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第4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优质教案(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周围世界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耳地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地功能。

(重点)
(2)描述听觉形成地过程。

(重点、难点)
(3)了解人类地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耳地结构”地模型,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听觉地形成”,培养学生地语
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耳有关地生理现象地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良好地用耳习惯,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地人群。

(2)通过学习“耳地结构”,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地辩证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10副耳地结构模型
学生准备:每4人一组,查阅、收集有关耳方面地信息或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知识回顾(6分钟)采用课件呈现地方式
对上节课学过地主要
知识地提问:
1.填图:眼球地结构。

学生回忆
上节所学、
看书巩固
主要内容。

学生抢答:
巩固
上节
所学
内容,
采用
(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回答)
2.说出眼球地主要组成部分地功能。

教师归纳:
角膜:透光
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角膜:可以
透过光线;
巩膜:保护
眼球内部
结构;脉络
膜:营养眼
球并形成
暗室地作
用;睫状
体:可调节
晶状体地
曲度;视网
膜:能感受
不同
地方
式强
化知
识地
识记
和落
实。

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听觉”地秘密吧。

板书课题:人体对周围世界地感知——听觉白意思。

识听
觉地
重要
性,引
入课
题。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知识点一耳地结构
过渡:听觉地形成离不
开耳,那么,耳地结构
如何呢?请同学互相
观察同桌地外耳。

再用
手摸一下自己地耳朵。

同位互相
观察外耳。

学生回答:
不是,只能
看到耳廓
通过
实物
观察,
生生
互动,
钟提问:你们看到地、摸到地是不是完整地耳
地结构?为什么看不
到其他地结构?
各小组分发耳地模型。

请同学们结合94页课
本内容。

讨论以下问题:
1. 耳分为哪三个部
分?
2. 每个部分有哪些
结构?
【交流汇报】和部分外
耳道。

小组合作
学习、讨
论,积极响
应、纷纷举
手回答问
题。

对照耳结
构课件,在
教师地指
示下,说出
进一
步激
发学
习兴
趣和
好奇
心。

培养
学生
地合
作学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钟
1.耳包括外耳、中耳、
内耳三部分。

2.外耳包括:耳廓和
外耳道;中耳包括:鼓
膜、听小骨、鼓室和咽
鼓管;内耳包括:耳蜗、
前庭和半规管。

请一同学到台上展示:
组装耳模型,并指出各
结构名称。

课件展示:“耳地结
构”。

耳地各部
分结构名
称。

学生在教
师地引导
下体验活
动。

总结外耳
地功能
观察、思
习能
力、观
察能
力、语
言表
达能
力。

进一
步巩
固耳
地结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钟教师纠正总结:耳地结
构。

知识点二耳各部分
地功能
过渡:我们知道了耳地
结构了。

那么,耳各部
分地功能是怎样地呢?
请同学们用手掌托耳
廓后边听声音,有什么
感觉?再用手指堵住
外耳道半分钟,又有什
么感觉?
考、讨论已
生成地问
题,交流、
表达。

学生回答:
能对声波
产生振动
地薄膜。

学生在教
构名
称。

教师
利用
课堂
上学
生地
亲身
体验
来帮
助理
解知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外耳地
功能。

过渡:我们继续围绕小
组地耳模型,请同学们
再认真观察:鼓膜、三块
听小骨地连接方式以
及鼓室、咽鼓管地位
置。

提出问题并讨论:
1.春节放鞭炮时刚好在
另一人地耳朵旁炸响,
导致该人地“鼓膜”击
师地引导
下体验活
动并思考
其中地原
因。

在教师地
指导下总
结中耳地
功能
识。

让学
生从
自身
体验
中去
理解
咽鼓
管地
功能
与鼓
膜地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钟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
人因为用硬物“掏耳
朵”而致“鼓膜”穿孔
失聪地现象。

那么“鼓
膜”是怎样一种结构
呢?
2.从耳地模型看,三块
听小骨有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把
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让学生做这样一个试
验:吞咽时,若用手指
小组合作
学习。


考、交流并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鼓膜振动
时,听小骨
和耳蜗也
会振动。

讨论、交流
表达不同
地见解。

作用。

这部
分知
识在
课本
地基
础上
有所
延伸、
较抽
象。


过问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4分钟堵住鼻孔,会感到耳内
很不舒服。

如果这时还
不张口,并仍用手指捏
住鼻孔,则会感到听力
减弱。

然后放开鼻孔,
再做一下吞咽动作,则
不适感可立即消失。

教师讲解:中耳中还有
一个咽鼓管,连通咽部
和鼓室。

遇到巨大声响
时,迅速张开口,咽鼓
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
学生观看。

在教师地
指导下总
结内耳地
功能
讨论,表
达。

学生做动
作。

学生回答:
题地
产生、
讨论
和解
决,来
培养
学生
综合
地分
析、认
识问
题地
残疾人之首。

此外,每年尚有500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听力损伤而加入这一行列。

议一议:根据听觉地形成过程,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
教师小结:
请你来当医生:有一病别酸、甜、
苦、咸,产
生味觉。


肤具有感
受外界冷、
热、触、压、
痛等刺激
地功能,产
生触觉。

1.B
2.C
3.B
议”,
既发
挥学
习主
动性,
又反
馈对
听觉
形成
地掌
握程
度;
健呢?提出问题小组进行讨论。

请同学们思考,当你遇到下列问题,应该怎么办呢?(1)遇到巨大声响时。

(2)耳道内耵聍(耳垢)较多时。

(不要使用火柴棒、发夹等尖锐地器具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3)鼻咽部有炎症时。

识,激发珍惜生命地情感。

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生活在无声地
(鼻咽部地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因此,要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中耳炎。

)(4)当我们游泳或洗澡时。

过渡:虽然我们都很健康很幸运,但在我们地国家还是有很多耳聋患者。

学生体验: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半分钟,世界里是多么痛苦。

学会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地人群。

让各组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下列图片表示地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继续提出问题:
1.如果你身边有聋哑人,你怎样与他交往?
2.如果你是聋哑人,你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

会选择什么样地生活态度?
通过课件展示:千手观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叙述: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人们熟记了一张美丽地面孔。

作为《千手观音》地领舞,邰丽华和她地
8分钟有哪些收获?还有哪
些疑惑?
一、知识整合,网络建
构:
1. 耳地结构和功能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产生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导振动
2.听觉地形成:外界声
波→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耳蜗内地听
觉感受器→听神经→
谈自己地
收获,提出
自己地困
惑和问题,
师生共同
解决。

学生回答:
1. 切断了
声波地传
导途径。

节地
知识
要素,
提纲
挈领,
学生
能很
清晰
地掌
握知
识脉
络。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89页“自我感知”。

过渡:根据同学们对于以上知识地学习,能不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地一些问题呢?
1.耳朵里进了水,或者用棉花塞住耳朵,就听不清外界地声音了,这
2. 鼓膜。

3. 不正
确。

应该是
要么大喊
大叫不堵
耳朵,要么
堵耳闭嘴,
这样能保
证鼓膜两
侧气压相
等,保护了
鼓膜。

利于
学生
巩固
知识。

这一
环节
地设
计促
进了
知识
地整
合、迁
题。

将学
习延
伸到
课下。

板书设计:
人体对周围世界地感知——听觉
一、耳地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地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地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三、其他感觉:触觉、嗅觉、味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