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6分) (2017高一下·黄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

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

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

再次是主人意识。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最后是以正心为本。

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莱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

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

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

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
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 . 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 . 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 . 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B . 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C . 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 . 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B . 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 . 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 (10分) (2017高一上·本溪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

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

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

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

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

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

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

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

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

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
材料二:
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

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

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

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

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

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

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

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

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

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

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

”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

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

”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

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
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

”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过度包装,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

B . 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C . 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饼时,关注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是产品的包装。

D . 以上三则材料都谈论了月饼的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 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和惩罚。

B . 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勤俭节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

C . 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活气息。

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

D . 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了舆论氛围,从而使百姓在中秋节做到绿色消费。

E . 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还制定了具体完善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3)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

3. (12分)(2017·汕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路向暖
于艳丽
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出来,红紫色的於血让人触目惊心。

她“啊”地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

每个人都有忙不完。

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
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
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了好久了。

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

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

无论如何必须回去一趟了。

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

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

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

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

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

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一个人竟然会像掐死一只蚊子一样,害人!
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

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

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

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力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
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才慌乱起来。

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

回乡的路曲折漫长,火车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道河又一道河,可终点似乎遥遥无期,对面一个回乡的小孩问:妈妈,火车爬得这么慢,为什么不站起来跑呢?
她在众人的惊叹中,哑然失笑。

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父母亲无一例外地慈祥地笑她,抚摸她的头,甚至给她一个奖赏性的拥抱,让她觉得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下了车,神思还在恍惚。

有两年多没回来,站前的大楼在新广告牌衬托下,似乎更显破旧,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恰当地停在她的身边。

司机师傅按响喇叭,这让她竟然有了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偶遇一个曾经十分熟悉却又被自己疏远的朋友。

车上,她试探性地提起保姆杀人的案子,司机师傅打着哈哈说,现在这世道,什么稀奇事都有。

前段日子,这里一个老人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等打开家门,发现人已经臭了。

她的胃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一股酸水,想吐,却又忍住了。

她用一只手扶着头,转脸看向窗外,马路边的老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路边被水泥和花砖铺出了停车场,她想起那几棵老柳树,想起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早早地把春天的消息捎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她拖着行李,走进小区,心脏跟着行李箱的碌碌声,快节奏地跳着。

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迎面走了过去,一只毛毛狗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摇晃着尾巴。

隔着几十米远,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黧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他正看着前方,想必从视线里发现了令他惊喜的事物。

他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嘴角有一丝微笑慢慢地鲜活,慢慢地鲜活,最后连她都觉得那微笑已经如这三春暖阳一样铺展开,让她的世界也跟着温暖鲜活了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2016年4月10日)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梦境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小说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一段梦境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对远在家乡的父亲安危的牵挂。

B . 女主人公午睡做噩梦,惊心处“啊”的一声站起来,同事望了一眼又埋头工作,可见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

C . 小说中关于保姆的外貌描写,暗示这位保姆真诚、善良,表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后文老人被照顾安好做了铺垫。

D . 女主人公没有能力将父亲带在身边,近两年又新换了工作,压力大,任务多,才一直没办法挤出时间回去看父亲。

(2)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5高一上·天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①怚:通“粗”,粗疏,鲁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以:率领。

B .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C . 自驰如频阳如:到,往
D . 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故及大王之向臣/哀民生之多艰
B . 归老于频阳/步余马于兰皋兮
C . 乃悉国中兵以拒秦/以尔车来
D .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的深谋远略的一组是()
①六十万人不可②老臣罢病悖乱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 . 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 . 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 . 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②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2017·涪城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
(2)
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5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③《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地逍遥游。

④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央视一年一度的春晚,已经成为一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荣誉舞台,尽管近年来口碑和质量泥沙俱下,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B .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