区党组 织治理 能力提升 的可行路径 。
农 民集 中居住 使党组 织处于 复杂多变 的社 会环
中 共 成 都 市 委 党 校 学 报2 0 1 6 年 第 6 期 圈
■堂 壅 l
境 之中。在社 区结构 的深 刻变动的背景下 , 党的 自组 农 民集 中居住 区带 来社会 结构的深层次变革 , 社 区内部 开始 出现不 同的利益群体 和权 利主体 。一方 面, 农 民身份与职 业的变化 , 使 得农 民的权利意识 、 民 主意识 增强 , 对维护 自身权益 等方面提 出新 的要求 :
区党组织的政 治影响力和领 导核 心作用 , 从 而巩 固党在基层社会 的执政基础 。
关键词 : 农 民集 中居住 区; 党组织 ; 治理能力
基金项 目: 2 0 1 6 年成都 市哲 学社会科 学规划研 究项 目“ 成都 市农 民集 中居住 区党组织治理 能力建设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2 0 1 6 P 2 0 ) ; 国家社 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城 乡结合 部 转型 社 区 自治 能 力提 升路 径研 究” ( 课题编号 :
过程 。二是 面临党 员干部 队伍建设 的难题 。农 民集 中区的社 区干部大部分是原来 的村干部 , 在 新型社 区
的治 理上如 果不 能及 时 的实现思路 转换和 工作方 式
利 益诉 求和 参 与行 为 , 对原 有社 区治 理格 局形 成挑
战。传统 的行政命 令式 的引领方式 越来越不 适应 新
新要求
党组织治理能 力涉及两 方面的内容 : 一方面是党
的 自组 织能 力, 即党 自身 的能 力建构 ; 另一 方面是作 为行为 主体 参与和 引领社 区治理 的能力 。农民集 中
型的农 民集 中居住 区 , 即“ 农转居 ” 社 区。农民集 中居
居住不 是简单的居住形式的变化 , 还涉及到社会关 系 的重构 、 社 会融入 、 价 值观念转变等方 面 , 从 乡土社会
逐渐 向城 市化过 渡的复 杂综合过程 。一 系列的结构
住 区一般 处 于城 区与 农村 之 间 , 具 有亦 城亦 乡的属
性, 其突 出特征表现为 : 居住形态 集 中化 、 社 区结构异
质化 、 治理主体 多元化 、 价值认 同碎 片化 。口 农 民集 中
居住 区的独特属性和社 区形态 的快速 转变 , 需要作为


农 民集 中居住 区对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 出了
已经转变或 即将转 变为城市 居民 , 社 区管理体 制 由乡 村 向城市社 区转型 ; 另一类是在城 乡结合部或农村场
域 内, 农 民仅仅是实现 了集 中居住 , 农民身份不变 , 依
然实行农村管理体制 。[ 2 1 本 文重点关注的是第一种类
随着城镇化和城 乡一体 化进 程地不断推进 , 越来 越 多的农 民集 中居住 区大 量出现 。一般 而言 , 农 民集 中居住就 是把分 散在 自然村区大体可 以分
为两 类 , 一类 是通过实施 农村 土地综合 整治 、 征 地拆 迁安置等实现农 民集 中居住 , 小 区内农 民身份 大部分
织能力建设存在诸 多困境 : 一 是党组织功能定位和设
置面临一定 的困难 。面对亦城亦 乡的社 区形态 , 党 组 织 的功 能定位 既不 同于农村社 区也 不同于成 熟 的城 市社 区 , 需要 实现转 型与调适 , 而这将 是一个 长期 的
另一 方面 , 市 场 力量 的不断 涌入 , 出现 了多种 新型 主 体, 如个体 工商 户、 私 营企业主及从业人 员等群体 ,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