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转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能 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 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生物栖息环境。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 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而煤层甲烷排放等污染 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过程也排放温室气体, 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等 。值得注意的是,产 生的污水的排放使土壤盐渍化,海上采油影响海上生态系统,石油因井 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油轮事故和战争破坏等原因泄入海洋, 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在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的等造成大 气污染,还有核能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防不胜防的核事故问题。
总计
4.6
33(热利用)
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2013年8月.
光伏发电的优势-最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
资源优势: (TW=109kW) 2004世界实际能耗 2050世界预测能耗 13 TW 30 TW
2100世界预测能耗 未开发水力 海洋能(潮汐、海浪等)
地热能 可利用风力 全球总太阳能
◆材料资源优势:
硅元素在地球中的含量丰富(在地球中的丰度为25.8%, 排第二),无毒,性能稳定
8
◆能量回报率高
目前晶硅电池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期平均1.6年,薄 膜电池更短。未来可以降低到1年左右,寿命25年以上, 属于高能量回报率发电方式。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
地面上太阳辐射功率密度低; 太阳能光伏发电要求较高的储能技术; 能量输入不连续:昼夜、阴晴、季节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装备置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9
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 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 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 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 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产业发展的几次阶段性的起落。 今年,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有回暖趋势,很重要的一个 原因就是国内光伏应用的政策环境向好,一系列政策都在逐 步、快速地推出。

现行政策
我国关于光伏的政策
–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形成法律依据、奠定了发展基 础; – 上网电价补贴:特许权招标、行政许可电价、地方性固定电价——并网系 统特别是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应用启动; – 初始投资补贴:“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示范等项目——分布式发 电、与建筑结合的系统、以自发自用为主的用户侧(低压侧)并网不上网光 伏系统、边远地区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项目得到了较大范围的示范。
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发了抢装潮,市场迅速回暖。而与此同时,我国出台4万
亿元救市政策,光伏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 资热潮。作为光伏产业晴雨表的多晶硅价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产业剧烈调整期(2011~2013年) 上一阶段的爆发式回升导致了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
◆全球产业链上的“依附性发展格局”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活动基于全球产业链的垂直分离使价值创造活动逐 步成为跨越地理空间、不同区域内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嵌
入到全球光伏产业链的分工格局之中。但从国内光伏产业链内部发展现状来看,中国
企业大多处于光伏产业链最末端的“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多晶硅生产 处于落后的状况,特别是在电耗及循环工艺控制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而太阳 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长期来看,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形 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90%以上的硅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依 赖出口,形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附性发展格局”。这种产业链发展的“依附性” 状况,使得多晶硅原材料高价进口,产成品出口价格受制于国外,最终国内光伏企业 仅承担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企业抗风性能力较弱,成为中国 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初始投资补 贴
在建设时一次性补贴;主要 参考装机功率补贴,为投资 方提供不超过初始投资50% 的资金补贴
国家“金太阳示范工 程” 国家“光电建筑示范 工程”
对分布式发电示范有很 大促进。但对工程质量 和长期发电效果很难考 核。电网接入存在政策 障碍。Βιβλιοθήκη 商业化市场 推广中的购 买补贴
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商业销售,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 金REDP项目 国际组织、扶贫机构或政府 部门对购买者提供部分资金 荷兰“丝绸之路光明 工程” 电力扶贫工程等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晶体硅光伏产业链基本状况
上游 多晶硅材料 硅片 中游 太阳电池 光伏组件 下游 光伏发电系统
制造装备
辅助材料
平衡部件
中国晶体硅光伏产业链发展尚不平衡,呈两端小、中间大
◆产业与市场倒挂
产在国内,销在国外。近几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猛 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与中国巨大的太阳能电 池生产能力相比,中国太阳能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且商业应用占 半,2007年累计装机容量仅有10万千兆,不足全球的1%,与其生 产大国的地位相差甚远。当前,我国约九成以上靠消耗能源和资源 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出口,而与海外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国内应用相对滞后,内需不足。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是一个 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原料和销售市场主要都在国外,产业与市 场倒挂现象严重,“有产业,没市场”问题突出。
解决100多万户边远地区 无电家庭生活用电。但 没有连续政策
◆ 目前国家出台的两个核心政策: “上网电价法”-可再生能源法的核心和灵魂,最科学、
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
国内光伏行业发展政策 政府财政补贴(金太阳工程)-虽然操作过程简单,
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金太阳工程的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效果: 1)它表明中央大多数部委认识到启动中国光伏市场的 紧迫性,行动是积极的,国际影响是积极的; 2)对尽快启动“上网电价法”起到催生作用。如果没 有金太阳,可能没有280MWp的招标工程。
太阳能: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种类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生 物 质 能 我国资源可开发量 17000 亿tce 10亿kW 经济可开发4.0亿kW 秸秆 + 林业废弃物 5000万吨 800亿m3 33亿tce 折合标准煤(亿tce) 17000 8 4.8~6.4
发电
燃料 沼气
3.5
0.5 0.6
◆人类日所面临的选择
目前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地热能、核聚变能和 太阳能。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但是风能利 用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风速不稳定,产生的能量大小不稳定,风 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严重,风能的转换效率底等;地热能同样作 为新型能源,但是建造地热厂资金投资较大,而且它的热效率较低 只有一小部分为人类所用;核聚变能作为放能效率极高的能源,而 且它的产物无污染,不具有放射性,是未来新能源较好的发展方向。 但是它的技术要求极高,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核聚变反应堆。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风电, 核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 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 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存储,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 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 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 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有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46 TW < 0.5 TW < 2 TW
12 TW 2-4 TW 120,000 TW 经济可开发 600 TW
美国能源部Office of Science报告,2005年4月。
◆技术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源来源具有可持续性; 光伏发电是光子一电子的直接转换,纯物理过程 ; 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环境友好;可与建筑结合,节 省土地资源; 在地面建设不影响生态; 光伏发电性能稳定可靠,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25 年以上)。
概述
●光伏产业的兴起背景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光伏产业的布局及原因
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等类似的器
件)的光伏效应直接把太阳辐射能变为电能的一种新兴发电产业。包括高纯多晶
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 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 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 电装置。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 化为电能,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 就地发电供电及建设周期短的优点。
过去十年光伏产业发展历经的几个重要阶段
◆快速发展期(2004~2008年)
随着德国出台EGG法案,欧洲国家大力补贴支持光伏发电产业,中国光伏 制造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迅速形成规模。2007年中 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
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业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市场追捧。光伏发电设
中国对光伏市场应用的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
《中国可再 生能源法》 规定的基本 办法 固定电价法 (FIT)
实施办法和特点
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行政许 可、与电网公司签订上网协 议,按照电网公司实际收购 的发电量补贴差价;
实施实例
特许权招标 地方制定的上网电价 国家制定的上网标杆 电价
实施效果和问题
在投资者利益保证、操 作难易程度、资金使用 效率和实际效果方面均 广受好评。 刚刚启动,项目数较少, 全网分摊补贴资金来源 有限。
备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公斤。
◆首度调整期(2008~2009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加之欧洲如西班牙等国的支持政 策急刹车等导致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经历了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 其中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落到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
◆爆发式回升期(2009~2010年) 德国、意大利市场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预期削减和金融危机导致光伏产品价
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中国以国务院24号文为
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 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多晶硅价格微涨至约18
美元/公斤。

早年政策
– 科技部门对光伏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一直在进行,虽力度不大但打 下较好技术和市场基础; – “无电县通电建设”、“送电到乡”、“电力扶贫”、“环保项目”—— 政府采购或补贴解决现实问题,但带动了市场需求、带动了制造业发展; – 国际项目补贴推广,如丝绸之路光明工程、REDP项目等——促进光伏产品 商品化发展。
初识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兴起的背景
◆能源危机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当英国开始使用 石油取代煤炭时,丘吉尔就提出“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 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为止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随着 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 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无法避免的能源短缺挑战。 然而世界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效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 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据世 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到110亿,如果到时所 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 中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 和铀。所以,世界石化燃料的供应正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
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
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再次经历挫折,几乎陷入全行业亏 损。多晶硅价格在此时期一度跌落到约15美元/公斤的历史最低位。
◆产业逐渐回暖期(2013年至今)
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