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问卷)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

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

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

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

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

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

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

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

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

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

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权德舆,字载之。

父皋,见《卓行传》。

德舆七岁居父丧,哭踊如成人。

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

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

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

杜佑、裴胄交辟之。

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

贞观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大水,坏庐舍,漂杀人。

德舆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今霪雨二时,农田不开,庸亡日众。

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裴延龄以巧幸进,判度支,德舆上疏斥言:“延龄以常赋正额用度未尽者为羡利,以夸己功;用官钱售常平杂物,还取其直,号‘别贮羡钱’,因以罔上;边军乏,不禀粮,召祸疆埸,其事不细。

陛下疑为流言,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

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

”疏奏,不省。

十九年,大旱,德舆因是上陈阙政曰:“臣闻销天灾者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

畿甸之内,大率赤地而无所望,转徙之人,毙仆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

宜诏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民。

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

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

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

”又言:“漕运本济关中,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入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余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藏者出矣。

”又言;“太历中,一缣值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入如旧,则出于民者五倍其初。

四方锐于上献,为国掊怨,广军实之
求,而兵有虚籍,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割股啖口,困人均也。

”帝颇采用之。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侍郎。

复德舆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

年六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

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

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贞元、元和间,为搢绅羽仪云。

节选自《新唐书权德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
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B.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
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C.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
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D.宜择群臣/明识通方者持节/劳徕问人所疾苦/蠲其租入/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赋取于
人不若藏于人之固也/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一般在二十岁。

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是
指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

B.黜陟是表官职变动的词语,“黜”是指降职或罢免,“陟”是提升。

“韩洄黜陟河南”
是说韩洄先被免职后又被提拔来到河南。

C. 检校是勾稽查核之意,加于官名之上。

隋时入衔。

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
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相当于“代理”官职。

D. 搢绅是插笏于绅之意。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
可以记事。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搢绅,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德舆少年早慧,富有才华。

四岁就能赋诗,未冠之年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
称赞,经术无不融汇贯通。

B. 权德舆敢于直言进谏,刚正不阿。

裴延龄被皇帝宠幸,权德舆也直言其过,要求皇帝彻查。

C. 权德舆富有治国才能。

面对贞观八年的大水和十九年的大旱,他都献言献策,提出相应的措施。

D.权德舆深为皇帝信任。

多次被授予重要官职,他的建议切中时弊,皇帝也全部采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胡不以新利召延龄,质核本末,择中朝臣按覆边资。

如言者不谬,则邦国之务,不宜委非其人。

(5分)
(2)今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

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则恩归于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登舍身台
台在边墙绝顶,贯绳而进,日昃馁甚,咸买胡饼啖之,赋此。

戚继光①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
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②?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

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长城沿线。

②皤:白。

8、从全诗来看,诗人产生了哪些“登临意”?(6分)
9、颈联和尾联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2)《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蜀道的开凿过程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0分)
江和靖张居祥
江和靖是一代名厨。

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

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和靖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此安享晚年。

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和靖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

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和靖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

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淮河。

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

可江和靖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

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满架。

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

去过园子的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和靖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和靖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

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

经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

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纵横。

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

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

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

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

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

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

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如众星拱月。

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

家师江和靖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天光云影。

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

近水远山,平林含烟,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

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和靖作。

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和靖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

闲时闭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

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

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2015年8月23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 )( )
A.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B.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和靖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了江和靖的人格特点。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和靖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E.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汪遇农
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2)江和靖是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6分)
(3)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6分)
(4)本文题为“江和靖”,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和靖,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他的决策高屋建瓴
....,具有战略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向世界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自食其果
....,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④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客观事实,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⑤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有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慷
慨悲歌,也有气吞山河
....的“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⑥NBA勇士队的库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其他球员的影响
力非常大,在队中有着举重若轻
....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在主场夺冠。

B.中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 万人,2015 年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2.21 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其发展将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对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D.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14、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回家吃个饭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①回答这个问题要看这顿饭怎么吃。

②就简简单单扒拉两口撂筷子就走当然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大吃大喝就另当别论了。

③李红一定是属于前者,④李红“荣幸”地领到这个“通报”还是很冤。

我们注意到,通报中只提到了“(李红)是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并未涉及到李红老师的平常表现,看来她平时的工作⑤说得过去,⑥这个“通报”就会有更多力据来证明这个“处分”或者是批评是有的放矢的。

①②③④⑤⑥
A 当然如果但是所以还不然
B /如果而于是也要不
C 要想如果那么所以/也许
D 主要如果/只是还而且
15、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往往是这样的: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鸽,朝它嘟囔几句,然后往天上一抛,__①__。

实际上,如果收信人在家里守着就完全没有问题,__②__,这情节就没法成立。

因为鸽子听不懂人言,并不会主动送信,__③__,顺便把系在它身上的书信捎回去而已——指望鸽子主动飞到陌生的地点是不可能的。

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经过五轮对弈,代表机器的“阿尔法狗”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4:1击败世界围棋的顶尖高手李世石,让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
面对如同钢铁侠般强大的“阿尔法狗”,李世石以“耗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人类坚强意志品质的伟大!
或许在人机大战赛前我们对机器和人孰胜孰负还抱有强烈的兴趣,但观罢五轮咫尺见方棋枰上的高强度对抗,我们对人机大战的认识更加理性:所谓人机大战无外乎是人类假借工具(机器)向人类自身发起的又一次挑战。

请根据上诉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论说、记叙、抒情皆可。

(2)题目自拟。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7届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1.B(解析:“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2.D(说法过于绝对。


3.A(解析:“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根据句意可知:“者”后应停顿,是选择怎样的人,排除BD。

“疾苦”是一词语,不能断开,排除C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黜陟是偏义复词,只取“黜”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皇帝也全部采纳错,对裴延龄的弹劾皇帝没有答复。

7【参考答案】
①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

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

(关键词:胡,为什么;质,责问;按覆,审查核实;委,交付。

每个1分,语意通顺1分)
②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

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

(关键词:宿逋,久欠的税赋或债务;蠲,除去,免除;图,计谋,考虑。

每个1分,语意通顺1分)
译文:权德舆,字载之,父亲权皋,在《卓行传》里记载了他的事迹。

权德舆七岁时父丧守孝,痛苦跺脚像成人一样,不到二十岁,就以文章好在读书人中受到称赞,韩洄贬放河南时,找他做了幕府,后又在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中做判官,杜佑和裴胄还征任过他。

德宗听说过他的才能,召为太常博士,改任左补阙。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各州县遭到大水,冲毁房屋淹没百姓,危害非常严重。

权德舆上书建议:“江南、淮南的农业一经获得好收成,就从旁资助几个道的粮食,因此全国之大计,在于依靠东南。

这些地方今年以来春夏两季阴雨连绵,使农田不能开种,承担赋役的丁男们出外者日益增多。

现在应当在众臣中选择明智而有方法的人,持节出使劝勉百姓,访问大家遭受的疾苦,减免他们的田赋,同各道按察使和州县长官研究适宜有效的措施,赋税取之于民,不如藏之于民牢靠啊。

”德宗于是派遣奚陟等四人到那里巡视安抚。

裴延龄因为花言巧语被宠幸而晋升,兼管国家财政收支。

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军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

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为什么不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责问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

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

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贞元十九年,天大旱,权德舆趁此上陈时政的弊端,说:“我听说,消除天灾的人,一定去改进为政的方法,感动人心的事,是传播恩惠于民众,如果呈现一派和睦融洽的气象,那吉祥自然就来临了。

目下京郊广大地方,大都变为赤地而没有什么希望,迁移流动的人,倒毙在路上,考虑到种麦时间到来,种子的困难解决不了。

应当诏令各地裁剪日常经费,省下的钱用以筹备种子,把它贷给百姓,并且将今年的田赋和旧欠,以及往年的借贷,一律给以减免。

如不减免,也没有可以回收的道理,不如趁早考虑宽除这些负担,那大家就会归恩于皇上,贞元十四年发生夏旱官吏催收赋税时,出了不少问题,以致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对这件事不可不加以研究而吸取教训。

”又进言道:“漕运开始以来接济关中,如果将东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