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评分
一、字词句段与基础(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渲.染(xuàn)旖旎.(nǐ)微波粼.粼(lín)路转溪桥忽见.(xiàn)
B.瘦削.(xiāo)斗蓬.(póng)篷沧海一栗.(sù)一日曝.书画(bào)
C.衣襟.(jīn)攒.着(cuán)忐忑.不安(tè)移舟泊烟渚.(zhǔ)
D.璀.璨(cuǐ)入场券.(quàn)奄.奄一息(yǎn)汤.汤乎若流水(shàng)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
..惊鹊(横斜的树枝)
B.三军
..过后尽开颜(这里指红军队伍)
C.少选
..之间而志在流水(时间久)不久,一会儿
D.今乃.掉尾而斗(却)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画龙点睛
....的句子。
B.那美妙动听的音乐犹如天籁之音
....,打动人心。
C.上课铃响了,老师粉墨登场
....,准备上课。
D.这个小演员的唱起戏来字正腔圆
....,非常专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成昆铁路的全线贯通,极大地方便了西昌人民群众的出行。
B.小虎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C.通过开展有趣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主题宣讲,使同学们的防火意识大大增强。
D.京剧发展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5.下面语段表达的观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的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A.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是一件好事。
A.现在提升的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B.高质量的阅读并不尽如人意。
C.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6.判断题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作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2)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具体。
()(3)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态度大方。
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来增强感染力。
()(4)下面的路牌人名标识都是正确的:建昌路JIANGCHANG LU孟浩然Meng HaoRan。
()
(5)《爱的教育》是德国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9分)
7.书写展示:将下面句子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注意开头空两格,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8.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gēda tái xiǎn kāng kǎi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9.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飘飘拂的声音。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我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句话:
(4)爸爸一再叮嘱我放学后要按时回家。
但今天,我因为贪玩回家又晚了。
写一写我此刻忐忑不安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2)古诗犹如一幅水墨画:“黑云翻墨未遮山,”,这画中描绘的是急雨之景:古诗犹如一幅山水画:“,浪淘风簸自天涯”,这画中展现的是黄河气势:古诗犹如一幅生活场景画:“儿童相见不相识,”,这画中表现的是归乡游子的怅然。
(3)“一水护田将绿绕,”,这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七律·长征》中
也有运用这种修辞的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
是
,赞美了红军的精神。
三、阅读理解与感悟(26分)
课内阅读
(选段一)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选段二)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1.选段(二)选自课文《》,时间,(谁)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地点)举行了隆重的典礼。
12.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选段(一)描写的场面是;选段(二)描写的场面是。
1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我从“抢前一步”“夺过”体会到班长马宝玉从“猛地举起”“砸”体会到他
14.两篇选段在描写场面时,都采用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一)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群体的团结勇敢,又感受到每位战士的英勇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选段一)描写各个方阵的特点和班长马宝玉痛击敌人是“面”的描写,写整个场面是“点”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选段二)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又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也运用这样的写法,写一写此时考场的场面:
课外阅读
舍身教列车
①1963年11月18日。
清晨,下着毛毛细雨,七班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任收容。
②朝前看,啊!好险的一道峡谷。
两道铁轨绕过山脚,延伸过来。
③七班,紧跟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
突然,随着,“鸣一”的一阵汽笛长鸣,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大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突然受惊,背负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路,横在路心,瑟瑟发抖,死活不动。
④正在这时候,雷霆万钩的车头,喷着浓烟,鼓起强风,响声隆隆,排山倒海地逼近,逼近……五十米,马不动!四十米,马不动!三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⑤急转弯,陡坡路!三十米距离,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翻车的事故即将发生。
⑥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风驰电擎,越逼越近……
⑦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上?不上?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还容得斟酌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欧阳海箭步飞身,抢上路心,水淋淋的雨衣,噗啦啦地飘起,高高地扬起风云变色的天空,他脸不变色,心不跳,拼出性命把战马推离了轨道……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⑧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⑨风停了,雨住了。
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灿烂的阳光。
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⑩这位伟大战士的一生,只有23年。
1963年11月1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6.短文和课文《桥》一样,体裁都是。
短文主要写了以下几个情节:火车逼近,马站路心——
一一列车安全,光荣牺牲。
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有目的地阅读”,如果要梳理以上几个情节,”我们应重点阅读第至自然段。
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千钧一发:
朝夕相处:
18.下列最能表达这篇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B.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任收容。
C.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着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19.《桥》一文的结尾的作用是:本文结尾的作用是。
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C.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这样写的作用
是。
21.“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习作实践与表达(30分)
2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英勇献身的精神。
题目一: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一些活动,一些场景……让你念念不忘,请以“忘不了,”为题,完成习作。
题目二:生活中总是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有甜的味道也有苦的味道:有烦的味道也有爱的味道……,总有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你细细品味就可以品出其独特的味道。
请以“的味道”为题。
完成习作。
要求:①以上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平时要多读、多练。
A、C、D正确。
B项中“瘦削”的“削”应读“xuē”,“斗篷”的“篷”应读“pēng”,“斗蓬"应改为“斗篷”,“沧海一栗”应改为“沧海一粟”,一日曝(pu)书画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C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A: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别枝:横斜的树枝。
故正确。
B: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三军:指红军队伍。
故正确。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故错误。
D:今乃掉尾而斗: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
乃:却。
故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句意思是说上课铃响了,老师准备上课,而不是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所以用词不当。
D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答案】A
【解析】【分析】补充出句子中缺少的成分。
句子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主语,谓语,宾语等。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读句子,在了解句子的意思之后,再查找病因,也就是缺少的成分。
找准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准确修改。
至于修改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或加词语,或删词语,或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A、正确。
B、搭配不当。
“做好”和“习惯”搭配不当,应把“做好”改为“养成”。
C、成分残缺。
“通过”和“使”的使用,造成句子残缺主语。
应删去“通过”或“使”。
D、语序不当。
先“继承”,后“发展”,这个逻辑顺序不可颠倒。
应将“发展”和“继承”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A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5.【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段落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意,也可遵循以下方法:①摘句法,直接摘引原句。
②缩句法,有些段由一个长句组成,概括段意时,可将其压缩。
③串联法,把层意合并归纳。
④择要法,取主要层意为段意。
⑤归纳法,在无法使用上述各法时,可把一段中的几层意思归结到一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段的段意。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6.【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解析】【分析】(1)错误,《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2)正确。
(3)正确。
(4)错误,“孟浩然”应为:Meng Haoran。
(5)错误,《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错误
【点评】文化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
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7.【答案】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解析】【分析】写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
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
笔。
特别是“善”和“巍”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
注意横平竖直,撇捺舒展,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8.【答案】悬崖;疙瘩;苔藓;慷慨;汹涌澎湃
【解析】【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悬崖”的“崖”不要写成同音字“涯”,“苔藓”的“藓”不要写成形近字“鲜”,“慷慨”的“慨”不要写成形近字“概”,“汹涌澎湃”的“涌”不要写成形近字“拥”。
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悬崖、疙瘩、苔藓、慷慨、汹涌澎湃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9.【答案】(1)鱼钩闪烁着光芒
(2)姑娘说,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反复;更加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庄严肃穆;这里没有任何一棵树了,只听见鸟儿凄凉的叫声,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枪声。
(4)我会不会挨骂呢?一路上我又焦急又紧张。
要不要主动承认错误。
爸爸会特别生气吗?可今天确实是我失信了,我辜负了他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解析】【分析】(1)去掉句子的枝叶“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灿烂的金色的”,保留句子的主干“鱼钩上闪烁着光芒。
”
(2)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你"改为“让哥哥”,“我"改为“她”。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庄严肃穆,仿照:这里没有任何一棵树了,只听见鸟儿凄凉的叫声,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枪声。
(4)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要求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成语的意思,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忐忑不安”意思是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故答案为:(1)鱼钩闪烁着光芒(2)姑娘说,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反复;更加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庄严肃穆;这里没有任何一棵树了,只听见鸟儿凄凉的叫声,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枪声。
(4)我会不会挨骂呢?一路上我又焦急又紧张。
要不要主动承认错误。
爸爸会特别生气吗?可今天确实是我失信了,我辜负了他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点评】(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们”。
(3)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4)想象写话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即可。
10.【答案】(1)清新;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
(2)白雨跳珠乱入船;九曲黄河万里沙;笑问客从何处来
(3)两山排闼送青来;对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泸定桥晃动着的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阵阵;神勇无比和大无畏
【解析】【分析】(1)出自课文《草原》,原文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结合原文填空即可。
(2)结合题干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结合题干中的“浪淘风簸自天涯”,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
结合题干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
(3)结合题干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七律·长征》中也有运用这种修辞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泸定桥晃动着的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阵阵,赞美了红军神勇无比和大无畏的精神。
故答案为:(1)清新、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2)白雨跳珠乱入船、九曲黄河万里沙、笑问客从何处来(3)两山排闼送青来、对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泸定桥晃动着的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阵阵;神勇无比和大无畏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现代诗文的默写,有名言警句,还有课文的理解。
平时要注意课外名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培养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
【答案】1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北京
12.顶峰歼敌;检阅三军
13.英勇顽强、沉着冷静;对敌人的仇恨
14.点面结合;B
15.考场上,一片肃静.老师严肃,认真地监考。
有的同学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不紧不慢,有的同学争分夺秒答卷
【解析】【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出处、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4)、(5)考查了写作手法。
点面结合: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11.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北京
1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选文(一)描写的是五位壮士在顶峰打击敌人的过程。
选文(二)描写的是检阅三军。
故答案为:顶峰歼敌、检阅三军
13.结合原句中的“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举起""喊道""砸”,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动作的,通过这些词语表现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故答案为:英勇顽强、沉着冷静;对敌人的仇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的把握。
两篇选段在描写场面时,都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点”指场面描写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详细描写,如对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的描写;“面”指对场面的概括性描写,如描写五位壮士集体痛击敌人的情景。
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作用是既突出五位壮士的不同表现,又关注了他们的整体表现,深入又全面地反映五位壮士的英勇善战、团结勇敢。
故答案为:点面结合、B
15.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故答案为:考场上,一片肃静.老师严肃,认真地监考。
有的同学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不紧不慢,有的同学争分夺秒答卷
【答案】16.小说;列车危机、推马离道;三;九
17.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文中指车毁人亡即将发生的时刻;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文中指苏醒的欧阳海看着与他关系密切的战友们
18.A
19.C;B
20.环境;突出峡谷的险峻,行军的艰难,衬托出战士们不怕艰难的光辉形象。
为下文欧阳海的牺牲做铺垫21.欧阳海见到列车和旅客得救了,内心想到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应有的牺牲,就是死,也死得其所。
欧阳海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体现了欧阳海无私奉献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