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培优易错难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
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2NO+2CO 催化剂
2CO2+N2,为了
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 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H
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计算4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4)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CO转变成CO2和N2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填序号)。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在第______s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假如上述反应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序号)。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NO)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消耗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6)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________。
【答案】< 1.875⨯10-4mol ·L -1·s -1 90% ABD 4 AC 5.80⨯10-3 280 1.20⨯10-3
1.20⨯10-3 5.80⨯10-3
【解析】
【分析】
反应热的正负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比较;能提高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增大浓度、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增大表面积、构成原电池等,压强能否改变反应速率要看是否改变了浓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从速率(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量(是否保持不变)、压强、气体平均密度,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颜色等方面判断;验证多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每组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详解】
(1)反应物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说明是放热反应,H ∆<0;
(2)V(N 2)=0.5V(NO)= 341.0010mol / 2.5010mol /0.52L L s
--⨯-⨯⨯=1.875⨯10-4mol · L -1· s -
1。
(3)NO 的转化率等于反应掉的NO 除以原有总的NO ,可列式
34
31.0010 1.00101.0010
---⨯-⨯⨯=90% 。
(4)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 正确,C 错误;缩小容器体积,会增大各组分的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 正确。
故答案选ABD ;
(5)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s 后,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
A .恒温恒压下,压强不变意味着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而该反应两边的气体计量数之
和不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A正确;
B.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因为所有组分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因为恒容容器,所以气体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永远不变,与平衡没有关系,B错误;
C.c(NO)不变,意味着达到平衡,C正确;
D.因为NO和C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且都是反应物,所以单位时间里消耗NO和CO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平衡,D错误;
故答案:4;AC;
(6)①验证多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
I和II因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所以其他条件应该是一样的,研究的是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II和III因为温度不一样,所以其他条件应该是一样的,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故答案是:5.80⨯10-3,280,1.20⨯10-3,1.20⨯10-3 ,5.80⨯10-3 ;
②I和II的区别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II更快的达到平衡,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所以I和II平衡时NO的浓度一样,c(NO)变化曲线如图:。
【点睛】
验证多个因素对某物质或某性质的影响规律,要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每组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2.二氧化氮在火箭燃料中可用作氧化剂,在亚硝基法生严流酸甲可用作催化剂,但直接将二氧化氮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已知反应CH4(g) +2NO2(g)N2(g) +CO2(g) + 2H2O(g) ,起始时向体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2mol CH4和3mol NO2,测得CH4.、N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容器体积V=_______L。
(2)图中表示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是曲线___________. (填“甲”“乙"或"丙")。
(3)0 ~5min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min-1。
(4)a 、b 、c 三点中达到平衡的点是______。
达到平衡时, NO 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 (物质平衡转化=转化的物质的量/起始的物质的量×100%)。
(5)a 点时,c(CO 2) =__________mol·L -1(保留两位小数) ,n( CH 4):n(NO 2)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甲 0.1 c 80% 或0.8 0.33 4:5
【解析】
【分析】
依据图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确定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CH 4.、N 2、H 2O 中的哪种物质;依据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计算出0 ~5min 内,用N 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的判断依据。
【详解】
(1)起始时向体积为V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2 mol CH 4和3 mol NO 2,测得CH 4.、N 2、H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H 4是反应物,即起始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1,依据c=n V ,得V=n c =12mol 1mol L -⋅=2L ; (2)由(1)可知,丙代表CH 4,从开始到平衡时,甲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
1.2mol·L -1,乙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0.6mol·L -1,故从开始到平衡时,甲代表
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1.2mol·
L -1×2L=2.4mol ;故从开始到平衡时,乙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0.6mol·
L -1×2L=1.2mol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甲代表H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乙代表N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
(3)乙代表N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关系,0 ~5 min 内,N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为:
0.5mol·L -1 - 0=0.5mol·L -1
,v(N 2)=1
0.5mol L 5min -⋅=0.1mol·L -1·min -1; (4)当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 、b 、c 三点中
达到平衡的点是c ;达到平衡时,c(N 2)=0.6mol·
L -1,即从开始平衡,N 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L -1×2L=1.2mol ,CH 4(g) +2NO 2(g)N 2(g) +CO 2(g) + 2H 2O(g) ,依据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从开始到平衡,NO 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2mol×2=2.4mol ,故达到平衡时, NO 2的转化率是
2.4mol 100%3mol ⨯ =80%; (5)设a 点时的浓度为xmol·L -1,CH 4(g) +2NO 2(g)N 2(g) +CO 2(g) + 2H 2O(g) ,依据方程式
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0-x):x=1:2,x=0.67,2n(H O)∆=0.67mol·L -1×2L=1.34mol ,
42222n(CH ):n(NO ):n(N ):n(CO ):n(H O)∆∆∆∆∆=1:2:1:1:2,a 点时,
2n(CO )∆=0.67mol ,c(CO 2) =0.67mol 2L
=0.33mol·L -1;4(CH )∆=0.67mol ,2n(NO )∆=1.34mol ,故a 点时,n( CH 4):n(NO 2)=(2mol-0.67mol):(3mol-1.34mol)=4:5。
3.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CO 2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通过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开发出许多将CO 2回收利用的技术,其中催化转化法最具应用价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转化法回收利用CO 2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以下化学反应:
①CO 2(g)+2H 2O(1)垐?噲?CH 3OH(1)+32
O 2(g) △H =+727kJ·mol -1 △G =+703kJ·mol -1 ②CO 2(g)+2H 2O(1)垐?噲?CH 4(g)+2O 2(g) △H =+890kJ ·mol -1 △G =+818kJ ·mol -1
③CO 2(g)+3H 2(g)垐?噲?CH 3OH(1)+H 2O(1) △H =-131kJ·
mol -1 △G =-9.35kJ·mol -1 ④CO 2(g)+4H 2(g)垐?噲?CH 4(g)+2H 2O(1) △H =-253kJ ·mol -1 △G =-130kJ ·mol -1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进行程度最小的是____,反应进行程度最大的是_____。
(2)反应CO 2(g)+4H 2(g)=CH 4(g) +2H 2O(g)称为Sabatier 反应,可用于载人航空航天工业。
我国化学工作者对该反应的催化剂及催化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①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 反应实现回收CO 2再生O 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这种方法再生O 2的最大缺点是需要不断补充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在1.5 MPa ,气体流速为20 mL ·min -l 时研究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CO 2的转化率(%)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_____(填化学式)的催化性能更好。
③调整气体流速,研究其对某一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得到CO 2的转化率(%)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相同温度时,随着气体流速增加,CO 2的转化率____(填“增大”或
“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上述实验条件中,Sabatier反应最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温度是____,已知初始反应气体中V(H2):V(CO2) =4:l,估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3)通过改变催化剂可以改变CO2与H2反应催化转化的产物,如利用Co/C作为催化剂,反应后可以得到含有少量甲酸的甲醇。
为了研究催化剂的稳定性,将Co/C催化剂循环使用,相同条件下,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甲醇的产量如图所示,试推测甲醇产量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o的性质与Fe相似)
【答案】②④ H2 Co4N/Al2O3减小气流流速加快,导致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时间不
够 360℃()
()
2
4
0.9820.98
0.0240.02
⨯⨯
⨯⨯
反应产生的甲酸腐蚀催化剂,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解析】
【分析】
(1)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总是向△G<0的方向进行,由此判断。
(2)①分析反应过程图,CO2、O2、H2O属于循环过程中始终在循环过程中的,而H2属于循环过程中加入的,由此可知正确答案;
②分析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下,对比不同催化剂时CO2的转化率可选择出催化性能更好的催化剂;
③分析表中数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流速度增大,CO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据此分析原因;
④分析表中数据,大部分数据显示,在气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CO2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幅度在逐渐减小,故在上述实验条件中,Sabatier反应最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温度是360℃,根据此时CO2的转化率,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3)由图可知,随着Co/C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增多,甲醇的产量逐渐降低,说明该催化剂在循环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结合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
(1)分析四个反应,根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总是向△G<0的方向进行,反应的△G越小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之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故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进行程度最小的是②,反应进行程度最大的是④。
答案为:②;④;
(2)①分析循环图,只有H2需不断补充,答案为:H2;
②对比表中的数据,在相同温度下,催化剂为Co4N/Al2O3时,CO2的转化率更大,答案
为:Co 4N/Al 2O 3;
③分析表中数据,温度不变时,随着气体流速的逐渐增大,CO 2的转化率逐渐减小,可能是气体流速过快,来不及和催化剂充分接触,导致CO 2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为:减小;气流流速加快,导致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时间不够;
④分析表中数据,大部分数据表明,在320℃至360℃时,气体流速不变的情况下,CO 2的转化率的增大幅度在逐渐减小,由此可知Sabatier 反应最可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温度是360℃,结合题中所给信息,选择气体流速为10mL ·min -1时CO 2的转化率进行计算。
已知初始反应气体中V (H 2):V (CO 2) =4:l ,根据在密闭容器里,全部由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压强、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V (H 2):V (CO 2) = n (H 2):n (CO 2)=4:l ,设初始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4mol ,CO 2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有:
()()()()()2242g g g g (mol)
1400(mol)
0.9840.980.98
20.98(mol)0.0241-0.980.9820CO 4H CH 2H O .98
⨯⨯⨯⨯+
=+起始物质的量转化物质的量平衡物质的量 在密闭容器中,全部由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知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22424422CH H O 0.9820.98CO H 0.0240.02c c c c ⨯⨯⨯=⨯⨯⨯。
答案为:360℃;()()
2
40.9820.980.0240.02⨯⨯⨯⨯; (3)根据题中催化剂循环次数和甲醇产量的关系:催化剂的循环次数越多,甲醇的产量逐渐降低,说明催化剂一定程度受到了其他物质的影响,结合题给信息:用Co /C 作为催化剂,反应后可以得到含有少量甲酸的甲醇。
又已知Co 的性质与Fe 相似,说明甲酸可与催化剂中的Co 进行反应,故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甲醇的产量,答案为:反应产生的甲酸腐蚀催化剂,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4.某温度下,在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至2min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1min 时,v (正)__v (逆),2min 时,v (正)__v (逆)。
(填“>”或“<”或“=”)。
(4)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X)=9mol·
L -1·min -1,乙中
v(Y)=0.5mol·L-1·s-1,则___中反应更快。
(5)若X、Y、Z均为气体,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6)若X、Y、Z均为气体(容器体积不变),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
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反应已经停止
d.反应速率v(X)︰v(Y)=3︰1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0.075mol•L-1•min-1 3X+Y2Z > = 乙不变变大 be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应为生成物,从反应开始到第2分钟反应到达平衡状态,X、Y消耗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0.1mol,Z的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3:1:2,物质的
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结合v=
c
t
V
V
及平衡的特征
“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来解答。
【详解】
(1)从开始至2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ol0.7mol
2L
2min
=0.075mol/(L•min);
(2)从反应开始到第2分钟反应到达平衡状态,X、Y消耗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
0.1mol,Z的生成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3:1:2,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1min时,反应正向进行,则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v(正)=v(逆);
(4)甲中v(X)=9mol·L-1·min-1,当乙中v(Y)=0.5mol·L-1·s-1时v(X)=3 v(Y)= 1.5mol·L-1·s-1=90mol·L-1·min-1,则乙中反应更快;
(5)若X、Y、Z均为气体,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增大,但X、Y、Z的浓度均不变,则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变大;
(4)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不能判定平衡,故a错误;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符合平衡特征“定”,为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速率不等于0,则反应已经停止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反应速率v(X):v(Y)=3:1,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定平衡,故d错
误;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说明X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状态,故e正确;
f.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体积也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无法判断是平衡状态,故f错误;
故答案为be。
【点睛】
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
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
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二、间接标志:①各物质的浓度不变;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③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④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⑤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⑥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5.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
(1)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如图所示:
①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可表示为CO2+H2=H2O(g)+CO
c.CO未参与反应
d.Fe3O4、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ΔH
②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CH4(g)+CO2(g)=2CO(g)+
2H2(g)进行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a点所代表的状态
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点CH4的转化率高于c点,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Ni/α-Al2O3催化剂并加热至1123K,使CH4和CO2发生反应
CH 4(g)+CO 2(g)=2CO(g)+2H 2(g),初始时CH 4和CO 2的分压分别为20kPa 、25kPa ,研究表明CO 的生成速率υ(CO)=1.3×10-2·p(CH 4)·p(CO 2)mol·g -1·s -1,某时刻测得p(CO)=20kPa ,则p(CO 2)=________kPa ,υ(CO)=________mol·g -1·s -1。
【答案】cd 不是 b 和c 都未达平衡,b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15 1.95
【解析】
【分析】
(1)①a .过程Ⅱ中,CO 、CO 2都转化为CO ,H 2转化为H 2O ;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 .从起始反应物和产物分析可得,CO 2与H 2反应生成H 2O(g)和CO ;
c .从反应过程看,CO 先转化为CaCO 3,后CaCO 3再转化为CO ;
d .F
e 3O 4、CaO 起初参加反应,后来又生成,所以为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但可改变平衡前的转化率,通过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率比较,可判断a 、b 、c 三点的CH 4的转化率都小于同温度下的最高转化率,由此可确定反应仍正向进行。
(2)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利用某时刻某物质的压强,可计算出该时刻另一物质的压强,由此可计算出反应速率。
【详解】
(1)①a .过程Ⅱ中,CO 、CO 2都转化为CO ,H 2转化为H 2O ;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a 正确;
b .从起始反应物和产物分析可得,CO 2与H 2反应生成H 2O(g)和CO ,b 正确;
c .从反应过程看,CO 先转化为CaCO 3,后CaCO 3再转化为CO ,c 不正确;
d .F
e 3O 4、CaO 起初参加反应,后来又生成,所以为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不能降低反应的ΔH ,d 不正确;
故选cd 。
答案为:cd ;
②相同温度下,尽管所使用的催化剂不同,但达平衡时CH 4的转化率应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a 点CH 4的转化率比同温度下的催化剂Ⅰ作用下的转化率低,则表明a 点所代表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b 点CH 4的转化率高,但仍低于同温度下的最高转化率,说明反应仍未达到平衡,b 点CH 4的转化率高于c 点,只能是反应速率快所致,故原因是b 和c 都未达平衡,b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答案为:不是;b 和c 都未达平衡,b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2)利用题给数据,我们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422CH (g)CO (g)=2CO(g)2H (g)
(kPa)202500(kPa)10102020
(kPa)10152020
++起始量变化量某时刻量 从而得出p(CO 2)=15kPa ,υ(CO)=1.3×10-2·
p(CH 4)·p(CO 2)mol·g -1·s -1=1.3×10-2×10×15 mol·g -1·s -1=1.95 mol·g -1·s -1。
答案为:15;1.95。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尽管不同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使平衡前相同时刻的转化率有所不同,但温度相同时,平衡转化率相同。
6.合成气(CO+H2)广泛用于合成有机物,工业上常采用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等方法来制取合成气。
(1)在150℃时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经过15min达到平衡,此时CH4的转化率为60%。
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用氢气的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速率v(H2)=__。
②在该温度下,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
③下列选项中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
A.v(H2)逆=3v(CO)正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C(CH4)=C(CO)
(2)合成气制甲醚的反应方程式为2CO(g)+4H2(g)CH3OCH3(g)+H2O(g)
△H=bkJ/mol。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Cu—Zn—Al—O和A12O3)、压强为5.O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甲醚,结果如图所示。
①290℃前,CO转化率和甲醚产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是__;
②b__0,(填“>”或“<”或“=”)理由是__。
(3)合成气中的氢气也用于合成氨气:N2+3H22NH3。
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在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n1=n2=3.2 B.φ甲=φ丙>φ乙C.ν乙>ν丙>ν甲 D.P乙>P甲=P丙
容器体积起始物质平衡时NH3
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N2的
体积分数
反应开始时的
速率
平衡时容器内
压强
甲1L1molN2+3molH2 1.6molφ甲ν甲P甲乙1L2molN2+6molH2n1molφ乙ν乙P乙丙2L2molN2+6molH2n2molφ丙ν丙P丙
【答案】0.12mol·L-1·min-1 21.87 AC 有副反应发生<平衡后,升高温度,产率降
【解析】【分析】【详解】
(1)
422
CH+H O CO+3H (/)1100
(/)0.60.60.6 1.8
(/)0.40.40.6 1.8
mol L
mol L
mol L
ƒ
起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①v(H2)=1.8/
15
mol L
min
=0.12mol·L-1·min-1;
②K=
()()
()()
3
2
42
c CO c H
c CH c H O
⨯
⨯
=
3
0.6 1.8
0.40.4
⨯
⨯
=21.87mol2•L-2;
③A.v逆(H2)=3v正(CO),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v正(H2)=3v正(CO),故v逆(H2)=v正(H2),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选;
B.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故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B不选;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则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选;D.反应开始时加入2mol CH4和2mol H2O(g),反应过程中两者的物质的量始终保持相等,c(CH4)=c(CO)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不选。
答案选AC;
(4)① 290℃前,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反应2CO(g) +
4H2(g)CH3OCH3(g)+ H2O(g)可知甲醚是生成物,产率应该降低,但反而增大,证明还有另外的反应生成甲醚,即CO的转化率和甲醚产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是有副反应发生;
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平衡后,升高温度,产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b<0。
(3)根据表中数据知,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所以相当于等效平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相等;乙中各反应物浓度是甲的2倍,且压强大于甲,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乙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甲;
A.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n2=3.2,乙压强大于甲乙,平衡正向移动,n1>3.2,选项A错误;
B.甲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相等φ甲=φ丙,乙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乙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甲,故φ甲=φ丙>φ乙,选项B正确;
C.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为等效平衡,反应速率相等,ν丙=ν甲,乙中各反应物浓度平衡时接近甲丙的二倍,反应速率较大,ν乙>ν丙=ν甲,选项C错误;
D.体积相同的容器中,甲丙等效,单位体积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压强相等P甲=P 丙
,乙中平衡时单位体积气体总物质的量接近甲丙的二倍,P乙>P甲=P丙,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计算分析,主要是恒温恒压、恒温恒容容器中平衡的建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应用。
等效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
7.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化学反应为:
2SO2(g)+O2(g)2SO3(g)。
(1)实验测得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有关,请根据下表信息,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是__。
SO2压强
1个大气压5个大气压10个大气压15个大气压转化率
温度
400℃0.99610.99720.99840.9988 500℃0.96750.97670.98520.9894 600℃0.85200.88970.92760.9468 (2)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__(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g)
C.降低温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
(3)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2.0molSO2和1.0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K(B)(填“>”、“<”或“=”),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t l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是__。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缩小容器体积
D.升高温度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则平衡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mol<n(SO3)<_mol。
【答案】1个大气压和400℃ A、C = 800 C 正向 0.36 0.4
【解析】
【分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压强越大,SO2的转化率越大,但变化不大;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
综合以上分析,应选择低温低压。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g),平衡逆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增大;C.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增大。
(3)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不变,由此得出A、B两点平衡常数K(A)与K(B)的关系,因为给定压强为0.10MPa,是A点的压强,所以应用A点的转化率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v正增大,v逆不变;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v正增大,v逆不变;
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v正增大,v逆增大,但v正增大更多;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v正增大,v逆增大,但 v逆增大更多;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不变,v逆不变。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n(SO3)应比原平衡时浓度的二倍要大,但比反应物完全转化要小。
【详解】
(1)从表中可以看出,压强越大,SO2的转化率越大,但变化不大;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
综合以上分析,应选择低温低压,故应选择1个大气压和400℃。
答案为:1个大气压和400℃;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A 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