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防治棉铃虫的研究 - 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诱剂防治棉铃虫的研究-种植技术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就是利用其强烈的引诱性和高度的选择性,来专项诱杀棉铃虫雄性成虫,造成棉铃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

减轻棉铃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为害。

棉铃虫性诱剂是由棉铃虫雌蛾分泌到体外用以引诱雄虫前来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可吸引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以外的棉铃虫雄虫。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就是利用其强烈的引诱性和高度的选择性,来专项诱杀棉铃虫雄性成虫,造成棉铃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雄虫相遇机会和交配次数,使雌虫所抱卵不能正受精,从而导致雌虫的产卵量下降,甚至不能产卵。

即使产卵也不能正常孵化,棉铃虫卵孵化率降低,大大压低虫口密度,减轻棉铃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为害。

为此,于1992年、1993年分别在本县良种场和本县城关镇代家村进行了性诱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

2.诱捕器的制作用一个口径30cm左右的水盆,把性诱芯固定在水盆口中央,盆内盛清水,水面距上沿1;;2cm,诱芯距水面1cm左右,这样就制成一个棉铃虫的诱捕器,水盆内放入少量洗衣粉。

可防止落
水蛾子跑掉。

3.诱捕器的安装使用用三根小木棍邦成三脚架,置于棉田,把诱捕器放在三角架上,诱捕器随棉花的长高而抬高,保持高出棉花10;;15厘米。

每亩地放置性诱剂1个。

4.安装时间分别为1992年6月10日和1993年6月10日。

5.诱蛾量调查方法对放置10个诱芯进行系统调查,每天早晨检查盆中蛾子数量,把落水虫清理掉,记录蛾量,直到不见蛾为止。

6.落卵量调查方法在放性诱剂的棉田内[],5点取样,每点取20株进行定点系统调查,调查记录落卵量。

另设一块棉田,(离性诱剂棉田500米以外)作对照。

7.卵孵化率调查方法分别在应用性诱剂和未应用性诱剂的棉田取3个样点,每点取5株。

单株挂牌标记,每株上标记卵10粒。

采用彩笔划圆,单粒标记法。

(标记时抹去其余卵量),每天调查卵孵化率数和干秕卵粒数。

8.棉花蕾铃被害率调查方法在应用和未应用性诱剂的棉田,分别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棉花20株,调查棉花蕾、铃和被害蕾铃,计算蕾铃被害率。

二、结果与分析
诱杀蛾量1992年6月11日至7月3日在县良种场,对10个性诱剂进行了系统调查,6月11日见蛾,7月3日蛾结束,历时24天,共诱蛾9371头,平均每天每头性诱剂诱蛾40.9头,最高达134.5头(见表一)1993年6月11日-7月6日在无棣镇代家村对10个性诱剂
调查,共诱蛾8097头,平均每天每个性诱剂诱杀成虫31.1头(见表二)。

表一:诱蛾量调查表1992县良种场
表二:诱蛾量调查表1993年无棣镇代家
2.落卵量调查
1992年6月4日-7月8日,在县良种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棉田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221粒,未应用性诱剂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3757粒,应用性诱剂棉田较未应用棉田落卵量减少40.9%(见表三)。

表三:落卵量调查表地点:县良种场
1993年6月1日-7月5日在无棣镇代家村调查结果:应用性诱剂棉田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5100粒,未应用性诱剂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7768粒,应用性诱剂棉田较未应用棉田落卵量减少34.3%(见表4)。

由两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应用性诱剂棉田较未应用棉田落卵量减少34.3-40.9%,平均减少37.6%。

表四:落卵量调查表地点:无棣镇代家
3.卵孵化率调查
1992.1993年分别在县良种场无棣镇代家村对棉铃虫进行标记观察、调查卵孵化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棉田较未应用棉田卵孵化率下降80.7-39.3%(见表5),平均下降35%。

表五:卵孵化率调查表
棉花蕾铃被害率1992、1993年有县良种场和无棣镇代家村,对
应用性诱剂棉田和未用性诱剂棉田棉花蕾铃被害情况和产量进行调查比较:应用性诱剂棉田较未应用棉田蕾铃被害率分别下降13.9%和7.0%(见表六),平均下降10.45%。

表六:棉花蕾铃被害率
1992年、1993年我们对应用性诱剂和未应用性诱剂棉田进行了产量调查,应用性诱剂较未应用性诱剂棉花曾差率分别为22.5%、11.3%,平均增长16.9%(见表七)。

表七:棉花产量调查表
由以上各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诱杀大量的棉铃虫成虫,减少落卵量31.2;;35%,卵孵化率下降
30.7;;39.3%,相当于减少幼虫52.3;;60.5%,平均减少56.1%,防治效果突出,而且减少化学农药防治2遍,棉花增产11.3;;22.5%。

所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经济、高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