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最佳手术时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最佳手术时机分析
张建辉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34)006
【总页数】2页(P729-730)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科手术;时间
【作者】张建辉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88例,男性106例,女性82例,年龄15~72岁,平均41.6岁,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其中车祸伤92例,高处坠落损伤76例,碰撞损伤、暴力击伤等20例;头
颅CT检查硬膜外血肿66例,两侧脑挫裂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54例,一侧脑挫
裂伤并脑内血肿32例,双侧对冲性脑挫裂伤1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

按手术时
间分为早期手术组104例和晚期手术组84例。

2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病情发展程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时机:2组常规给予吸氧、脱水降低颅压、抗生素防治感染及纠正水电解
质平衡紊乱等综合性治疗。

早期手术组在6h内(<6h)进行开颅手术,晚期手术组在6~12h内进行开颅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早期手术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P
<0.01),病死率也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P<0.01),见表1。

2.2 并发症比较:早期手术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发生率,与晚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74,P<0.05),见表2。

3.1 6h内行开颅是手术最佳时机:患者颅脑损伤后,血肿和周围脑组织水肿构成
了对脑组织的压迫,
因为脑内压的升高,造成大脑移位,脑疝随之形成[1-2]。

对有手术指征者(<
6h)清除颅内的血肿块,已经得到许多学术专家们的赞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
期手术组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患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肝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等的发生率,与晚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晚期手术虽然清除了血肿,但由于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长期压迫脑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脑组织损害,严重影响了疗效和预后。

CT检查明确有手术指征者要尽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坏死脑组织和(或)去骨瓣减压,减轻血肿压迫和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减轻大脑缺氧,保护神经系统,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3-5]。

3.2 早期手术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上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3.2.1 用药慎重:患者有顽固性呃逆、胃管引流有暗褐色液体、贫血等表现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以防止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6];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慎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及早预防急性肾衰
竭;及时采用肠内外营养措施,及时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3.2.2 警惕发生脑水肿: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内压迫脑干等重要的神经中枢,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手术清除血肿及减压术,只能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前后采取综合有效的抗脑水肿治疗等一系列措施,对重症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8]。

3.2.3 预防和治疗电解质紊乱:补充水、钠等电解质要结合病情、药物脱水利尿情况以及肾功能等全面考虑,以不引起水和电解质过分失衡为主要原则。

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电解质分析等常规检验。

对特重型及弥漫性脑损伤患者,尤其是合并肺挫伤的患者,应适当使用激素纠正患者的内分泌紊乱,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肺水肿及脑水肿。

3.2.4 积极处理合并伤:颅脑损伤合并其他多脏器损伤,常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掩盖病情,易漏诊。

如颅脑损伤后Cushing反应
导致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可掩盖休克症状[9]。

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正常和稳定后,仔细查体,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等以明确胸、腹部脏器的合并伤情况,需请相关科室会诊,颅脑损伤与合并伤哪方面重则先处理或同时抢救。

3.2.5 后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病程急性期后尽早行高压氧治疗,对有肢体功能障碍者配合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等促使病情康复[10]。

另外,适当的心理治
疗对患者病情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早期手术组由于血肿清除速度比较快,可以防止或减轻血肿的形成,预防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有效率,并同时减少了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故推荐各级医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关文献】
[1]刘棣,吴佩丰,汪仁合.颅脑外伤146例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933-935.
[2]梁玉敏,高国一,江基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83-86.
[3]刘光,楚若鹏,韩梅,等.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小剂量联合应用对危重患者镇静效果的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1379-1381.
[4]吴志宝,孙彦平,杨秀英,等.依达拉奉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1389-1391.
[5]赵学俊,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49-50.
[6]乔建勇,张海军,郭伟伦.高血压脑出血意识状态Ⅲ~Ⅳ级患者的首选术式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2):1389-1391.
[7]姜红振,马晓东,周定标,等.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3):155-156.
[8]林静达,高龄患者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抢救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6):780-781.
[9]张赛,涂悦,赵明亮,等.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高颅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2):169-173.
[10]汪凌,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70例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