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扎根基层的观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才扎根基层的观点分析
一、政策理论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二、意义分析
(一)、基层将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作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基层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

时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样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能力素养。

尤其对于上市企业、科创公司林立的社区而言,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从事规划、协调、管理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基层大有可为,也将为毕业生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二)、能为公务员团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公务员老化趋势加剧,班子年龄偏大,复合型人才少,大量缺乏一专多能人才。

基层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任务,为做好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提供了坐标系路线图,各地政府都开始了人才争夺战。

(三)、基层建设需要人才。

社区街道办作为城乡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所以即使街道办属于基层单位,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如今,街道办工作人员已经不是带着红袖标走街串巷,而是通过智能化、现代化的机械进行集中管理。

因此,很多基层岗位也需要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四)、基层工作大有可为。

工作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高等人才愿意去街道办工作,说明这里的福利待遇吸引人,给他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基层岗位一人一策,专人专岗。

而且基层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分析
三、问题分析
(一)、择业观念存在误区。

一方面是低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忽视了社会发展为青年择业带来的无限可能,想当然地将高学历和固定职业画上等号。

事实上,在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一个岗位可以简单胜任。

从基层工作者,到产业工人,再到科
技创客,每一个舞台都能实现个人梦想,每一个选择也都值得鼓励。

(二)、之所以有人认为是大材小用,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唯学历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是全中国人眼中最顶级的院校,很多人从小的梦想就是上北大或者清华。

一方面,在老百姓的认知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是应该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或者做科学研究者,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另一方面,不少人受传统认识的影响,认为基层工作专业性不强,门槛较低,工作内容就是一些繁杂的琐事,高学历人才从事这一职业,就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个别地方重引进、轻管理。

(四)、不擅使用人才、疏于服务人才。

四、对策措施
(一)、大学生需要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

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

名校毕业生拥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只有将基层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练兵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更好将所学化为所用,成为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可用之才。

(二)、尊重人才,不仅要礼遇人才、引进人才,还要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工作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我们社会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自主择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

我们应改变骨子里传统的择业观和对人才的看法,人才可自由流动,实现市场真正自由。

作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地区规划、产业发展,还是单位需求、岗位缺口,地方必须在岗位招聘之先进行审慎评估。

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招聘,避免盯准高校名头的“冲动引才”。

(三)、筑巢引凤必须先解决好“筑巢”问题,方能推动形成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还应给他们更大的平台,让人才有大有所为的空间,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增加对他们的培训,提升实践工作的能力。

在政策供给、资源配套、管理奖惩、生活服务等方面打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人才流动等方面营造育才养才的和谐氛围,是免除人才后顾之忧、激励其发挥聪明才智的前提。

(四)、我们高校也要教育改革,防止市场过度教育化,之前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现在应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实操型专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