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 不惧怕,只要把高尚 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 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文小结
人物延伸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 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 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 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千言万语、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千呼万唤、 千变万化、千军万马、 千辛万苦、千差万别、 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等闲”在字典里也有几种解释: 1.平常;2.随随便便,轻易;3.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身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 取第()种解释。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理解诗句
咬定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 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立根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 破裂的岩石。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 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生长的环境 非常恶劣,但是 却能不断生长, 生命力极强。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 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在水里,为了把洁白无 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 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顽强不屈
大公无私
英勇无畏
无私奉献
若等闲 浑不怕
石灰顽强不屈 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古诗中的哪两个 词体现出来了?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作者介绍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 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五 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 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 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 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大 漠 沙 如 雪,燕 山 月 似 钩。
“沙如雪”“月 似钩”作者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比喻
你的眼前出现 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 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 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 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 人一种冷清而且悲凉的感觉。
10
古诗 三首
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 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名族 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 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 的节操。
理解诗意
作者介绍
于谦(1389~1457), 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永乐 十九年(1421年)进士。 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
理解诗句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千、万不是实指, 而是虚指。你能举出 类似的词语吗?
这是一匹怎样 的马?通过哪个词 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 快矫健的风姿。
这匹马真的受 到重用了吗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希望这样的 骏马早日驰骋沙场, 同时想到自己,希望 施展自身的才华,不 仅只当九品小官,建 功立业。
诗文小结
在朗读时要充 满忧虑、感慨 之情。
初读古诗
马诗
【唐】 李贺
大
漠
沙
如
雪,
﹝燕山﹞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yān
燕 山 月 似 钩。 ﹝钩﹞古代的一种
兵器,形似月牙。
何 当 金 络 脑, ﹝何当﹞何时将要。
快
走
踏
清
秋。
﹝金络脑﹞用黄金 装饰的马笼头。
理解诗意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 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 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 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 催”,“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 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揭示课题
《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一生,也见证了 于谦的一生。接下来的《竹石》中也体现着一种优 秀的品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竹石》。
初读古诗
竹石 【清】 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任﹞任凭。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尔﹞你。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 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时你可以用哪些 词来概括竹石的精神呢?
不屈不挠、傲然挺立、 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坚贞不屈。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 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 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 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 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 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 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 铮傲骨。
《竹石》——竹,自己绝 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 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 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 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 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 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 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理解诗意
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 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 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 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 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诗文小结
写法总结
托物言志
这种表面写一种事物, 实际上是通过所描写的事 物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或愿 望,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 叫做托物言志。
表面上都写某一事物,实际上都在表达诗人的志向:
《马诗》——马,施展自身的才 华,建功立业;
这三首诗都
《石灰吟》——石 有一个共同的特 灰,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点,你发现了吗?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 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 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总结结构
前两句
写
景
后两句
抒 情
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
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
就是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
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
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
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想象一下竹子在
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
么磨难,什么打击?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了解各种 “等闲”的意思吗?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捶打,历经千辛 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 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回事怎样的表情?如 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 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 且悲凉的情感。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 理解诗句 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 当 金 络 脑,快 走 踏 清 秋。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 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 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 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 立下功劳呢?
这是一首托物 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
诗文小结
人物延伸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 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 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 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千言万语、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千呼万唤、 千变万化、千军万马、 千辛万苦、千差万别、 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等闲”在字典里也有几种解释: 1.平常;2.随随便便,轻易;3.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身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 取第()种解释。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理解诗句
咬定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 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立根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 破裂的岩石。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 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生长的环境 非常恶劣,但是 却能不断生长, 生命力极强。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 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在水里,为了把洁白无 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 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顽强不屈
大公无私
英勇无畏
无私奉献
若等闲 浑不怕
石灰顽强不屈 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在古诗中的哪两个 词体现出来了?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作者介绍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 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五 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 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 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 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大 漠 沙 如 雪,燕 山 月 似 钩。
“沙如雪”“月 似钩”作者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比喻
你的眼前出现 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 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 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 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 人一种冷清而且悲凉的感觉。
10
古诗 三首
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 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名族 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 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 的节操。
理解诗意
作者介绍
于谦(1389~1457), 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永乐 十九年(1421年)进士。 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
理解诗句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千、万不是实指, 而是虚指。你能举出 类似的词语吗?
这是一匹怎样 的马?通过哪个词 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 快矫健的风姿。
这匹马真的受 到重用了吗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希望这样的 骏马早日驰骋沙场, 同时想到自己,希望 施展自身的才华,不 仅只当九品小官,建 功立业。
诗文小结
在朗读时要充 满忧虑、感慨 之情。
初读古诗
马诗
【唐】 李贺
大
漠
沙
如
雪,
﹝燕山﹞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yān
燕 山 月 似 钩。 ﹝钩﹞古代的一种
兵器,形似月牙。
何 当 金 络 脑, ﹝何当﹞何时将要。
快
走
踏
清
秋。
﹝金络脑﹞用黄金 装饰的马笼头。
理解诗意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 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 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 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 催”,“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 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揭示课题
《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一生,也见证了 于谦的一生。接下来的《竹石》中也体现着一种优 秀的品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竹石》。
初读古诗
竹石 【清】 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任﹞任凭。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尔﹞你。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 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时你可以用哪些 词来概括竹石的精神呢?
不屈不挠、傲然挺立、 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坚贞不屈。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 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 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 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 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 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 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 铮傲骨。
《竹石》——竹,自己绝 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 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 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 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 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 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 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理解诗意
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 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 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 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 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 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诗文小结
写法总结
托物言志
这种表面写一种事物, 实际上是通过所描写的事 物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或愿 望,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 叫做托物言志。
表面上都写某一事物,实际上都在表达诗人的志向:
《马诗》——马,施展自身的才 华,建功立业;
这三首诗都
《石灰吟》——石 有一个共同的特 灰,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点,你发现了吗?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 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 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总结结构
前两句
写
景
后两句
抒 情
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
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
就是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
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
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
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想象一下竹子在
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
么磨难,什么打击?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 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了解各种 “等闲”的意思吗?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捶打,历经千辛 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 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回事怎样的表情?如 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 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 且悲凉的情感。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 理解诗句 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 当 金 络 脑,快 走 踏 清 秋。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 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 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 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 立下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