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前准备环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课前准备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
教师只有做好了充分而有效的教学准备,才可能避免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打造新课程体系下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大课程的背景,仅仅把教学准备当作某一节或某一章教学内容的简单备课,这就割裂了教学准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而给教学准备的“有效性”大大地打了折扣。
一、准备好自己:教师个人观念和情感上的准备
(一)形成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需要教师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观,这是催生一系列有效教学行为的前提。
(二)形成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丰富的学识、良好的修养、乐观敬业的精神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
令学生信服,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一种主动热情的姿态,始终坚持对学生的成功有积极的期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关心、爱护他们,鼓励、欣
赏他们,包容、理解他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一定会主动参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三)把课堂教学看作生命的一段重要历程。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而且是人们意识中的“副科”,不少教师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杂务更多,教务更少,所以不知不觉中,教育教学工作成为自身工作中的配角,久而久之,便连自己也不重视自己的教学了,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与其如此,不如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让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丰富多彩、硕果累累的历程。
(四)重视课堂的生成性,令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课堂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
教师即使上同一门课,每年面对不同批次的学生,教学经历和效果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批学生,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反应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一个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新鲜的、丰富的实践体验。
教师只有重视课堂的生成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此外,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可能在备课时完全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课堂上偶尔会发生一些意外,例如上机课时,可能发生停电事故,学生上网时可
能出现网络阻塞或感染病毒的意外等,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应付偶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在特殊事件发生时,用自己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教学智慧解决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学论教,以教促学
起点行为是指教学开始以前学生的状况。
其中包括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智慧、能力以及动机等。
学生的起点行为是教师设计教学程序的参考和依据。
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前测活动了解学生的现有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特长、兴趣等。
前测的内容包括一些初中学过的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一些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的调查,例如: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参与学科特定内容的培训或自学情况等,以及学生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兴趣爱好、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
三、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案中都存在“三维目标混淆不清”或是“教学目标主体错误”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把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都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
四、充分准备课程资源
(一)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和课标是我们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科版教材配套的光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教学素
材和拓展知识,教师用书则为我们解读课标和教材提供了具体的引领:其中包括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反思”部分特别提出了教学中需要反省和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用书中还提供了一些优秀案例和一些关键性的教学补充材料,都是我们备课的首选资源。
广泛参考各个出版社的教材,拓展视野。
开放思路。
教育部核准了五家出版社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各套教材都有自身的特色。
(二)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成动态的课程资源。
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成果。
中间生成物和学生的收获,自感自悟的成果都是动态性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反思教学,开发积累课程资源。
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分析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各种在线的教育资源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提供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是教师备课的丰富资源.
(五)借助自身信息技术技能,开发课程资源。
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