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凡·下山》的来历和演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文力;赵景深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21-23页
主题词: 劝善金科;尼姑下山;清曲;青阳腔;赵景深;哭皇天;山坡羊;傅芸子;太古传宗;玉谷新簧
摘要:<正> 編輯同志: 去年我編写昆剧《思凡》的教材,查了不少有关《思凡》的材料,但《思凡·下山》的来历一直未搞清楚。
讀了貴刊一月份所載赵景深先生《从<下山>到<僧尼会>》一文后,有些問题仍然模糊。
思索許久,也未有結論。
今将自己的浅见写出来,恭候赐教。
如有可能,請将这意见代轉給赵景深先生。
赵先生的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昆剧演《下山》,紧接着《思凡》,大約从郑之珍的《目連救母劝善戏文》而来。
”讀到这里,又忆起赵先生在《明清曲談》上的另一篇文章《劝善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