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政新闻采访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我国电视台报道的时政新闻内容包括以下三个类型:我国政府治理国家的行为、地方发生的事件、国际事件,而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采访多以政府行为和地方发生的事件为主,对时政新闻采访的探讨,就是从这两个基点出发的。
时政新闻的采访能够给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提供第一手资料,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新闻内容,使受众更了解地方事实和政府政策,而对群众的采访能够直接反映受众对某新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既是政府的喉舌又是群众的传声筒,对地方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讨论时政新闻采访,对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质量、促进电视台扮演舆论领导和传播角色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时政新闻采访的基本情况
(一)时政新闻采访的内容更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德治、法治社会的双重建设,人们的精神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个人观点并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一。
在互联网逐渐发展的今天,普通群众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在政府行为中的重要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时政新闻采访的对象也从政府官员以及社会新闻事件的主角转移到普通群众方面,尤其是地方台的时政新闻,已经一改以往单纯报道中央台时政新闻的状态,更关注地方发生的社会事件,采访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还包括工商界的重要举措、市民生活中的普遍问题等,时政新闻采访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得新闻的社会舆论价值更明显。
(二)时政新闻采访的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时政新闻采访有两种方式,一是实地采访,二是电话采访,这两种采访方式都要求记者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直接接触,并且强调时空的统一性。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时政新闻采访可以实现异地采访甚至异时采访。
例如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时政新闻相关内容、获取阅读者的评论、在评论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以此作为采访的出发点,可以形成有质有量、符合受众期待的时政新闻评论报道。
(三)时政新闻采访更严谨
地方台时政新闻采访的对象既包括政府公务人员也包括普通民众还包括工商界的一些工作者,有些采访话题相对尖锐。
例如对违反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的商家进行事实了解等话题,通过普通采访基本无法获得真相,记者必须采用特殊的采访手段。
还有些重要的会议采访,入场人数非常多,记者必须精细设计采访过程和摄像机角度,才能拍摄到最打动人的画面,较之以往新闻当事者出现在镜头前对着记者的话筒和摄像机机位的新闻采访来说,目前时政新闻的采访工作更为严谨,对记者工作技能的要求更高。
二、时政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采访内容与内涵产生偏差
时政新闻报道是为了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行为或者当地发生的、影响民生的重要事件,对于地方台的时政新闻采访来说,从政府角度、从国力展现的角度和当地经济、生活情况的绝对变化角度来展开的比较多,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引导受众应当怎么做。
就时政新闻的报道深度来说,很多都仅限于新闻事件本身,并未真正深入思考新闻事件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可能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哪些作用,这就导致了“两张皮”问题的存在——电视台在播报时政新闻,但大部分受众基本上不关心其内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新闻采访后呈现出来的报道,大多数只体现了新闻的内容,对于新闻事件的内涵、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以及舆论、社会精神方面的导
关于时政新闻采访的探讨
李尧
(西安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陕西710000)
【摘要】本文对时政新闻采访进行了简单介绍,就时政新闻采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时政新闻采访工作的发展以及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进步提供帮助。
【关键词】时政;新闻;采访;记者;对策
【作者简介】李尧,西安广播电视台记者。
110
2018.1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业界探讨
向价值,展现得不够明确,采访内容与内涵有偏差,是目前时政新闻采访中的主要问题。
(二)新闻采访过程存在瑕疵
地方台采访时政新闻采用的方式比较多样,这固然能够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使采访内容细节性更强,但是不同采访方式的应用对同一个新闻内容展示的角度并不相同,以网络采访来说,通过视频通话对新闻当事人进行访问,很可能有从旁协助者参与采访而记者并不知情,并且视频采访无法控制机位,无法明确捕捉到新闻当事人的关键动作或者表情,对肢体语言的把控并不准确。
电话采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意味着,新闻采访过程存在瑕疵,会影响新闻播报的效果。
(三)新闻采访遇到困难
时政新闻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其产生、发酵和最后造成的社会影响,都是时政新闻采访需要关注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采编工作人员,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给予相当的关注,在适当的时候跟踪采访,进行完整的报道。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新闻事件的发展状态有可能超出记者的预期,使其采访遇到困难,不好捕捉新闻中的关键信息,或者有可能遭到新闻当事人的拒绝,使采访受到阻碍,难以展示时政新闻的具体内容,影响新闻价值。
三、对时政新闻采访的建议(一)精心准备新闻采访提纲
在时政新闻采访中,要使采访的内容明确展示出政府的行政行为,并且引发受众的关注,就需要记者精心设计采访提纲,通过采访关键发言人,不仅表达出政府的态度、执政措施的关键,还要明确这些政策对群众生活的价值和作用,使时政新闻的内容和内涵完整地呈现在报道中。
准备采访提纲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第一,把握好新闻线索并不断挖掘,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
可以先描述故事,引起受众的注意,同时分析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点,然后设计问题,通过提问和回答,使新闻内容与受众的关注点相契合,既能展现新闻内容又能明确新闻内涵;第二,记者在采访时政新闻的过程中,应摆脱模式化思维格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和规划具有鲜明特色的问题,问出风格。
例如针对某项政令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可以从政令的实施效果以及后续可能形成的某些影响的预期入手进行提问,不仅能深挖新闻内容,还能够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重视新闻采访过程中技术的应用
对时政新闻的采访,重在通过采访表达出时政新闻的内容,并且引发受众的思考。
新闻内容不仅包括新闻当事
人的语言,还包括画面,以及新闻当事人的表情、动作、周围环境等,这些都是新闻内容的关键素材,能够起到表达新闻内含的作用。
在应用不同采访方式时,记者和采编工作者应该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通过技术的应用,避免和弥补采访中的瑕疵。
首先,必须对现场重点内容进行抓拍捕捉,记者在抓拍时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敏捷的反应力。
例如在会议采访过程中,要抓拍精彩的瞬间,以真实呈现事情的整个过程;其次,记者必须深入现场,不畏艰难,选择最好的拍摄角度,巧妙地运用好景别和构图,拍出最能打动人的画面,并在最快的时间内拍足空画面作为备用;再次,在时政新闻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声画不同步现象,做到视觉和听觉达成一致,通过运用同期声,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提高记者的采编能力
新闻采访的专业性非常强,随着时政新闻的发展,记者和采编工作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首先,时政电视新闻采访人员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工作认真负责,通过采访时遇到的问题来充实和提高自己,面对政治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敏度,针对时政新闻涉及的各种问题要有应对方法。
其次,采编工作者要多学习先进的采访思路和采编技术,平时深入群众了解受众观点,使采访思路更清晰。
结语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采访工作要做到准确、生动,展示时政新闻对受众的影响价值,这需要采编工作人员从各个角度做出努力,综合运用采访技术和自身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时政新闻采访才能做活做精,电视台的宣传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徐定斌.如何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浅谈广播
电视时政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J].视听,2017(05):115-117.
[2]黄金华.时政电视新闻采访要素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05):125-127.
[3]袁宗翬.如何做好地方电视时政新闻采访[J].新闻研究导刊,2017(02):110-111.
[4]李娜.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记者素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7):125-127.[5]杨雪莹.电视时政新闻的选题发掘[J].西部广播电视,2017(03):112-114.
[6]胡婧.如何提升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J].新闻传播,2016(05):108-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