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临帖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临帖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
颜真卿《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
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
文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
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年又号蝯叟。
今湖南道县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
《清史稿》一书中说何绍基“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成一家,世皆重之。
”何绍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何绍基的书法,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自成一家。
中年潜心临摹魏碑,他用自创的回腕法书写,字体充满了极强的个性;晚年他专攻篆隶,这使他的书法更增添了雄浑之气。
何绍基将书法中的“行、草、隶、篆”融为一体,写出的字出神入化。
在何绍基存世的书法作品中,对联比较多,这些对联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文学造诣上都有很高的水平,因此在当时他就被誉为“书联圣手”。
中金色唐卡和黑色唐卡最具特色,其特点是长于线条的运用,效果类似于白描。
在这两种形式中,底色通常为大面积的单色、即金色或黑色,而造型则全部用白色的线条勾勒而成,造型在底色和线条的对比之下格外醒目,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效果。
线条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册》纵45厘米,横为36厘米。
册页的扉页上写有: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坐位帖,共40开。
首页上有一枚印章,印文为:云龙万宝书搂。
结尾处署款:霁南四兄大人正临弟何绍基临于九子山巢。
有两枚印章,分别是:何绍基印、子贞。
何绍基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临汉碑,即达百余种之多,但尤喜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这件作品是何绍基40岁左右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