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e alt h m ana g ement
财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研究
■ 文 / 赵玉云
摘要:梳理近年来国内多次发生的企业社会责任事故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制衡监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诉求,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相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关系,最后总结了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融合
一、引言
企业是多个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共同体,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共生共存的。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普及,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不断提高,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其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单独将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应用指引,首次将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相融合,促进企业积极建设内部控制、履行社会责任,以统筹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概念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由内部相关利益者共同实行的规范行为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一般都是结合企业自身的特征进行调整、制约、规划和评价,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群体的各层级中实行。
通过实行内部过程,重点关注企业应用的保证措施和手段。
内部控制的本质主要是为了维护多方利益,针对利益相关者具体行为进行监管。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社会责任的理念最早为学者Oliver Sheldon(1924)所提出,他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等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应该兼
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伴随经济全
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社会责任
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西方传入我
国。
在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高速发展的
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破坏生态、食
品安全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漏洞逐渐显
现出来。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引起了政
府部门和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
中,不仅要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还
应向其他对企业有贡献或受企业经营活
动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负责,是企业应承
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
慈善责任之和。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
的必要性
(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需要
融合
部分企业仍旧没有实现新经济增
长模式的转变,在现有的粗放型经济
增长模式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依
然只是无节制的投入一系列的生产要
素、扩大生产规模,比如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资金以及资产等,但实
际上却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内部资源
无效损耗,资金配置效率大大降低,
从而造成企业运行缓慢、亏损经营。
同
时粗放型企业还会造成国内能源匮乏,
能源利用效能却十分低下,通过盲目扩
大投资规模与建设规模,导致能源市场
产品趋同、产能过剩。
这种对能源低效
率、高消耗与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模式已经不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生态
文明观的要求了。
因此需要迫切地需要向节约型经济
增长模式转型,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推进传统企业实现技术化、生态
化、高效化转变,构建能源资源技术支
持体系,发展能源循环经济,从而在帮
助传统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的同时,也能够极大的增强企业的社会
责任感,迫切认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生
态家园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挽救资源
枯竭、生态污染的社会公益中来,贡献
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目前制度环境需要实现融合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于制度建设的认
识比较浅显,认为只是对各个业务环节
制定的标准制度就可以,这种繁而不
精、流程复杂的规章制度只会拖垮制度
执行效率,也会使得制度之间的没有系
统性,流程之间对接不紧密,甚至是脱
节,使得制度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
约束与监督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没有立足于整
体战略目标去制定制度内容,虽然很多
企业都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却因为具
有短视性而使得内控制度的规定无法长
期适应企业发展,朝令夕改,再一次降
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前瞻性和全面性。
同时还没有设置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成立有高度监督权的内部审计机构、建
立严谨的岗位责任制等,这些制度都是
内控制度完善的关键基础点,却被大多
数企业管理者所忽视。
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优化企
业内部环境,整肃贪污腐败、以权谋
私、失职渎职等不良风气,监督企业合
法合规的经营,从而也就从内部调整、
控制、监督等方式中降低大量的违法违
规的经济行为,比如地沟油事件、毒奶
103
财富生活>>Wealth Life
粉事件等。
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用不断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自觉履行好社会责任,也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品牌,促进可持续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实现融合
内部控制理论内容在以往实行中将重点放置于企业是否根据既定制度进行生产运营,从而弱化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的共同目标,因此通过融合两者进一步增加了可能性。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基于宏观角度进行思考,找到更为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激励企业在社会关系中责任和权力,而不是过于重视企业内部关系的制衡和监管[1]。
在后续发展中,内部控制也会因为要承担工作人员、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责任,而不得将这些责任引进到内部控制工作环节当中,从而保障责任可以落实到位。
四、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的作用
著名学者华金认为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治理的基础则是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使企业治理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能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社会责任范围进行监管,从而有利于识别企业控制环境层面的潜在风险,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合理运用内部控制有助于督促企业开展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对股东及投资者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及反映最为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二)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探讨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时,大多数学者需要将社会责任视为控制环境之一,建立内部控制整体结构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有助于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企业根据社会责任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实行情况[2]。
(三)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相互作用
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促使企业实现
增值。
这两者通过共同作用有助于促进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企业
想要实现高效运行,内部控制和社会责
任都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两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
最大化。
企业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在强
化企业内部控制力度的同时增强社会责
任感,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时
需要提升重视两者之间的互动联系,构
建社会责任履责衡量指标,从而有效降
低企业社会责任的潜在风险,保障内部
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五、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融合
的具体途径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融
合的制度建设
为了创建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良
好环境,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国
在2010年出台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
第四号指引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责任
定义和范围,同时也强调了企业履行社
会责任的目的是为了管理企业在运营发
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例如产品质量风
险等内容。
这是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
念引进到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中,也是有
效实现两者相互融合的途径[3]。
具体而言,企业首先应当树立高度
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内控信息管理系统
中增建风险预警系统,加大排查和评估
各项经济行为的信息风险,并用专业的
风险分析工具来评估风险的危险级数。
比如产品质量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
险等,都可以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以此
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减少经济损失。
其次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融入
社会责任体制和运行体制,创建内外无
阻碍信息沟通渠道。
比如建立健全安全
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环
保节能制度等等,切实保证企业安全生
产、合法经营生产,主动积极承担起节
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实现节约型经济增
长的转型。
(二)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融
合的环境建设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
融入社会责任理念,对公司全员加大
对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质量经营等
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力度,强调企业经
营的商业伦理道德。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
强企业凝聚力、文化激励,还能够引导
企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
社会声誉,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其
次要根据内控体系建设要求,设置职责
明确、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让股东大
会享有最高控制权,董事会享有独立决
策权,经理享有自主经营管理权,监事
会享有高度监督权,从而强化岗位责任
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
以此来
严厉打击内部腐败贪污、渎职失职、以
次充好行为。
最后企业各个管理层要树
立高度的法律观念,明确我国关于企业
经营的所有政策与法规,积极响应国家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的号召,从而
实现诚实守信的经营,保护生态环境,
回报社会。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社会责任履
行、管理情况等方面来看,优劣势并
存,大部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靠外部
引导力量,同时内部控制缺陷也是引发
社会责任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企业
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而言,大部分企
业也并未根据相关规范设计实行内部控
制,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仍旧是一
个客观问题。
因此,不论是内部控制和
社会责任,两者相互融合能够有效改善
问题,促使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形成良
性关系。
参考文献:
[1]孙芳城,董倩,王海兵.企业社会
责任内部控制;综述与展望[J].会计之
友,2016(03 ):32-36.
[2]田利军,陈甜甜.企业内部控制、
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02):75-82.
[3]薛冬霞,陈王芳,彭剑锋.基
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以辉瑞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
发,2015(04):69-74.
作者简介:
赵玉云,厦门国投节能有限公司。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