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
1.(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1.(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不包括()
A. 便利的交通
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 科技力量雄厚
D. 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科技力量雄厚、多优良港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但是制约长江
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能源缺乏,需要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和北煤南运来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故选A。
【答案】D
【解析】(2)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珠江三角洲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
和粤北转移,长江三角洲则向苏中、苏北等地区转移;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
洲经济发展的劣势因素是科技水平较低,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受南岭阻隔,经济
腹地小;邻近港澳和东南亚,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这是珠三角地区发
展的优势。
故选D。
2.(1)这些胡同()
2.(2)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 应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D
【解析】对北京众多的胡同,我们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
存方式,有些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
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
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老的胡同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
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
故选项
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
【解析】北京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大的都会之一,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职能众多,古迹丰富。
其中北京的胡同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北京的胡同是和老北京的建筑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产物,在世
界其他地方难以看到,因独特的历史文化,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
3.(1)下列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3.(2)家住上海的小强打算今年暑假到陕西旅游,在本次旅游中不能实现的是()
A. 均属于黄土高原地区
B. “一山一水”分别指秦岭、渭河
C. 境内河流均易发生凌汛
D. 陕南山地位于暖温带
【答案】B
【解析】(1)读图可知,秦岭以北属于黄土高原地区,以南是陕南山地,A错误;
“一山一水”分别指秦岭、渭河,B正确;
境内黄河流向为由北向南,不易发生凌汛,C错误;
秦岭以北位于暖温带,以南的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D错误。
故选B。
【答案】A
【解析】(2)在陕西旅游可以实现的是在西安品尝当地的牛羊肉泡馍、在延安参观杨
家岭毛泽东故居、在渭南游览五岳之一的华山;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不是在咸阳。
故选A。
4.(1)水资源属于()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自然资源④气候资源
4.(2)“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即北京()
4.(3)为了雨季不再“看海”,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举措有()
①屋顶绿化②铺装透水砖③保护森林,增加绿地
④提高水价⑤家庭节约用水⑥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1)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B正确。
故选B。
【答案】A
【解析】(2)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年
平均气温10∼12°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为了雨季不再“看海”,北京建设“海绵城市”工程。
故选A。
【答案】B
【解析】(3)内涝形成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大等自然条件,主要的是由于城市化导致,
城市地表硬底化,下渗作用少,所以必须强化下渗作用,调节环境。
①屋顶绿化、②铺装透水砖、③保护森林,增加绿地、⑥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都可以对城市内涝起到调节作用,而④提高水价、⑤家庭节约用水是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不能调节城市内涝。
故选B。
5.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得以飞速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
A. 自然资源丰富
B. 科技智力资源密集
C. 交通运输便利
D. 自然环境优美
【答案】B
【解析】北京的中关村聚集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院校的人才,并且各高校的实验
室成为最方便的可利用、可合作资源,由此可见北京中关村得以飞速发展的最重要条
件是科技智力资源密集。
故选B。
6.(1)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
下列景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的是()
6.(2)长江三角洲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所对应的序号,
正确的是()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古镇周庄
D. 拙政园
【答案】B
【解析】(1)依据各旅游景点的位置,我们判断杭州西湖、古镇周庄、拙政园都位于
长江三角洲地区,颐和园位于北京地区。
故选B。
【答案】D
【解析】(2)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读图可知,图中⑥是南京,⑤是上海,⑧是杭州。
故选D。
7.关于台湾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B. 以热带气候为主
C. 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
D. 河流多发源于东部山地,自西向东流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约占2/3,故A错误;
台湾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B错误;
台湾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靠南海,故C正确;
台湾河流多发源于东部山地,受地势影响,自东向西流,故D错误。
8.(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8.(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
【答案】A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
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
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图
①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答案】C
【解析】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A错误。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故B错误。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
移学说的证据,故C正确;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错误。
9.(1)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中,这次G20峰会的举办地是()
9.(2)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1)G20峰会的举办地是杭州,位于图中的②地。
故选B。
【答案】B
【解析】(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处,交通便利。
故选B。
10.(1)下列为高余粮地区的是()
10.(2)高缺粮地区缺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北京
B. 东北三省
C. 山西
D. 港澳地区
【答案】B
【解析】(1)东北三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便于大规
模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的高余粮地区,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答案】D
【解析】(2)读图可知,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
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
地少,所以成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地区。
故选D。
11.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是( )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答案】C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同学们发现北京是全国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市,科技馆、博物馆特别多,还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这体现出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12.(2)
根据表中资料判断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
A. 全国政治中心
B. 全国文化中心
C. 全国交通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B
【解析】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北京是全国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市,科技馆、博物馆特别多,还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答案】D
【解析】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7月)高温多雨,冬季(1月)寒冷干燥。
北京年平均气温10\sim 12^\circ C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13.(1)图甲中山脉①是________;②铁路为________线:③海域为________海。
13.(2)图中A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春小麦或冬小麦),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该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13.(3)本地区有我国最大的________(重或轻)工业基地,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工业基地发展依托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和便利的交通。
13.(4)图乙为本地区某河径流量图,本地区河流________(有或无)结冰期,河流在春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大兴安岭, 哈大
, 渤
【解析】
【答案】(2)春小麦, 一年一熟, 地势平坦,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耕作
【解析】
【答案】(3)重, 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解析】
【答案】(4)有, 气温回升,江河化冻,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降水增多
【解析】
14.(1)下列关于该区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14.(2)李庄()
14.(3)进入新时代,李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 甲地是山谷
B. 丙地是山脊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丁地是鞍部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李庄东西长约2厘米,则实地长约500米,故A正确。
由图示信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知,图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B错误。
李庄附近小清河冬季不结冰,故C错误。
乙山峰海拔位于600﹣700米之间,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种植有机茶叶、果树,吸引游客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项ABC中的做法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故D符合题意。
15.(1)阅读材料一,图一中土地利用类型⑤主要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土地利用类型④与图二中________(干湿地区)分布相吻合。
15.(2)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地沙化。
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_______。
15.(3)阅读材料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15.(4)阅读材料三,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出建议。
________。
【答案】西北, 半干旱地区
【解析】
【答案】退耕还林、禁止不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
【解析】
【答案】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解析】
【答案】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解析】
16.说说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
【解析】解: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题意.。