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引领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2019/3教学视点
巧埂间题,引额课窒
◎福建/俞锡娇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充 满学习的激情,问题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昆明的雨》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巧 设问题,引领课堂。

关键词:教学切入点;关键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 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 笨。

”孔子也提出了“以疑激思,以疑引思”的观 点。

的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需要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 学生自主地学习。

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 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且充满学习的激情,做到这 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巧 设问题、引领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问 题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索,并能激发学生深 人地理解文本。

为此,笔者以《昆明的雨》教学 为例,谈谈如何巧设问题,引领课堂。

_、选准教学切入点,巧设问题
所谓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 和突破口,也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

一篇 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教法,其中包含着诸多教学 内容,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 样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寻找最有价值的“探究 点”切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 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 课堂教学对话当中。

《昆明的雨》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 散文,通过写“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事件,“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

全文充满了景物的 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和氛围的美。

这么一 篇美文,该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体会汪曾祺散 文语言的特色呢?在深人解读文本时我们发 现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种东西也能吃?!”这句话的标点很独特,问号跟叹号连用,这在 平时的文章中很少见。

为了让学生理解它的 表达效果,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切入,巧设问 题情境,一个句子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带问号 的句子,男生读带叹号的句子,学生的积极性 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 理解了文中作者有疑问也有惊讶。

接着我又 引导学生在句子前加上感叹词:“咦!这种东 西也能吃?哇!这种东西真好吃!”通过这种 方式,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借此带领学生 深人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可见,选准 教学切入点,巧设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 发其求知的欲望,进而促进整篇文章的教学,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知识的关键处,巧设问题
-堂课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 能把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备课的关键。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把这些知识设计成一系列小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最终使其攻克 难关,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古人云:“善 教者,必善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巧设问题,问 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就是帮助学生突破重 难点的有效办法。

《昆明的雨》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趣味的 散文,表面上看内容特别“散”,但是散中有整,如何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本
11
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师可以抓住 文中写了哪些景、事、物,并分析这些描写对象 的特点,仔细分析每一景、每一事、每一物背后 所蕴含的情意,进而理清全文的线索。

于是我 先让学生找找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 景、物、人、事,并分析这些描写对象的特点。

再设疑:“本文文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写了 这么多的景、物、人、事,这是否离题了呢?这 些景、物、人、事跟雨有关吗?作者仅仅是抒发 对昆明雨的怀念吗? ”这样将教学难点分解为 多个小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学生 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引导学生明白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 起来,使其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从而突 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可见,教师可在知识关键 处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使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住教学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课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是师生智慧火花 的闪现与碰撞。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 的时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教学的效果。

提问得过早,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提问得过晚, 起不了作用。

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调 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 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 观察,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及其反馈的信息, 当学生的思维被困住无法“突围”时,当学生探 讨问题意犹未尽时,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这 些时候都是教师提问的好时机。

《昆明的雨》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借写昆明 的雨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人世间 平淡生活的珍爱。

备课时,我一直思索着如何 让学生理解汪曾祺散文“凡人小事”之美。

上 课过程中,恰巧一学生在赏析《昆明的雨》第8 段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时,读了文中有一处 描写苗族女孩的吆喝声,我忽然茅塞顿开,赶 紧抓住时机发问:“可不可以把这吆喝声删去? 你能不能试着吆喝一下?生活中你所知道的 吆喝声都有哪些? ”引导学生分析删前删后的
教学视点-----------------------------不同效果,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吆喝起 来,班级里立即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极大 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紧接着我又提 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这样富有生活气息 的场景? ”学生的思维自然就被引到文章结尾处 写到的与友人雨天小酌的场景。

这些问题的设 置与探讨让学生感觉顺其自然又紧扣文本,学 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 深入地理解文本,了解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因 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巧设问题,启 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选准教学切入点,在知识关 键处,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 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调动其 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了巧设问题,教师就可以 有效地引领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 味,更加精彩!
----------------------------------------------------2019/3 W
参考文献:
[1] 罗春英.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巧妙设疑是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J ].中学语文,2011,(18).
[2]
程浩波.精心设计巧提问,民主合作营气氛
—提高初三语文课堂效率浅析[J ].语文学刊, 2013,(15).
[3] 杨剑凌.X 5妙设问,提高效率——浅谈语文课 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 ].现代语文,2013,(3).[4]
刘亚丽.语文课堂创意活动设计例谈[J ].语文
教学之友,2018,(5).
作者简介:俞锡娇(1982—),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文公分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